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团队战斗力,已经成为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两者是密切结合的,而自近代以来,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管理科学向行为科学转变,这带动了这个企业文化的转变,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被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
“心理疏导”源自心理学概念,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 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必要的双方可承受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人文關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其意义则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的时代,又赋予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即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使员工和企业同发展,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作为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然后才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是统摄心理疏导的,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来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2.1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时代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新形势下,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效果,形成员工个人心情舒畅、企业整体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以来,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管理科学向行为科学转变,带动了整个企业文化的转变,现代企业理念主张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提高团队作战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
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增强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思想观念嬗变、社会家庭问题(如社会腐败、社会不公、就业难等)、冲突与动荡使各群体利益相互牵制,多元价值取向相互渗透,导致企业员工心理适应性减弱。企业长期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之下,无论是竞岗分流、职称、职务晋升,还是子女教育、住房等一系列问题,都使企业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工作节奏、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等,都需要员工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这些都是构成紧张和焦虑的重要原因。而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把教育局限在思想觉悟方面的片面理解,没有找准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立足点,难以解决员工群众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途经
3.1 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要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就必须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困顿局面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主人,任何时候,员工们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生理需求外,还有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进而激发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战略方针,使员工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营造一个鼓励、支持广大员工干事业的企业氛围和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潜能,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去。
3.2 真正树立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对环境时刻保持警觉并随时做出反应的意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和员工对危机的理解往往只注重以安全生产等为主的突发危机,而对本企业面临的其他危机则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树立危机意识。而当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部分企业因此经营问题、资金链绷紧、断裂,采取调薪、强制性放假、压缩员工福利开销甚至于裁员的举措,导致企业与员工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加大。因此,在此种状况下,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牢固的树立危机意识,以培育和谐奋进的企业价值观为手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员工共谋发展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达成文化共识。从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并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3.3 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灵魂,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企业顺利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企业要规范管理机制,应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同时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干好工作、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积极营造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营造了的氛围,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对有需要的员工实施心理干预,消除员工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两者是密切结合的,而自近代以来,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管理科学向行为科学转变,这带动了这个企业文化的转变,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被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
“心理疏导”源自心理学概念,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 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必要的双方可承受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人文關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其意义则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的时代,又赋予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即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使员工和企业同发展,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作为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然后才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是统摄心理疏导的,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来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2.1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时代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新形势下,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效果,形成员工个人心情舒畅、企业整体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以来,西方的管理思想从管理科学向行为科学转变,带动了整个企业文化的转变,现代企业理念主张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提高团队作战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
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增强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思想观念嬗变、社会家庭问题(如社会腐败、社会不公、就业难等)、冲突与动荡使各群体利益相互牵制,多元价值取向相互渗透,导致企业员工心理适应性减弱。企业长期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之下,无论是竞岗分流、职称、职务晋升,还是子女教育、住房等一系列问题,都使企业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工作节奏、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等,都需要员工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这些都是构成紧张和焦虑的重要原因。而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把教育局限在思想觉悟方面的片面理解,没有找准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立足点,难以解决员工群众思想上的深层次问题,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途经
3.1 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要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就必须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困顿局面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主人,任何时候,员工们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生理需求外,还有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进而激发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战略方针,使员工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营造一个鼓励、支持广大员工干事业的企业氛围和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潜能,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去。
3.2 真正树立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对环境时刻保持警觉并随时做出反应的意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和员工对危机的理解往往只注重以安全生产等为主的突发危机,而对本企业面临的其他危机则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树立危机意识。而当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部分企业因此经营问题、资金链绷紧、断裂,采取调薪、强制性放假、压缩员工福利开销甚至于裁员的举措,导致企业与员工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加大。因此,在此种状况下,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牢固的树立危机意识,以培育和谐奋进的企业价值观为手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员工共谋发展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达成文化共识。从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并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3.3 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灵魂,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企业顺利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企业要规范管理机制,应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同时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干好工作、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积极营造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营造了的氛围,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对有需要的员工实施心理干预,消除员工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