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一期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季度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太空垃圾数量增加了20%。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由此导致的是,今后太空相撞事故将会增多,有些卫星制造商预计,太空碰撞带来的连锁反应现象将会延续一个多世纪。
地球上空已成为垃圾场
欧洲航天局控制中心发布的一组电脑照片显示,地球上空已成了一个垃圾场。构成这些垃圾的东西是:废弃的航天器和报废卫星、火箭外包装、螺母和螺栓、不慎丢弃的工具、大块冰冻火箭燃料,以及从载人飞船上扔下的宇航员排泄物。
没人能数清空间碎片的确切数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说,根据太空垃圾尺寸的大小,国际上把太空垃圾分为三类:尺寸大于10厘米的为大碎片,约有1.8万个,可被监测到,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对其进行全部监测;尺寸介于1~10厘米之间的为小碎片,超过20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个。
庞之浩表示,航天器已经根本无法避免与微小碎片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最糟糕的一种可能性是,宇航员将不得不停止出舱行走活动,因为即便是一粒漆屑加速到每小時1.7万英里,也会刺穿太空服。
已发生10次太空碎片碰撞
在人类航天史上,目前已经确认的太空碎片碰撞的事例大约10次。最早的一起发生在1983年6月,宽仅0.008英寸的一小片油漆屑——它太小了,甚至无法看到——撞击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一扇窗户,仅留下0.1英寸宽的一个微小弹孔,但美国不得不以5万美元的代价把窗户换掉。
最新的则是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系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相撞后,卫星分裂形成的太空垃圾共有1158块。
2005年1月17日,距离地球表面885千米的近地轨道,美国一枚“雷神”运载火箭的一级受到一块中国火箭碎片的碰撞。只是这次碰撞属于“垃圾碰垃圾”,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太空中有20多颗“核弹”
目前在太空中的卫星总数达5000多颗,主要由美国、前苏联、欧洲航天局及法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发射。已经废弃的卫星数量约4000颗,在轨、有效、正常运行的有900~1000颗。
目前滞留在太空中的废弃卫星及其碎片,大都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争霸时的遗留。冷战时期,为达到争霸目的,满足政治、军事等需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它们占卫星总数的70%以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苏联还曾研制和发射过多颗采用核动力电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1967~1982年共发射24颗核动力“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这种卫星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因雷达功率大,需要几千瓦,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太阳电池帆板达不到所需的电力要求,故只能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供电。
但这种卫星在20世纪70~80年代多次发生坠毁事件,引起全球核恐慌。
1978年1月24日,苏联的核动力源卫星宇宙954坠入加拿大境内。经过外交谈判,两国政府达成协议,苏联向加拿大最终支付300万加元。
但类似事故后来又有发生,激起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停止研制和发射核动力卫星。不过,已发射的一些核动力卫星虽然早已无法工作,但现在仍在轨飞行,若被太空垃圾撞碎,将产生大量放射性碎片,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于空间碎片,人类“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目前对付空间碎片的三大招术是:减缓碎片的产生;跟踪监测较大碎片从而让航天器提前规避;提高航天器防护能力。
摘自《凤凰周刊》
由此导致的是,今后太空相撞事故将会增多,有些卫星制造商预计,太空碰撞带来的连锁反应现象将会延续一个多世纪。
地球上空已成为垃圾场
欧洲航天局控制中心发布的一组电脑照片显示,地球上空已成了一个垃圾场。构成这些垃圾的东西是:废弃的航天器和报废卫星、火箭外包装、螺母和螺栓、不慎丢弃的工具、大块冰冻火箭燃料,以及从载人飞船上扔下的宇航员排泄物。
没人能数清空间碎片的确切数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说,根据太空垃圾尺寸的大小,国际上把太空垃圾分为三类:尺寸大于10厘米的为大碎片,约有1.8万个,可被监测到,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对其进行全部监测;尺寸介于1~10厘米之间的为小碎片,超过20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个。
庞之浩表示,航天器已经根本无法避免与微小碎片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最糟糕的一种可能性是,宇航员将不得不停止出舱行走活动,因为即便是一粒漆屑加速到每小時1.7万英里,也会刺穿太空服。
已发生10次太空碎片碰撞
在人类航天史上,目前已经确认的太空碎片碰撞的事例大约10次。最早的一起发生在1983年6月,宽仅0.008英寸的一小片油漆屑——它太小了,甚至无法看到——撞击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一扇窗户,仅留下0.1英寸宽的一个微小弹孔,但美国不得不以5万美元的代价把窗户换掉。
最新的则是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系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相撞后,卫星分裂形成的太空垃圾共有1158块。
2005年1月17日,距离地球表面885千米的近地轨道,美国一枚“雷神”运载火箭的一级受到一块中国火箭碎片的碰撞。只是这次碰撞属于“垃圾碰垃圾”,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太空中有20多颗“核弹”
目前在太空中的卫星总数达5000多颗,主要由美国、前苏联、欧洲航天局及法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发射。已经废弃的卫星数量约4000颗,在轨、有效、正常运行的有900~1000颗。
目前滞留在太空中的废弃卫星及其碎片,大都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争霸时的遗留。冷战时期,为达到争霸目的,满足政治、军事等需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发射了大量的军用卫星,它们占卫星总数的70%以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苏联还曾研制和发射过多颗采用核动力电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1967~1982年共发射24颗核动力“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这种卫星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因雷达功率大,需要几千瓦,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太阳电池帆板达不到所需的电力要求,故只能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供电。
但这种卫星在20世纪70~80年代多次发生坠毁事件,引起全球核恐慌。
1978年1月24日,苏联的核动力源卫星宇宙954坠入加拿大境内。经过外交谈判,两国政府达成协议,苏联向加拿大最终支付300万加元。
但类似事故后来又有发生,激起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停止研制和发射核动力卫星。不过,已发射的一些核动力卫星虽然早已无法工作,但现在仍在轨飞行,若被太空垃圾撞碎,将产生大量放射性碎片,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于空间碎片,人类“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目前对付空间碎片的三大招术是:减缓碎片的产生;跟踪监测较大碎片从而让航天器提前规避;提高航天器防护能力。
摘自《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