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一样可以有自我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一个人
  前阵子或许因为我和姊姊不约而同地出书,走到哪儿都有人问:“你爸妈是怎么教的?”这倒不是说我们特别有出息,毕竟只是喜欢做菜、画画、弹弹唱唱和写文章自娱娱人,但回头想想,这几样让咱姊妹俩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嗜好都不是爸妈教出来的,甚至凭良心说,爸妈从未刻意栽培我们做过任何一件事。
  当年别说陪着写作业、上才艺班什麽的了,爸妈连我学校联络簿都没签过几回,几乎完全是放牛吃草的状态。
  回想小学时期,我爸爸刚辞掉公务员的职位自己创业,工作压力繁重;妈妈从意大利学成归国,白天在大学教声乐,晚上还要排练歌剧,演出不断。一开始家里还请了工读生来伴读,后来姊姊上了中学必须留校晚自习,落单的我不到十岁就学会一个人进快餐店吃晚饭,而只上半天课的漫长下午就在家附近的书局里坐着看小说。
  


  母亲当时已是音乐界的名人,我却等到四年级才开始学钢琴,两年后不了了之。当我身边所有的同学都提早加入儿童英语班的同时,我爸妈不为所动,硬是让我等到初中一年级才跟着教育部的课程开始学26个字母。
  别说以现在的标准看来不可思议,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台北,尤其是经济无虞的中产之家,我父母的放任式教育也算是异数。我后来问他们为什么不逼得紧一点呢?他们说一来真是忙昏了头,二来有信心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坏到哪儿去。爸妈跟所有亲友说:“我们女儿很独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说也奇怪,那股莫名的信心和期待似乎就成了我的家教和行为准则。我知道自己考试成绩如果不理想,爸妈不会责骂,但或许会因此认定我不是读书的料。演讲或作文比赛如果得了名次,爸妈不会大肆奖励,只会鼓励我发挥自己的长才。
  他们真心相信孩子想要的父母挡不住,不想要的逼不来,而我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做好,那是自己的责任。
  父母的自我意识
  长大后才明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源自我父母本身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妈妈从小有清亮的歌喉,想学音乐却不被外公允许,非得奉父命报考女师专,却终于在结婚生子后以教师资格保送入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又放下年纪还小的我和姊姊去意大利深造,闯出亮眼的事业成绩。
  曾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在孩子幼小时没能陪着成长,妈妈说心底歉疚是有的,但并不后悔,因为音乐和歌唱是她的理想,不能不追寻。难得的是我白手起家的父亲也深切体会妻子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就全力支持妈妈,从来不曾用孩子的名义要求她妥协。
  回想起来,成长过程中爸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身教和榜样。我从小看妈妈弹琴练唱,日复一日严谨自律,对每一个细节的诠释掌控都不轻忽,乐在其中,容光焕发。爸爸的自我要求也甚高,无论针对他造桥铺路的土木专业,还是摄影、绘图、影像剪辑等嗜好,他都发挥极度的研究精神,实事求是,钜细靡遗。
  或许因为如此,我从小到大一直有一种焦虑感,不是怕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令人艳羡的工作,而是担心寻不着自己的理想志业,不能像爸妈那样尽情的自我发挥。
  糟蹋人生
  现在我自己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另一种焦虑感油然而生,那是夹在自我和孩子需求之间的内心交战。我常自问是否有足够的正当理由把两个小毛头丢在一旁堆积木,甚至让他们看电视、玩iPad,以争取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拍片讲学,还是应该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事业,全心陪他们唱游、画画、接送培训体操和陶艺呢?
  每次看到身边那许多对孩子付出无限爱心和时间的父母们,我都不免一陣心虚。人家的孩子不到四岁就会认字和算数,而我儿子边唱卡通歌边扭屁股就被妈妈夸上天,是不是落差太大了?许多过来人告诉我,孩子的童年稍纵即逝,若不好好把握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就怕将来后悔也来不及啊!
  针对这点我妈妈力排众议,她会在孩子耍赖要我放下工作陪他们玩的时候大义凛然地说:“你妈妈是我女儿,你们不可以欺负她!赶快走开让她安静做事。”几次下来我终于领悟到,妈妈不只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更是真心看重每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和理想实践。
  在她看来,孩子们打打闹闹蹉跎一些光阴是正常的,他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摸索学习,反倒是身为父母的若一昧付出罔顾自我,那才是糟蹋人生,可惜了。
  给自己自由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因为怀了我而不去念大学,或是放弃之后出国留学的机会,做一辈子有志难伸的基层教师与尽职母亲,或许她会把一切未完成的心愿加诸在我和姐姐身上,为此逼我们练琴、用功念书考一流大学、出人头地。如果真是那样,我不太可能选择攻读冷门的人类学,更不可能在三十岁出头放弃博士学业,转跑道做厨师,进而发展出现在这样让我乐此不疲的小事业。
  再说,如果乖乖听命于父母,赢在起跑点换来的人生又是什么呢?是再一次对下一代无私的奉献,让他们完成我未了的心愿吗?
