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负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其根源是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大方面。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体系的比较、注重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对比分析、课堂上恰当使用母语能够有效地减少语言负迁移。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负迁移 对策
语言迁移是学术界倍受关注的课题,诸多社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探究。语音、词汇、语法及语义都因使用者及其使用范围不同而变化。“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是指一个人在习得过程中其现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产生的影响。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其根源在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似时便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会产生负迁移”。拉多认为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负迁移现象在那些英语初学者和中学生,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中广泛存在,“汉语式英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而找出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负迁移的三个主要方面及产生原因
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体系本身,也广泛存在于语用领域。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探析语言负迁移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语音方面的负迁移。
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其词汇意思随语调变化的“语调语言”,汉语则是字义随声调变化的“声调语言”。其音素的数量及构成也不尽相同。音素的不同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产生负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国初学者经常把thin误读成sin,把blow误读成below。因为英语中有音素/θ/和复合音素/bl/,而汉语中则没有,这样负迁移便产生了。/θ/为齿间音,/s/为齿槽音,这两个音素的构成非常相似,思维的惯性便让他们把/θ/读成了/s/,很自然地也就把/?奁/读成了/z/。又如,英语不仅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单词,还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单词,而几乎所有的汉语音素都是单音节,且大部分都是元音或亚元音。汉语的这些显著特征就使得英语初学者在朗读时无意识地在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单词后加上元音。例如,他们经常把work读成worker,把bet读成better。以上两种负迁移主要是由语音的差异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住它们的差异,尤其是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要收集并系统整理,且经常使用它们。
2.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首先,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内涵与外延范围不一致是导致负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汉语中的“爱人”指妻子或丈夫,而英美社会中的lover指的是已婚男人或女人的恋人,两者内涵相去甚远。其次,母语词汇的内涵与目的语不相等是导致负迁移的又一原因。在不同的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内涵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很多也许是截然不同的。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如果学习者不注意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内涵差异很容易就产生负迁移的发生。例如,英语中propaganda与汉语中“宣传”的内涵便不相同。propaganda有把某人的思想或偏见强加于人的消极意义,而“宣传”则具有积极意义。又如汉语中的“狗”有“令人讨厌,阿谀奉承”之意,而英语中的“dog”的内涵却大相径庭,都是“友善,忠实,可爱”的代名词。再次,语言词汇的搭配都有着特殊形式和风格,初学者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负迁移。下面两个汉译英的短语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公费医疗”(the public medical care)。江小红认为,语言获得的完成时某种思维形成思维标志。作为一个汉语为母语的人,其语言的使用必然带有汉语色彩。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把两种独特的语言融汇贯通。我们必须洞悉目的语的本质,把我们要表达的汉语意思置于英语文化背景之中。
3.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句法结构方面的负迁移在初学者中广泛存在。由于初学者所掌握的句型不足以支持他们的交流,在表达新的意思时他们总是依赖于母语的句法规则,当句子的含义相同但表达形式不同时,句法方面的负迁移便产生了。首先,在时间的表达方面,英语依赖于时态和体,即时间的变化依赖于单词形式的变化;汉语则依赖于可用作状语的副词,例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和虚词“了”、“着”、“过”等,这些词在表示时间时,动词本身无形式变化。句法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初学者非常困惑,易造成负迁移。例如:“他们上周和我们去那儿了。(They go there with us last week.)”“昨天我已经把书给他了。(They have given the book to him.)”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词顺序上的巨大差异也是造成语言负迁移的重要原因。其一,短语的使用习惯差别较大。例如:“迟早”(sooner or later)、“东北”(northeast)、“左右”(right and left)。其二,修饰成分的顺序不同。众所周知英语中的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两种,大部分前置定语是单词,后置定语则为短语。“但在汉语中几乎所有的定语必须置于形容词之前,而没有短语和从句充当后置定语的情况”。例如:“中国传统文学”(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穿红衣服的那个女孩”(the girl in red)。再次,英语两种语言副词位置的差异也是造成负迁移的一个原因。通常“总是”、“经常”、“几乎”这些表示频度的副词在汉语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们的位置一般由动词决定。例如:“他经常是第一个来上学的。”:He often is the first one to come to school.很明显often的位置是错的,但在汉语中它却是正确的,学生很容易把汉语的句法规则运用于英语之中,结果导致了负迁移的产生。其实,倒装句、连词使用的不同等都可能导致负迁移。
二、克服负迁移的对策
