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释药装置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释药并非新概念,但治疗上迄今仅限于霜剂和软膏.70年代后期,研制出了一种能精确定量的经皮释药多部件装置.这是一种皮肤贴剂,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介绍市售的经皮释药装置,并展望其未来.

其他文献
作者对11例(男9,女2)瘢痕疙瘩病人给予0.05%维甲酸霜局部治疗。在本研究开始前至少3个月未用任何治疗。损害出现平均7年(1~16)。每天涂药2次,共12周。评价方法包括彩照、皮尺测量、疗前和疗后第6和第12周用牙科印模来估计瘢痕体积。
期刊
大多数应用动物模型或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研究中显示糖皮质激素降低胶原的合成,但也有报告无影响或相反的结果。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与维甲酸(RA)有时合并应用。有实验证明RA能拮抗糖皮质激素对胶原合成的影响。基于上述情况,作者用人类成纤维细胞(HSFs)培养研究地塞米松(Dex)与RA对结缔组织生物合成的影响。将HSFs分别在含有Dex、13-顺维甲酸、依曲替酯及乙醇的培养基中孵育4~48小时。再用14C脯
作者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抗角蛋白抗体对原发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AD)及其他类型淀粉样变中的淀粉样蛋白进行免疫组化研究.选择9例原发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8例系统性淀粉样变和5名正常人皮肤标本以及3种抗体: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EAB-903和EAB-904,以及二种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的混合抗体MAK-6,用ABC方法进行染色.并用连续切片Dylon染色以证实在这些切片上有淀粉样蛋白的存在.
为了探讨补体活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所起的作用,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对16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iC3b、C4d、Bb片断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并用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补体蛋白含量。
期刊
kaposi肉瘤及播散性隐球菌病在一般人群中均罕见,但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本文报告1例艾滋病(AIDS)患者,患有口腔Kaposi肉瘤及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
作者系统复习了100例泛发性环状肉芽肿(GGA),并与100例局限性环状肉芽肿(LGA)比较,发现53%的GGA和79%LGA有某种形式的胶原变性(渐进性坏死)。在两组病例中胶原束碎裂是胶原异常最常见的类型。以回顾的方式用光镜检查对100例GGA和100例LGA的组织学切片进行了复习。GGA中67例有明显环状损害,33例有无环状排列的丘疹。LGA的皮损数少、孤立,并有典型的环状排列的丘疹。
重组DNA(rDNA)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物学系统研究的革命。这些技术应用到分支杆菌是较新的并且还需要把这些可能性变为现实。当把rDNA技术应用到分支杆菌引起的疾病时,其应用的范围可具体化为下述几个方面:(1)与免疫学有关的成分的鉴别和生产。①鉴别麻风杆菌(ML)种属或株特异的成分及其基因编码。这些成分对研究宿主与寄生物之间的关系,或生产免疫诊断试剂以及最终产生适宜的麻风免疫预防工具都是有用的。②在
期刊
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上唇的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男,54岁,1985年5月24日初诊。1年半以前无特殊诱因开始发现上唇肿块,逐渐增大。检查:上唇稍靠右见一直径2.0cm、高1.1cm、质地象囊肿样软,表面为皮色的隆起性皮下肿瘤,略可活动,无自觉症状。由于肿瘤中心稍向下有粉刺样小凹陷,临床疑诊为粉瘤。治疗:在唇和皮肤交界处切开取出肿瘤。术后已3年未复发。
枕骨部位有发的头皮发生结核样型损害,至今尚未有报道。头皮被认为是麻风的“免疫带”,麻风患者头皮受累虽已有报告,但属罕见,且主要见于多菌型麻风,大部分侵犯秃发部位。本文报告1例男性患者,45岁。主诉双腿和头皮发生红斑6个月,损害无主观症状,逐渐扩大,家族中无类似发病。皮肤检查示:头皮枕骨部位有一高起的环状斑块,边界清楚,直径1寸大小,色红,表面干燥,感觉缺失,损害部位毛发稀少。右足背和左小腿中侧面各
期刊
皮肤病治疗中经常使用水包油乳剂,但其生理作用尚不清楚.为了研究皮肤对水包油乳剂的生理改变作用,作者以12名年龄在45~66岁的健康男性作为观察对象.受试者在实验前2天停用任何护肤用品.将一侧前臂屈侧皮肤作为试验部位,其对侧前臂皮肤作为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