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一种普遍模式。与单一校区办学的高校相比,多校区高校处于更为复杂的办学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发展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一校多区的格局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新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前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目前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细致化管理难以实施。现在的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校生规模一般都在万人以上,有的甚至于达到几万人。而与此相对的是,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的编制十分有限,人手严重不足,这就必然导致他们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无暇从事相关工作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比较复杂,有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现实性等特点,这就导致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实施。
2.党校培训工作任务繁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大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入党动机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党校培养,可以促使学生逐步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但是由于校区分散,学校党校的组织工作量大,党课老师安排难,造成每期党校的培训名额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同时,学校党校每开设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要分别在不同的校区进行,导致需要更多党课老师来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3.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区设置往往把大一、大二学生安排在新校区,大三、大四的学生安排在老校区;或者把本科生放在一个校区,研究生和其他层次的学生放在其他校区;或者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来划分校区,这样就造成了各校区的学生结构比较单一的现象,使得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为上被分割开来;低年级同学从一进校就失去了师兄、师姐的指导,高年级同学的传、帮、带作用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得不到体现,这些都给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做好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
1.凝炼本校学生党建工作特色。一些多校区高校办学奉行拿来主义原则,照搬照抄其他多校区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而忽视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导致“水土不服”,结果事与愿违。比如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就与文科实力雄厚的院校在办学思路、教学过程和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若一味效仿,不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就有可能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因此,在确立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时,一定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展示其学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2.探索多校区条件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人类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多校区高校是在原先单一校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老校区或是原有校区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和别具一格的做法。因此,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借鉴这些优良传统和好的做法,同时在新形势下又应与时俱进,对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3.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党建工作模式。根据多校区工作的特点,在具体的学生党建工作中,既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又要允许每个校区在具体操作中能灵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个校区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促进全校各校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做好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水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着导航作用。因此,首先要尽量配齐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以保证每个学院、每个校区都有专门的老师做党务工作;其次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和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其在一校多区的环境中学会处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能力,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2.实施典型引路。为了实现广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在普通学生中的辐射作用,就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党员典型,辅以特色鲜明的活动,深入挖掘党员典型的精神实质,从而在学生中掀起“以学习先进为荣”的热潮,形成“党风促学风”“党员带学生”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
3.强化传、帮、带。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在一校多区的环境下,校区多、学生分散且低年级党员偏少,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根据专业相近的原则,高低年级对口挂钩,纵向跨校区设置党支部,由高年级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高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使低年级党员尽快地成长起来,从而能独当一面地从事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经过一到两年的发展,到条件成熟时高年级班级就可设置党支部。
4.实行公寓化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可根据学生居住相对稳定、生活接触相对较多的特点,学生党支部的设立除了传统的设在年级、班级或专业以外,可尝试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支部,与时俱进,使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断走向多样化。
5.占牢网络阵地。多校区高校要依靠网络精心打造“同一个校园,同一种文化”,使分散在不同校区的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对同一种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下积极进取,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还要在校园网上开辟“红色网站”,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播;对新发展的党员和转正党员的情况在网上予以公示,实现网上、网下同时公示,全程监督,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BBS、E-mail等形式设立校内热点论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开辟网上“心理咨询室”,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疏导,正确引导。
总之,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站在发展大局的角度,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掌握其特点、探索其规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努力开创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肖杏烟.试论多校区大学的学生党建工作[J].高校党团建设,2003(3):20-22.
[2]陈刚,陈卫平,丁辉.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8-121.
[3]黄少斌,陈鹏. 与时俱进,做好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琼州大学学报,2003(3):38-40.
[4]蔡立彬.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18-19.
[5]周文宁.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探究[J].南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76-78.
当前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目前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细致化管理难以实施。现在的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校生规模一般都在万人以上,有的甚至于达到几万人。而与此相对的是,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的编制十分有限,人手严重不足,这就必然导致他们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无暇从事相关工作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比较复杂,有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现实性等特点,这就导致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实施。
2.党校培训工作任务繁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大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入党动机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入党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党校培养,可以促使学生逐步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但是由于校区分散,学校党校的组织工作量大,党课老师安排难,造成每期党校的培训名额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同时,学校党校每开设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要分别在不同的校区进行,导致需要更多党课老师来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3.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区设置往往把大一、大二学生安排在新校区,大三、大四的学生安排在老校区;或者把本科生放在一个校区,研究生和其他层次的学生放在其他校区;或者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来划分校区,这样就造成了各校区的学生结构比较单一的现象,使得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为上被分割开来;低年级同学从一进校就失去了师兄、师姐的指导,高年级同学的传、帮、带作用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得不到体现,这些都给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做好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
1.凝炼本校学生党建工作特色。一些多校区高校办学奉行拿来主义原则,照搬照抄其他多校区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而忽视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导致“水土不服”,结果事与愿违。比如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就与文科实力雄厚的院校在办学思路、教学过程和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若一味效仿,不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就有可能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因此,在确立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时,一定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展示其学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2.探索多校区条件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人类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多校区高校是在原先单一校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老校区或是原有校区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和别具一格的做法。因此,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借鉴这些优良传统和好的做法,同时在新形势下又应与时俱进,对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3.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党建工作模式。根据多校区工作的特点,在具体的学生党建工作中,既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又要允许每个校区在具体操作中能灵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个校区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从而促进全校各校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做好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水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着导航作用。因此,首先要尽量配齐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以保证每个学院、每个校区都有专门的老师做党务工作;其次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和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其在一校多区的环境中学会处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能力,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2.实施典型引路。为了实现广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在普通学生中的辐射作用,就要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先进党员典型,辅以特色鲜明的活动,深入挖掘党员典型的精神实质,从而在学生中掀起“以学习先进为荣”的热潮,形成“党风促学风”“党员带学生”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
3.强化传、帮、带。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在一校多区的环境下,校区多、学生分散且低年级党员偏少,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根据专业相近的原则,高低年级对口挂钩,纵向跨校区设置党支部,由高年级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高年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使低年级党员尽快地成长起来,从而能独当一面地从事新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经过一到两年的发展,到条件成熟时高年级班级就可设置党支部。
4.实行公寓化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可根据学生居住相对稳定、生活接触相对较多的特点,学生党支部的设立除了传统的设在年级、班级或专业以外,可尝试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支部,与时俱进,使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断走向多样化。
5.占牢网络阵地。多校区高校要依靠网络精心打造“同一个校园,同一种文化”,使分散在不同校区的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对同一种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下积极进取,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还要在校园网上开辟“红色网站”,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播;对新发展的党员和转正党员的情况在网上予以公示,实现网上、网下同时公示,全程监督,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BBS、E-mail等形式设立校内热点论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开辟网上“心理咨询室”,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疏导,正确引导。
总之,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站在发展大局的角度,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掌握其特点、探索其规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努力开创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肖杏烟.试论多校区大学的学生党建工作[J].高校党团建设,2003(3):20-22.
[2]陈刚,陈卫平,丁辉.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8-121.
[3]黄少斌,陈鹏. 与时俱进,做好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琼州大学学报,2003(3):38-40.
[4]蔡立彬.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18-19.
[5]周文宁.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探究[J].南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