1.在母语与目的语语言体系间做一些具体的对比可以有意识地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在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但是他们所学的目的语的句法规则不足以支持实践应用。在遇到一些新的语法时,他们便用母语去思维判断。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或有差别的类似,学生便糊涂了。此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倾向于使用汉语的特点,教师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做一些对比,为他们找出异同,并确定重难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排除母语干扰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并不能把一切语言现象都进行对比分析,否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
2.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多做对比分析,是克服负迁移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1957年拉多注意到了文化背景对比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做一些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那些掌握了一门语言的人找出在学习另一门语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学中对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和对比的重要性。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所犯的许多错误都归因于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例如,英国人或美国人在邀请客人享用饮料或食品时,如果被客人拒绝,他们就不会再坚持。而在中国文化中,主人会在客人再三拒绝后才停止邀请,以显示其热情好客。如果初学者能体会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那么在交际中犯错误并造成负迁移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
3.在课堂中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有效减少负迁移的发生。
母语是众多导致负迁移的因素之一,但它也是克服负迁移的最有效手段。各种语言的教与学主要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自己母语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和实践中母语对目的语产生影响是必然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母语具有二元性:积极和消极作用。如果学生恰当使用母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它将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所学英语非常有限,老师在课文中遇到一些词汇或观念想用英语诠释时,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不能理解,母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将其译成母语比用英语诠释更有效。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术语或专业词汇。例:ultraviolet,cardiovascular,如果我们用母语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堂上当遇到一些新的语法或复杂句子时不仅对老师是个难题,学生也会陷入困惑之中,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用母语解释,可以给学生在理解方面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节省时间干其他的事情。但我们应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对象灵活控制母语的比例和难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太多使用母语,那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就会减少。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胡春洞.外语教育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7.
[3]王银泉,孙丽霞.标准英语之争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12).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负迁移 对策
语言迁移是学术界倍受关注的课题,诸多社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探究。语音、词汇、语法及语义都因使用者及其使用范围不同而变化。“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是指一个人在习得过程中其现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产生的影响。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其根源在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似时便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会产生负迁移”。拉多认为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负迁移现象在那些英语初学者和中学生,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中广泛存在,“汉语式英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而找出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负迁移的三个主要方面及产生原因
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体系本身,也广泛存在于语用领域。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探析语言负迁移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语音方面的负迁移。
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其词汇意思随语调变化的“语调语言”,汉语则是字义随声调变化的“声调语言”。其音素的数量及构成也不尽相同。音素的不同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产生负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国初学者经常把thin误读成sin,把blow误读成below。因为英语中有音素/θ/和复合音素/bl/,而汉语中则没有,这样负迁移便产生了。/θ/为齿间音,/s/为齿槽音,这两个音素的构成非常相似,思维的惯性便让他们把/θ/读成了/s/,很自然地也就把/?奁/读成了/z/。又如,英语不仅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单词,还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单词,而几乎所有的汉语音素都是单音节,且大部分都是元音或亚元音。汉语的这些显著特征就使得英语初学者在朗读时无意识地在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单词后加上元音。例如,他们经常把work读成worker,把bet读成better。以上两种负迁移主要是由语音的差异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住它们的差异,尤其是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要收集并系统整理,且经常使用它们。
