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关怀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五四年秋,王莹同志和我在纽约,先后被移民局逮捕,并被关押在该市港口附近的哀离思岛上和其它三个监狱里共两个月;然后被驱逐离开美国。一九五五年春,回到北京。
  我们住在华侨招待所两周,就承董必武同志约见。他老人家请他的秘书张向阳同志来领我们一同前往。途中,向阳同志和我们闲聊着关于我们回国的经过和首都建设正在改变过去落后面貌的情形。在车子快到最高人民法院大楼时,王莹若有所思,打断大家的话题,严肃地对我说:“等会你见到董老时,不要激动,要轻轻地和他老人家握手!……”。原来她想起了一九四五年夏天,当董老到达纽约和我们见面时,我因一时激动,过猛地用力和他握手,使他过了好些日子,还感到手指骨节疼痛!他老人家在闲谈时,曾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在纽约的同志们。我知道以后,一直对自己这件粗鲁动作牢记在心,深感歉疚。
  董老百忙中,在他的办公室接见了我们。王莹先跟他热情握手,随后我谨慎地和他轻轻握手,并抱歉地提到上面所述的往事,引起他老人家慈祥的微笑。
  那天,天气很冷,我们穿着新做的棉制服,没有穿大衣,王莹有些咳嗽。董老还没等我们汇报情况,便关切地问她冷不冷?衣服够不够御寒?在招待所的生活怎样?对北京的气候适应不适应?……还说,现在你们已经回到自己的家里了!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尽管向组织报告。又问:你们和廖承志同志熟不熟?有什么事也可以找他……。我们一一答话;接着王莹开始向他汇报我们在美国被迫害和回国的情形。这时,恰巧碰到张志让先生——当时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拿着一叠文件,叩门进来,我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和他点头招呼,热情握手。董老请张先生坐下,一起和我们叙谈。大家谈了一会,王莹生怕耽误他们的工作,表示等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向董老汇报,便向他们告别。
  董老想了一会,问我们:“已经见到李克农同志吗?”王莹答:“还没有,但他已打电话给我,过几天就来看我们。”董老听了马上说:这个星期天上午十一时,我约克农同志和几位你们认识的人,到我家聚会一下,大家谈谈。他当面约了张先生一同参加聚会。
  在董老家里,除了张志让先生外,我们见到了李克农、田汉和阿英等同志。大家阔别多年,又经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忽得见面,都特别高兴。克农同志的热情,田汉同志的豪放,阿英同志的亲切,志让先生的诚挚,在董老慈祥温暖的容颜和何莲芝同志殷勤接待的气氛中,不免使我们有“你们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了”的愉快的感觉。
  那并不是一个佳肴美酒、花样繁多的宴会;那只是一个添加了三几样董老所说的“保健菜”的丰盛的家常便饭。席上,除了田汉同志豪放地喝了几杯白酒而外,其余的人都只是慢慢地抿了一两杯葡萄酒助兴。大家心情舒畅,谈笑风生,好似家人团圆,也很象是一次座谈式的聚会。
  王莹把我们在美国的许多情形,边问边答地报告了他们。董老和张先生详细问了哀离思岛、美国监狱和各种犯人的情形;田汉和阿英同志问了关于美国电影和文艺方面以及她在美国演出等活动的情形;克农同志侧重地询问了美国华侨、报纸和留学生的情形。他们和王莹谈得很多,我只在谈话中作了些补充。董老对曾在我国工作和访问多年的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斯特朗女士,十分关怀,问了王莹关于她们活动和健康的情况;他还问了王莹好友美国著名小说家赛珍珠女士的情况。
  阿英同志和王莹谈起她在美国最后几年所写的《宝姑》书稿和英文译稿的事,要她继续努力,定稿后争取出版。接着还建议她应该先把我们这次在美国的遭遇写一本书发表。大家听了都同意他的意见。董老说:这可以暴露美国迫害留学生和监狱里面的情形嘛!也可以使大家了解美国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和中国人民友好的嘛!同时,还可以把美国的民主、自由、正义的真相揭示出来嘛!克农和田汉同志一再鼓励王莹,要她趁着未就工作的时候,先把要写的材料记述下来,一则免得事隔太久,冷了气,也许会忘掉许多生动的情节;二则就了事情以后,难免因工作学习忙碌,没有时间去写,那就太可惜了。聚会的人都希望她好好完成这两本书稿的工作。
