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导入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拓展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内外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助推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3-01
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会比讲义好,将来恐怕要这样的。”的确,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确实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知识性强,人文性强,感情色彩强,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实用性强,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到小学语文各环节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合作精神,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的效果才能锦上添花,必将对语文课堂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为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一、在语文教学导入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刻地阐述了兴趣的重要。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负担。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励自己积极探索的动机。多媒体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到刺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教师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或生动的画面面前,或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自觉进入学习情境,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播放了桂林互为映绕的山水,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优美画卷。画面配合悠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与桂林山的奇、秀、险,学生不禁被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所吸引,留连忘返,纷纷主动阅读课文,再一次用心灵与文本对话。
二、在教学新课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多媒体可以变简单为复杂,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捷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为了突出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教学重点,突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这一教学难点,制作了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了这样的绝妙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其次多媒体声、像结合的优势比语言描述和其他直观手段更易掀起教学高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画面打破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再现课文内容对学生实施情感调控,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峰。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在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等层层递进的教学基础上,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壮烈跳崖的片断。学生群情激动,纷纷站起来,随着影片,随着人物高喊口号,痛斥敌人。此情此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就事半功倍了,对敌人的痛恨、对五壮士的钦佩不吐不快。至此课堂教学已达高潮,教师只需轻轻点拨,学生即可或读或说,或写或作,提升课堂效果。
三、在拓展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内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也是当前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学距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时,教师可利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强体验,与教材产生共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中,教师将关于总理生平记录及逝世时各行各业人们涌上街头悼念总理的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的同时,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教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身边的现象再一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这样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多方面的。它突破了以往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有机地将文字、数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既可展开群体教学,还可进行个别教学,使得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无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是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助推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3-01
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会比讲义好,将来恐怕要这样的。”的确,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确实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知识性强,人文性强,感情色彩强,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实用性强,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到小学语文各环节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合作精神,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的效果才能锦上添花,必将对语文课堂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为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一、在语文教学导入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刻地阐述了兴趣的重要。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负担。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励自己积极探索的动机。多媒体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到刺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教师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或生动的画面面前,或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自觉进入学习情境,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播放了桂林互为映绕的山水,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优美画卷。画面配合悠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与桂林山的奇、秀、险,学生不禁被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所吸引,留连忘返,纷纷主动阅读课文,再一次用心灵与文本对话。
二、在教学新课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多媒体可以变简单为复杂,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捷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为了突出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教学重点,突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这一教学难点,制作了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了这样的绝妙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其次多媒体声、像结合的优势比语言描述和其他直观手段更易掀起教学高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画面打破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再现课文内容对学生实施情感调控,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峰。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在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等层层递进的教学基础上,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壮烈跳崖的片断。学生群情激动,纷纷站起来,随着影片,随着人物高喊口号,痛斥敌人。此情此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就事半功倍了,对敌人的痛恨、对五壮士的钦佩不吐不快。至此课堂教学已达高潮,教师只需轻轻点拨,学生即可或读或说,或写或作,提升课堂效果。
三、在拓展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内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也是当前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学距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时,教师可利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强体验,与教材产生共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中,教师将关于总理生平记录及逝世时各行各业人们涌上街头悼念总理的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的同时,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教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身边的现象再一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这样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多方面的。它突破了以往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有机地将文字、数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既可展开群体教学,还可进行个别教学,使得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无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是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