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当下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代名画记》记载有这样一段文字:“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的提出,影响了中国绘画一千多年的绘画史,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中国画学习和创作。所谓造化就是自然万物的意思,“外师造化”说的就是在中国绘画的学习中,要注重对外在自然万物的学习,注重写生体悟,简言之就是:“以自然为师”;“中得心源”说的是在对自然万物进行观察体悟的过程当中,要注重结合创作者的个人思想和修为,借助外在自然形象,书写作者自己的个人体悟,甚至是表达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关键字:中国画学习;文人画;艺术创作
  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曾经出现过很多现象和流派。概括来说,两宋时期崇尚“理性”,艺术创作注重写生和感悟,艺术形象相对客观,讲究“形神兼备”;文人水墨之风,发轫于宋朝东坡、与可、梁楷之辈,兴盛于元明。文人画注重笔墨情趣,抒发个人情感。其间更有倪云林的:“吾画不求形似,逸笔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之说,可见文人画之风的兴起,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外在的所谓的“造化”已经沦为表达个人情感的物质载体了,“似与不似”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清代“尚古”之风盛行,其中“四王”为摹古的主力军,形成足不出户的“摹古”之风。而明朝后裔八大山人身怀国仇家恨,不入时流,注重传承和写生,创作出《河上花图》、《安晚帖》等名作,大涤子更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口号,可谓是要“将写生进行到底”了。清朝中期以后,出现的“扬州画派”、“海派”,表面看不出“师造化”之痕,其实画者大都深谙造物之理,大概是“心知肚明”而不语罢了。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句,此句一出,就成为历代画家创作和学习的指导思想。因此,以体察物象为目的的写生就成了历代画家的日常功课,观历代画论不难看出此句对历代画家的影响。据记载,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时常深入山林观察体悟,在写生中总结出画松“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的心得,遂后创作出名作《匡庐图》;北宋画家易庆之,初习花卉,后专画猿猴。时常深入荆湖深山之中,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超越时人;清画僧大涤子,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更加突出了师法自然的重要性。近代艺术大师宾虹老人也曾八上黄山,遍游海内,以至“旅行记游画稿积以万计”,走上了艺术的高峰。可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句,对中国画影响至深。从理论上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艺术体验的全过程。
  在中国绘画的教学中,沿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指导思想展开教学,是会避免学生走很多弯路的。中国画的学习大家都是有些了解的,初学绘画大都从古代经典的临摹开始,临摹的目的不是复制,而是通过对传统技法的学习,揣摩古人的内心进而和古人“对话”,达到技法和文脉的传承。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绘画技法和理论指导后,我们就要面对写生体悟的问题,也就是“师造化”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印证古人技法体系的提炼过程,还要通过技法的印证体悟古人的“匠心独运”。例如我们在品读北宋范宽山水名作《溪山行旅图》时可以看到,其中高峰立于画面正中,气势雄强,山头杂树茂密,飞瀑直流而下,山下巨石纵横,山路上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点出了作品的主题。范宽作画常从真山真水中滋发妙悟与灵境。强调写生,又能妙造其意,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卓具开拓精神的大师。现在很多中国画的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笔墨训练以后,疏于写生,甚至用相机代替写生和对自然的体悟,“闭门造车”,最后作品缺乏生机,千篇一律,画家沦落为“印刷机器”,清代名盛一时的“四王”就有这样的嫌疑。
  “中得心源”讲究的是深度的观物和观我,它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将外在造化带来的感悟和灵感,经过“迁思妙想”,融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绘画理念,得出具有自己面貌的笔墨形式和语言,进而创作出动人的艺术佳作。“中得心源”还具有禅宗“悟”的语境,面对外在造化,画家应该如何将物象“发酵”成好的笔墨作品,是要看画家的悟性和文化储备的。这就要求中国画的学习者,平时加强对传统文化营养的吸取,例如对儒释道各家的精华思想的吸收,对诗词歌赋、戏曲等姊妹艺术的涉猎,会在不自觉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当中,进而影响到画家的笔墨实践,为画家创作出好的作品奠定好的文化基础。
  中国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贯穿在画家的一生时间里面。面对传统,我们要像李可染先生讲的一样:“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认真学习,继承传统文脉;面对自然,我们要以自然万物为师,真正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出既有传统文脉,又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历代画论类编》 俞剑华.
  [2] 《中国古代花鸟画全集》 杨建锋.
其他文献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20世纪艺术大师是现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先驱。他在抽象绘画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色彩、绘画的形式、绘画表现的重点均有独特的见解。康定斯基的绘画及其理论对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康定斯基开启了西方现代绘画主义的大门。值得让人一提的是康定斯基与1912年写成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是现代艺术理
期刊
摘 要: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玛蒂尔德,多少年来总被人居高临下地冠以“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成为人们批判,嘲讽的对象。其实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她,我们会发现玛蒂尔德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她是一个爱美,爱生活,善良诚信,坚强的女性。  关键词:玛蒂尔德;爱美;爱生活;善良诚信;坚强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玛蒂尔德,多少年来总被人居高临下地冠以“爱慕虚
期刊
摘 要:艺术创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当作者被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自己头脑的深加工,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现出来的文学创作只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随着文学创作经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文学流派,无论是否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他们因不同的风格、主张,都鲜明的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不同的文学流派的特点为例,简要说明这些不同的文学流派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艺术
期刊
摘 要:繁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一个最具特色、性格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她复杂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遭遇以及言行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有厌恶之感。当然造成其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繁漪;性格;复杂  《雷雨》是曹禺先生在一九三三年为我们奉献的一部经典剧作,其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价值判断,既不是仅仅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评价艺术作品对鉴赏主体的价值关系,也不是仅仅立足于对审美对象超功利的“合目的性的形式”的感知,而是把审美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把美的“合目的性形式”作为自然的和社会普遍规律的“道”来加以规定,从而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关系。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根本原则;儒家则把“道”看作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政
期刊
摘 要:《十分钟年华老去》是2002年、由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的一部长达150分钟的电影,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最高艺术水准。其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百花深处》,因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导演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一系列影视作品中熠熠生辉。本文从文化角度切入,结合视听语言与艺术手段,对《百花深处》进行解读。  关键词:社会变迁;家园文化;人物;音乐;景别  《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
期刊
摘 要:《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陌生女子对一个作家的痴情爱恋,终其一生无悔的等待。茨威格以其独有的细腻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凄苦爱恋的一生,无怨无悔,刻骨铭心。而尼采的悲剧哲学在这样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尤其是尼采的酒神精神纵贯了陌生女子的一生。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尼采哲学 ;凄美  茨威格素以其“精神世界的探索”而著名,他用其精致细
期刊
摘 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社会转型期,随着各种利益的调整,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集中凸现出来。执政党的干部如何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及时正确地处理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党性与群众这一角度、从我党九十多年群众工作丰富多彩的实践进行思考,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做以粗浅阐释。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工作 ;几对关系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
期刊
摘 要:要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并不断地注意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注意到这一点,班主任的工作才能符合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防止工作中产生主观主义和一般化的倾向。  关键词:教育;班主任;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包括个人和集体两个方面。了解学生个人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德、智、体的发展,他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性格,他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他的社会交
期刊
摘 要:语感这一缄默知识的培养需要在大量语文材料的接触中去体会、应用。不仅应该是是课内教学过程中的加强和锻炼,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中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等也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默会性知识;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