  我感谢父母给我自主空间,更庆幸他们为我做了追求理想的人生榜样。在这个一切为孩子好、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的大环境价值体系里,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快妥协的常是对自我的坚持。
  面对两个宝贝儿子,我会尽全力给他们安全和温暖,但在那同时,我想,把自己做好,活出充实无憾的人生,或许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他文献
《家人》杂志主编叶子霸气演绎武林师尊。  苹果姐姐、秦亿哥哥和璐璐姐姐化身三大弟子。  什么样的风景区最适合拍真人秀?重庆北碚区的金刀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峡谷幽壑,石壁如削,飞泉瀑布层层叠叠,山水之间藏着一种天然的神秘感。  这个夏天,来自重庆的20多名小朋友跟随《家人》杂志G-UP STAR剧组,闯入原始幽深的金刀峡,以天地为课堂,在三天三夜里,开拍武侠微电影、经历了野外求生的考验、刺激溪
期刊
在做策划《把生活还给自己》时,我把微信上所有的同学圈拉出来遛了一遍。  “大家最近怎么样啊?”我问得丝毫没有技术含量,而他们的回答更让人绝望:就这样,还能怎样啊。  小学高中大学,分布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同学们都说自己累。因为家里老人生病了,作为独生子女,什么都得自己来;因为要照顾孩子,周一到周五忙晚上,周六周日忙白天,有那么多興趣班要陪啊。可那个刚刚旅行归来的男同学也嚷嚷累时,我觉得真没天理了。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其实呢?不然。这不,在最近备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女婿上门了》里,心直口快的邹市明丈母娘冉文丽就直言看不惯沈腾:“全国观众都喜欢他,我不喜欢他。”理由就是“12年不结婚”。尽管自家女婿站在同道中人的角度进行极力维护,仍改变不了岳母的想法:“如果给我当女婿,我要好好调教一下他!”  冉岳母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大妈尤其是替大龄女儿们恨嫁的母亲们的心态:一个女孩
期刊
穿过黑幽幽的酒店走廊,身高1米83的明道朝明亮的采访厅走来,轮廓渐亮,像一阵风,如未涉世的孩子般透着些许歉意和笑意,“对不起,来迟了。”  他捡了个最靠近记者们的位置坐下,又指着身边的两个小沙发:“这里有多的位置,你们坐吗?”谦恭温和,不带半点倨傲。  时间没有在这张帅气的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即将上映的新电影《恋爱教父》里,他依然英俊有型,说话温柔细腻。看着你的眼睛答问时,笑容像一杯暖心暖手的拿
期刊
安吉拉·巴顿(Angela Patton)在2004年成立了名为Camp Diva的公益组织,通过为爸爸和女儿组织舞会,帮助11岁到17岁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非洲裔少女和她们的父亲维持良好的关系。但是如果父亲不在女儿身边——在狱中呢?巴顿和女孩们给监狱的治安官写了一封联名信,让一群盛装女孩走进监狱参加舞会。        收到這封信的治安官Woody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促成舞会成功举办。监狱方面破天荒
期刊
在进入母亲、妻子、职业女性等角色后,我们越来越习惯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满足的最后一位,将自我从生活里剥离走。如同镜头外的摄像师,明明是最重要的那个角色,却无法在照片里看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可以眼中只有孩子,过着只和伴侣在一起的日子,选择为工作付出一切,做一个顺从父母意志的人,听别人的指挥,不思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纪伯伦说孩子:“他们是藉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卻不从属你
期刊
71岁的老爷爷塞尔吉奥,是世界上最会摔跤的神父,也是最会唱弥撒的摔跤手。  故事得从他的出身说起。1945年,塞尔吉奥出生于墨西哥,家中有七个孩子,他排行老六。父亲把木炭捆上驴背,在城里溜达一圈做点小买卖,便是一家人仅有的微薄收入。家穷、孩子又多,疏于管教的塞尔吉奥9岁便学会了打架、酗酒和吸毒。        直到20岁,在一次街头斗殴中,塞尔吉奥亲睹要好的同伴被乱刀砍死,才意识到再这样混下去也可
期刊
香港铜锣湾“渣哥1996”鱼丸铺,人流如织。  大多数买家都是慕老板娘之名而来。不施脂粉,戴粗框眼镜,长发简单盘起,亲手串鱼蛋,熟练地问客人要不要辣椒,昔日港姐冠军谭小环做的事,任何一个港姐都没胆量复制。  港姐的前途似乎注定只有一条路:当得了明星,嫁得进豪门。以此标准衡量,谭小环是一个大写的“失败”。但从幸福角度看,“开心就好”,她是真的人生赢家。  想一口吃个大胖子  21岁时,谭小环风头无两
期刊
医院里生命与人性的真实远比剧本曲折离奇,而涉及的知识多如牛毛。张羽,用记录的方式将二者绝佳地糅合在一起,最终让读者在健康问题上少走弯路。  《只有医生知道3》又蹿上了各大书店和网站的热销榜。本书的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羽,被网友调侃成最会写故事的医生和最会看病的作家。    “我始终都是一名医者,无论写作或者看病。”她轻描淡写地笑。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实习医生那天起,张羽就不停
期刊
兰的包容性屡屡震惊世人,王室的婚姻更是如此。当别国的王室还在磋磨平民出身的成员时,荷兰的前任和前前任女王早就身体力行地走在开明的最前端,把“彪悍”二字刻上王室的座右铭:独裁政府高官之女、纳粹党、黑帮毒枭情妇……这些外人眼中的“污点女婿”“污点儿媳”,全部都能变成荷兰的骄傲。  让整个皇室“蒙羞”的女人  荷兰国王访华,本应是新闻焦点的威廉国王却受到冷落,因为公众的目光全都汇聚到了王后身上。44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