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威胁人类生存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一期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季度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太空垃圾数量增加了20%。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由此导致的是,今后太空相撞事故将会增多,有些卫星制造商预计,太空碰撞带来的连锁反应现象将会延续一个多世纪。
  
  地球上空已成为垃圾场
  
  欧洲航天局控制中心发布的一组电脑照片显示,地球上空已成了一个垃圾场。构成这些垃圾的东西是:废弃的航天器和报废卫星、火箭外包装、螺母和螺栓、不慎丢弃的工具、大块冰冻火箭燃料,以及从载人飞船上扔下的宇航员排泄物。
  没人能数清空间碎片的确切数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说,根据太空垃圾尺寸的大小,国际上把太空垃圾分为三类:尺寸大于10厘米的为大碎片,约有1.8万个,可被监测到,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对其进行全部监测;尺寸介于1~10厘米之间的为小碎片,超过20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个。
  庞之浩表示,航天器已经根本无法避免与微小碎片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最糟糕的一种可能性是,宇航员将不得不停止出舱行走活动,因为即便是一粒漆屑加速到每小時1.7万英里,也会刺穿太空服。
  
  已发生10次太空碎片碰撞
  
  在人类航天史上,目前已经确认的太空碎片碰撞的事例大约10次。最早的一起发生在1983年6月,宽仅0.008英寸的一小片油漆屑——它太小了,甚至无法看到——撞击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一扇窗户,仅留下0.1英寸宽的一个微小弹孔,但美国不得不以5万美元的代价把窗户换掉。
  最新的则是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系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相撞后,卫星分裂形成的太空垃圾共有1158块。
  2005年1月17日,距离地球表面885千米的近地轨道,美国一枚“雷神”运载火箭的一级受到一块中国火箭碎片的碰撞。只是这次碰撞属于“垃圾碰垃圾”,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太空中有20多颗“核弹”
  
