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让教师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制订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更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付道春老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一书中的前言部分中写到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专有者。教师这一行业如果不以更新知识,充实知识,并以恰当的方法促进求知者寻找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那么就会失去学生的信赖。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化,高质量的教育更呼唤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需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为此,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让教师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制订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设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多方面努力营造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通过需求分析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步骤的派遣教师参加正规化培训;明确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 二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设心理场;利用校外各种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如短期函授、脱产进修、学历考试、专题报告等形式,以满足教师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养成自我培养优化教师知识结构,鼓励参加各类观摩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建设等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三是培训的形式有:⑴自主学习——日积月累。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向自己的学生学,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才能使自己专业得以发展。我校长期坚持教师自学制,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的有关要求,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学习。⑵集中学习——强化重点 A、专题讲座。由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定期作专题讲座。我们还与教研室和友好学校 开展相互交流。 B、专题研讨,除了常规性的校本教研方式(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等)之外我校还比较注重专题式的校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⑶案例学习——示范引路 定期组织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实践。让部分教师“现身说法”,收集和整理实践索材(自己的或他人的案例),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即反思;进一步地把相关案例串联进来进行剖析,升华为自己富有个性的理论。
第二,榜样示范引路。
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专家的引领下提升。引领载体具体有:一是让教师总结和提炼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可以在较短时间对某些教育问题获得见解,也可以打开自己的教育视野,获得某些方面的教育启迪; 二是让教师仿效和借鉴专家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借以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方法的举一反三;三是让教师参与专家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 四是让教师协助专家整理其课堂实录。在整理过程中,深入领会和琢磨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五是让教师跟随专家一起参与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走势。
第三,提供实践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积累实践能力。
开展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让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与同伴互动交流,在经验共享中前行知无不言。推荐能者,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强化指导、多方督促;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更新”促进专业化自我成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利用校本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校、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
开展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让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与同伴互动交流,在经验共享中前行知无不言。推荐能者,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强化指导、多方督促;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更新”促进专业化自我成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利用校本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校、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
自我反思——在梳理得失中成长。进而促进自己理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从中可以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还可以探索其中的原因和机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决策,教育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最终形成“创新型”教师队伍,达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案例1:开展青蓝工程 加速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通过师徒协议的形式明確,既履行相应的职责,指导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同时又享受相应的待遇。案例2:名师工程 ①探索名师成长的“校本自培”模式,加速名师队伍建设,打造促进名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选拔校级骨干教师作为培训对象,为他们聘导师,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其成长。②放大名师效应。我校一贯坚持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活动、请他们作讲座、让他们听随堂课和教师进行对话式研讨,为他们落实培养对象。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这样,我们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新课程促使着我们不断向专业化方向迈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去描绘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更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付道春老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一书中的前言部分中写到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专有者。教师这一行业如果不以更新知识,充实知识,并以恰当的方法促进求知者寻找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那么就会失去学生的信赖。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化,高质量的教育更呼唤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需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为此,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让教师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制订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设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多方面努力营造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通过需求分析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步骤的派遣教师参加正规化培训;明确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 二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设心理场;利用校外各种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如短期函授、脱产进修、学历考试、专题报告等形式,以满足教师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养成自我培养优化教师知识结构,鼓励参加各类观摩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建设等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三是培训的形式有:⑴自主学习——日积月累。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向自己的学生学,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才能使自己专业得以发展。我校长期坚持教师自学制,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的有关要求,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学习。⑵集中学习——强化重点 A、专题讲座。由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定期作专题讲座。我们还与教研室和友好学校 开展相互交流。 B、专题研讨,除了常规性的校本教研方式(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等)之外我校还比较注重专题式的校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课改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或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⑶案例学习——示范引路 定期组织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实践。让部分教师“现身说法”,收集和整理实践索材(自己的或他人的案例),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即反思;进一步地把相关案例串联进来进行剖析,升华为自己富有个性的理论。
第二,榜样示范引路。
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专家的引领下提升。引领载体具体有:一是让教师总结和提炼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可以在较短时间对某些教育问题获得见解,也可以打开自己的教育视野,获得某些方面的教育启迪; 二是让教师仿效和借鉴专家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借以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方法的举一反三;三是让教师参与专家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 四是让教师协助专家整理其课堂实录。在整理过程中,深入领会和琢磨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五是让教师跟随专家一起参与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走势。
第三,提供实践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积累实践能力。
开展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让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与同伴互动交流,在经验共享中前行知无不言。推荐能者,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强化指导、多方督促;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更新”促进专业化自我成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利用校本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校、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
开展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让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与同伴互动交流,在经验共享中前行知无不言。推荐能者,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强化指导、多方督促;注意发挥集体智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更新”促进专业化自我成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利用校本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校、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
自我反思——在梳理得失中成长。进而促进自己理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从中可以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还可以探索其中的原因和机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决策,教育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最终形成“创新型”教师队伍,达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案例1:开展青蓝工程 加速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通过师徒协议的形式明確,既履行相应的职责,指导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同时又享受相应的待遇。案例2:名师工程 ①探索名师成长的“校本自培”模式,加速名师队伍建设,打造促进名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选拔校级骨干教师作为培训对象,为他们聘导师,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其成长。②放大名师效应。我校一贯坚持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活动、请他们作讲座、让他们听随堂课和教师进行对话式研讨,为他们落实培养对象。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这样,我们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新课程促使着我们不断向专业化方向迈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去描绘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