2.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首先,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内涵与外延范围不一致是导致负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汉语中的“爱人”指妻子或丈夫,而英美社会中的lover指的是已婚男人或女人的恋人,两者内涵相去甚远。其次,母语词汇的内涵与目的语不相等是导致负迁移的又一原因。在不同的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内涵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很多也许是截然不同的。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如果学习者不注意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内涵差异很容易就产生负迁移的发生。例如,英语中propaganda与汉语中“宣传”的内涵便不相同。propaganda有把某人的思想或偏见强加于人的消极意义,而“宣传”则具有积极意义。又如汉语中的“狗”有“令人讨厌,阿谀奉承”之意,而英语中的“dog”的内涵却大相径庭,都是“友善,忠实,可爱”的代名词。再次,语言词汇的搭配都有着特殊形式和风格,初学者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负迁移。下面两个汉译英的短语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公费医疗”(the public medical care)。江小红认为,语言获得的完成时某种思维形成思维标志。作为一个汉语为母语的人,其语言的使用必然带有汉语色彩。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把两种独特的语言融汇贯通。我们必须洞悉目的语的本质,把我们要表达的汉语意思置于英语文化背景之中。
3.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句法结构方面的负迁移在初学者中广泛存在。由于初学者所掌握的句型不足以支持他们的交流,在表达新的意思时他们总是依赖于母语的句法规则,当句子的含义相同但表达形式不同时,句法方面的负迁移便产生了。首先,在时间的表达方面,英语依赖于时态和体,即时间的变化依赖于单词形式的变化;汉语则依赖于可用作状语的副词,例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和虚词“了”、“着”、“过”等,这些词在表示时间时,动词本身无形式变化。句法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初学者非常困惑,易造成负迁移。例如:“他们上周和我们去那儿了。(They go there with us last week.)”“昨天我已经把书给他了。(They have given the book to him.)”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词顺序上的巨大差异也是造成语言负迁移的重要原因。其一,短语的使用习惯差别较大。例如:“迟早”(sooner or later)、“东北”(northeast)、“左右”(right and left)。其二,修饰成分的顺序不同。众所周知英语中的定语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两种,大部分前置定语是单词,后置定语则为短语。“但在汉语中几乎所有的定语必须置于形容词之前,而没有短语和从句充当后置定语的情况”。例如:“中国传统文学”(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穿红衣服的那个女孩”(the girl in red)。再次,英语两种语言副词位置的差异也是造成负迁移的一个原因。通常“总是”、“经常”、“几乎”这些表示频度的副词在汉语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们的位置一般由动词决定。例如:“他经常是第一个来上学的。”:He often is the first one to come to school.很明显often的位置是错的,但在汉语中它却是正确的,学生很容易把汉语的句法规则运用于英语之中,结果导致了负迁移的产生。其实,倒装句、连词使用的不同等都可能导致负迁移。
二、克服负迁移的对策
1.在母语与目的语语言体系间做一些具体的对比可以有意识地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在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但是他们所学的目的语的句法规则不足以支持实践应用。在遇到一些新的语法时,他们便用母语去思维判断。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或有差别的类似,学生便糊涂了。此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倾向于使用汉语的特点,教师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做一些对比,为他们找出异同,并确定重难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排除母语干扰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并不能把一切语言现象都进行对比分析,否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
2.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多做对比分析,是克服负迁移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1957年拉多注意到了文化背景对比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做一些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那些掌握了一门语言的人找出在学习另一门语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学中对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和对比的重要性。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所犯的许多错误都归因于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例如,英国人或美国人在邀请客人享用饮料或食品时,如果被客人拒绝,他们就不会再坚持。而在中国文化中,主人会在客人再三拒绝后才停止邀请,以显示其热情好客。如果初学者能体会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那么在交际中犯错误并造成负迁移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
3.在课堂中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有效减少负迁移的发生。
母语是众多导致负迁移的因素之一,但它也是克服负迁移的最有效手段。各种语言的教与学主要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自己母语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和实践中母语对目的语产生影响是必然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母语具有二元性:积极和消极作用。如果学生恰当使用母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它将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所学英语非常有限,老师在课文中遇到一些词汇或观念想用英语诠释时,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不能理解,母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将其译成母语比用英语诠释更有效。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术语或专业词汇。例:ultraviolet,cardiovascular,如果我们用母语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堂上当遇到一些新的语法或复杂句子时不仅对老师是个难题,学生也会陷入困惑之中,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用母语解释,可以给学生在理解方面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节省时间干其他的事情。但我们应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对象灵活控制母语的比例和难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太多使用母语,那么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就会减少。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胡春洞.外语教育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7.
[3]王银泉,孙丽霞.标准英语之争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