  目前在太空中的卫星总数达5000多颗,主要由美国、前苏联、欧洲航天局及法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发射。已经废弃的卫星数量约4000颗,在轨、有效、正常运行的有900~1000颗。
  目前滞留在太空中的废弃卫星及其碎片,大都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争霸时的遗留。冷战时期,为达到争霸目的,满足政治、军事等需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它们占卫星总数的70%以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苏联还曾研制和发射过多颗采用核动力电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1967~1982年共发射24颗核动力“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这种卫星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因雷达功率大,需要几千瓦,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太阳电池帆板达不到所需的电力要求,故只能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供电。
  但这种卫星在20世纪70~80年代多次发生坠毁事件,引起全球核恐慌。
  1978年1月24日,苏联的核动力源卫星宇宙954坠入加拿大境内。经过外交谈判,两国政府达成协议,苏联向加拿大最终支付300万加元。
  但类似事故后来又有发生,激起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停止研制和发射核动力卫星。不过,已发射的一些核动力卫星虽然早已无法工作,但现在仍在轨飞行,若被太空垃圾撞碎,将产生大量放射性碎片,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于空间碎片,人类“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目前对付空间碎片的三大招术是:减缓碎片的产生;跟踪监测较大碎片从而让航天器提前规避;提高航天器防护能力。
  摘自《凤凰周刊》
其他文献
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报纸和电视上,乃至街谈巷议里,人们的话题离不开“房价”、“月供”和频频刷新纪录的“地王”。回想三十年前,中国人的住房由单位分配,到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甚至要“赶美超英”,这期间的变迁,真是沧海桑田。如今这批在楼市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佬,在这三十年间,也发生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变化。    1978年:小平想给儿子买房子    1978年10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
期刊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公司。公司不大待遇也不高,年薪不过两万元。干了一年后,他的能力在同行中已小有名气,有一家大公司邀请他去工作,开出的年薪是10万元。一番权衡后,他婉言谢绝了。朋友责怪他死心眼儿:“现在,谁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你待在那个小公司,人家还以为你只能待在那里,未必会重视你。”朋友的话很在理,但他还是没有答应。  不久,老板有意无意地问他,是不是有其他公司请他。他没有否认。“那么,你是怎
期刊
“世界船王”包玉刚要在内地投资建设旅游饭店,先是投石问路,后是真的遇阻。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果断拍板,亲自接受了来自“世界船王”的“烫手支票”,亲自为饭店题名,破例出席饭店的剪彩仪式,这是他平生唯一一次为外资饭店题写店名和开业剪彩……    “船王要回国,好事嘛”    北京兆龙饭店的投资者是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1978年,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已拥有两百余艘巨型船只,超过美国或苏联国家所
期刊
共和国的前三十年,政治运动不断,政策越来越“左”,“左”到最后是有“浩劫”之称的十年“文革”,于是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政治气候下,能够公开出版发行的文艺作品要想不受“左”的思想影响,要想反映艺术和生活的真实,不论是在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都是极为困难的。  一些作品,因为主题是“歌颂领袖”,表现的是“反抗侵略”,以及“人民的英勇,敌人的凶残”,总而言之是光明正大的“主旋律”,于是号称“红色
期刊
去年国庆长假,我去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姐姐家,原本是探亲旅游,沒想到,目睹了一场风波——姐姐和姐夫被法庭传唤。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传唤他们的原因,竟是他们给孩子的老师送红包。  下了飞机,姐姐和姐夫带着小侄女,早已等在那儿了,一番寒暄后便驱车回他们家。10月2日,我们正忙着收拾行李要去一处风景区玩,门铃响了。姐夫去开门,进来两个穿制服的人,他们用英语说了一番话,而后一人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似的东西递给姐夫
期刊
最初知道“杨丽坤”这个名字,是1959年看了她主演的《五朵金花》。1964年夏初,又看了杨丽坤主演的影片《阿诗玛》。随即,许多画报和电影刊物上,纷纷登载了《阿诗玛》的剧照,报纸上也报道了杨丽坤出访的消息。但到秋天,文艺界发动对电影《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的批判,随即《阿诗玛》也就无声无息了。  “杨丽坤”这名字再一次向我走近,是在1975年。那是元宵节的前一晚,天下着冷雨,楼下突然响起“汪先生!
期刊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穿越了古与今、南与北、神话与现实、传统与当今、官场与市井的一曲黄梅调,无论后来被多少人反复咏叹了多少次,依然已成绝响。当年,严凤英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她曾给中国民间带来的艺术享受,几乎空前绝后。  严凤英让黄梅戏从一个地方小戏一举而与京剧、豫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将其毕生都献给了黄梅戏。严凤英的表演,既为自己创立了典范之作,又为
期刊
德国汉堡有个很有名的理工大学,理工大学有一门公共选修课——法律。自愿选修法律课的学生多得不可思议。碰到考试的时候,巨大的阶梯教室更是挤得不可开交,甚至有的学生要坐在地板上答考卷。这样的学习积极性,会让不知内情的人感慨万分。其实,这其中另有奥秘。  原来,这门课的试卷好多年来用的都是同一份。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在考试以前,弄份去年的考卷做一下,只要智商不是太低,就能考及格。这已经是大学里公开的秘密:法
期刊
人们都说上海世博会是“一席高科技的盛宴”,然而,我在德国馆却不经意看到了一个另类“产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铭牌“绊脚石”,它似乎在警示人们:在奔向理想的途中,不要忘记曾经犯下的罪恶、曾经有过的苦难。  据德国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块“绊脚石”上都刻着“二战”中被纳粹投入集中营遇害的犹太人的名字,上面还简略记载着他们的生卒年月。政府出资,将它们一块块镶嵌在罹难者故居门前的街道上,略高出地面,常令人不期
期刊
任何一种武器装备都有自己的寿命。很多功勋武器在退役之后,都会进入各类博物馆、教育基地,作为珍贵展品,供人参观,如史上为美国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战舰“中途岛”号,现在变成了海上博物馆。除了这些“精英”武器外,更多退役武器又是怎样安身的?    入土为安  有一种武器退役后处置难度高,耗资巨大,还可能涉及到秘密,这就是核潜艇。  核潜艇的服役期一般为20~30年,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反应堆舱累积了大量的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