  田汉同志喝了两杯后,兴致更高,谈到过去一些与王莹有关的往事:问她还记得一九三六年春大家畅游太湖的盛会没有?……真是有趣。接着他用带着很重的长沙腔调的普通话笑对王莹说:你还是那样一个五湖四海可爱的人,如今从美国回来,知识经历都增加了,胸襟更宽阔了,你那股热情和朝气,还和从前一样,希望你永远保持下去,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这次欢乐的聚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对王莹的写作起了巨大的鼓励作用。
  在一九五六年,我们就工作以前,两人在招待所里,忙着阅读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和其它有关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书刊和材料。有时去参观一些农村和工厂,有时与久别的朋友见面,因此她没有时间动笔。
  就工作以后,她就一面工作和参加学习,一面开始撰写《两种美国人》和修改、誊抄《宝姑》的旧稿。因为时间紧,学习忙,身体不好,时时生病,两部书稿的工作,进行得很慢。
  六十年代初,她因高血压等病久治未愈,由城里迁居到香山一个山沟农家居住,争取在比较宁静的环境里,边治病边工作。这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失掉信心,对资本主义的美国的民主、自由怀着幻想。因此,她更觉得有写成《两种美国人》这一书稿的必要。在这期间,克农同志曾两次到香山看她,安慰她好好治病,鼓励她完成写作。阿英同志假日常来香山,每次都先到山沟农舍来看王莹,时时关心她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写作进度。在香山,王莹常常怀念董老,每年春节前,她都写简短的信,向他问候,同时汇报她学习和写作的情形,每次信去不久,便接到何莲芝同志的亲切、鼓励的回信。
  最后修改书稿的时候,她还写信给一向关心她的周扬同志,汇报她的情况。周扬同志立即亲笔回信慰勉她,这使她非常高兴。王莹带病写作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几位领导同志曾到香山来探病。那是一九六一年的夏天,他们看着她躺在床上盖着三床棉被,身上还发抖,病情很严重,又见我正在代她誊抄稿子,知道她还在努力写作。他们对她慰勉有加,葛琴同志还恳切地嘱咐我一定要她停止工作,先把病治好。同时夏衍、阳翰笙和司徒慧敏等同志常常问到她的疾病和写作情形。因此,她能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写好《两种美国人》这本书和修改、誊抄完成《宝姑》①的稿子,可以说是与董老和其他同志们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分不开的。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是王莹同志的爱人。两种美国人》,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年九月第一版,1.00元;《宝姑》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一九八一年出版)。
  
  ①王莹修改和誊抄的《宝姑》的中文稿子和它的英译本,经“四人帮”的追随者抄走后,几乎全部散失。好在她修改过的两份中文原稿,经长时间的辗转寻找,才在许多弄得乱七八糟的书报杂志堆中凑齐。同时承《宝姑》译者九十二岁高龄的浦爱德(Ida Pruitt)(美国作家、美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热忱地远从美国把她自己的一份英文译稿托人带来,因此,《宝姑》中英文稿终于得以保存,实属万幸。
其他文献
刘勃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是极有名的。民间有“三岁看老”的俗谚,这话是否适合孔融?那得看你怎么理解这个“让梨”的故事了。  如果你觉得让梨体现了这孩子的孝悌谦让,那显然不适合,因为长大后孔融发表了许多怪诞、反人伦的议论。譬如他说,孩子和母親的关系就像东西放在容器里,一旦倒出,就和容器没关系了,所以并不用怎么感恩;至于父亲,更不值得一提,他之所以生我,不过是“情欲发耳”——别说在那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
大禹治水的古老的故事,永远富有魅力。  大禹所以比他父亲高明,仅两个字:疏通。其父鲧殛于治水,也是两个字:堵塞。祖先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珍贵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故事本身不仅充满了智慧,还更多地包含著眼光、气度和真理。这就是魅力所在。  真理,从没有因谬误蜂起而变得荒唐,科学将使我们不断接近真理。历史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坚信“疏通”会获得成功,将不仅有利于科学探索,而且有利于“四化”建设!
《西厢记》在元杂剧中堪称“天下夺魁”(明初贾仲名《凌波仙》吊词中语)。这个新注本的校注工作做得比较认真,特别是兼顾学术性和知识性,算得上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戏曲“入门书”,并没有辱没这一名剧。  《西厢记》的刊本不下百种,较流行的也达十余种,《新注》以现存刊印最早的《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为底本,广泛吸收了王伯良、凌初、毛西河诸家的合理部分,审慎地加以校正。元杂剧中的衬字并没有截然的规定,常随作者的
是否是独立女性,在于能否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经济独立,能否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能将性别平等的思考和努力扭曲为两性对立,甚至单一化的女性特权。  刚为人母的Papi酱又火出圈了。她在一则视频中,承袭丈夫“老胡”的名号,称孩子“小小胡”。有人很快吐槽“孩子还是随父姓”,继而指责她不配当“独立女性”。  孩子跟谁姓,早已写进我国婚姻法:“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已彰显了协商和选择的余地。现代社
在美國总统约瑟夫·拜登的新班子里,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大概是争议最少的。论学识,她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执教哈佛大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终身教授。论经验,她在1977年就出任美联储经济学家,2014年成为美联储首位女主席。论人脉,她被克林顿任命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又被奥巴马任命为美联储主席,如今成为拜登的财长,是民主党“三朝元老”,也是首位坐过这三把财经高官“金交椅”的“大满贯”女性。她在
我的桌上放着一册厚厚的洋装书,殷红的布质封面已经褪色,道林纸的书页已经发黄,装帧式样也很不入时,显然,它不是新近进口的。这册书题名《艺术谈》(TheArts),一九三七年出版于纽约,初版后不仅在美国风行一时,并且在好几个国家翻译出版。作者房龙(H.WVanLoon,1882—1944)原籍荷兰,二十岁到美国读大学,毕业后当一名记者,得以游历美、欧名城。一九一一年在慕尼黑得了一个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一
“五、四、三、二、一……”倒计时的声音渐渐消退,熟悉的前奏响起。我站在舞台上,灯光一点点亮了。那一瞬间,中枢神经不断发出信号,我确信那是一种久违的兴奋感,就像鲜艳的浆果在脑海里迸出汁来。果然,夏天是伴随着音乐到来的。  5月末的南方城市,青春的大学校园,空气中飘浮着离别的味道。每年夏天,都有人离开红砖教学樓,也有人以懵懂的面貌面对这一切。同样作为这个年纪的我,很难不为之动容。在他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
在一本《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中,有几篇清人记合肥包公祠的诗文。在夏奇峰《香花墩怀古》一诗中,有“古人不可见,祠树绕寒流。……独有郡斋句,清规为我留”之句。这“郡斋句”是什么意思?“为我留”的“清规”,又指的是什么?原来包拯在端州作官时,曾在他的办公室写了一首诗,题名《书郡斋壁》。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身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
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人们第一时间想到了2003年的非典。从目前来看,本次疫情从深度和广度上已远超当年。与当年相比,当前也有更多不利因素:第一,全球经济前景晦暗不明,外贸形势恶化 ;第二,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防风险压力较大 ;第三,服务业占比上升,经济对疫情冲击更为敏感;第四,区域联系增强,容易造成“连锁反应”;第五,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前后,防控和复工难度加倍。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首先是
地时间1月9日,美国芝加哥发生连环枪击案。32岁非裔枪手南丁格尔持枪“随机杀人”,短短几小时导致3死4伤,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30岁中国留美博士范轶然(Yiran Fan)也不幸遭枪杀,目前枪手已被警方击毙。网友热议   恶魔这次在人间的芝加哥。   美国枪支问题,无解。   可悲,在美国毫无安全感可言。解词人 王言虎  范轶然被枪杀后,他曾经求学过的北大以及芝加哥大学均发文悼念,中国舆论场也对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