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橙”色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橙黄绿青藍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人们通常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代表彩虹给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这七种颜色就像五线谱上的哆、来、咪、发、嗦、啦、西一样,是自然界的音符,共同谱写着大自然的动人乐章。之前我们已经讲过六种,今天,终于轮到七色大家族中唯一没有露过面的成员—“橙”出场了。
  “橙”由“木”和“登”组成,“木”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树木有关,“登”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之接近。“橙”最初是果树的名称,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常绿乔木,也指这种果树的果实。
  《说文解字》对“橙”的解释仅有简单的几个字:“橙,橘属。从木,登声。”而清代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本草》:“其树亦似橘树而叶大;其形圆,大于橘而香,皮厚而皱,八月熟。”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事类合璧》:“橙树高枝,叶不甚类橘,亦有刺。”这些文字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橙这种树木及其果实的特征。
  橙树通常较为高大,圆圆的果实挂在高高的枝头,因此,宋代陆佃所著《埤雅》认为:“橙可登而成之,故字从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橙”的造字理据,似乎不无道理。


  橙树的果实通常称为“橙子”,在今天属于常见的水果。而在中国古代,橙子主要产在温暖的南方,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以多种方式被利用或食用。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事类合璧》中的说法:“其皮可以熏衣,可以芼(mào,菜,在这里指作为调味品掺入其他食物中)鲜,可以和菹醢(zū hǎi,此处指制成酱),可以为酱齑(jī,捣碎的菜类等),可以蜜煎,可以糖制为橙丁,可以蜜制为橙膏,嗅之则香,食之则美,诚佳果也。”
  《事类合璧》中的记述详尽且不吝惜溢美之词,反映出古人对橙子的喜爱,而这一点也体现在诗词歌赋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赠刘景文》中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泛黄,橘子将黄犹绿,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是秋末冬初最美的景致。后来,人们常用“橙黄橘绿”来形容秋天宜人的景色。
  此外,宋代黄庭坚《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其二:“天将金阙真黄色,借与洞庭霜后橙。”以及宋代真山民《永嘉秋夕》:“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乃至宋代韩元吉《鹧鸪天》词:“酬美景,驻清秋。绿橙香嫩酒初浮。”它们都堪称咏橙的佳句。
  橙子味美多汁,富含营养,是老少咸宜的水果。而橙花则因其清新雅丽的外形和芬芳怡人的气味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赏识,尤其受到偏好雅致的宋代文人的青睐。他们借橙花抒情言志,颇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意味。比如毛滂《过静林寺用琳老韵作四绝句》中有一首专咏橙花:“橙花亦娟娟,照水弄清白。孤香少人知,黄蜂自为客。”此外,还有李琏《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其一:“折得橙花无处赏,带枝分与棹船郎。”以及侯置《南歌子》词:“菊润初经雨,橙香独占秋。”等等。
  橙子品种多样,比如今天常见的有甜橙、血橙、脐橙、红橙等。无论哪个品种,其成熟果实果皮的颜色大都界于红、黄之间。因此,“橙”后来也指这种像橙子一样的红、黄混合色,比如“橙红”“橙黄”等。
  橙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橙色水果。在自然界当中,除了以橙子为代表的柑橘类水果,其他如杏、柿子、南瓜、胡萝卜等水果或蔬菜也都呈现或深或浅的橙色。就拿杏来说,中国传统色彩“杏黄”,实际上是指像成熟的杏那样黄而微红的颜色,它无疑也是属于橙色系的。所以,一提到橙色,常常使人联想到丰收的秋天和成熟的果实,以及人的幸福和满足感。
  橙色也是花朵的常见颜色之一。各种各样色调介于红、黄之间的橙色花朵,如同跳跃的音符,带给人明快、活泼、健康的感觉。
  橙色还是太阳的颜色。无论是朝阳的初辉,还是落日的余晕,都带有绚丽渐变的橙色调。就连白日里当头照的太阳,也好似笼罩着一层近乎橙色的光晕,光闪闪、金灿灿,令人无法直视。从这个角度来看,橙色是明亮的、华丽的,甚至是辉煌的。
  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万家灯火,熊熊燃烧的火把,都是让人过目难忘的橙色画面。而作为警戒色用在登山、救援等装备上的橙色,对于使用者而言,则意味着一种安全感。
  果实、花朵、太阳、灯光、火焰……种种橙色事物,传达出或幸福、或温暖、或热情、或活泼的视觉信息和感官特质。橙色,称得上是众多色彩当中最暖心的颜色。
其他文献
说到游记,我们最先想到的会是《徐霞客游记》;但如果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游记,恐怕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它就是《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记》,是西晋初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且唯一流传至今的竹简古书,也被视为一部奇书。穆天子是谁?  提到《穆天子传》,第一个疑问就是书名中的“穆天子”是谁。  穆天子即西周的穆王,他是周昭王之子,姓姬,名满,约公元前1003年—公元前949年在位,是西周的第五
期刊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君道》)  周成王分封伯禽为鲁公,召见伯禽并告诫他说:“你懂得做领导者的方法吗?凡是身居高位的人,
期刊
东汉末期,群雄并起,朝纲不振。就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了一位栋梁之材,他以不俗的表现为这段颇显暗淡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亮彩,此人就是盖勋。盖勋为官,有大局,有大义,有原则,有胆识,有操守,有良知,刚正不阿,无私无畏,胸襟广阔,坦荡如砥,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有评价说:“敦煌盖勋,深明大义,公私分明,不以私废公,不徇私误国,巍巍乎君子也!勋之正直无私,堪为古今美谈!”  东汉末期,群雄并起,朝纲不振。诸葛亮在
期刊
汉代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经这样评价道家:“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意思是:道家来自于史官,它详细记录历代政治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主张在工作中坚持大原则,抓主要矛盾,主张清心、虚心、静心,把握好自己,主张低调卑弱,严格要求自己。道家这一套完全是一个国家领导者的管理之道啊。  这最后一句话,鲜明地告诉
期刊
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运河已经沟通了黄、淮、江、钱塘、珠五大水系。公元3世纪的曹魏时代,运河的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滦河下游。公元7世纪的隋唐时代,北抵北京、西达西安、南至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全长约2300公里。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全长2000余公里,如果将浙东
期刊
中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瀚。说起史书的体裁或编撰体例,人们往往会想到“编年”和“纪传”两种,前者以“时”为线索,代表作有《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等;后者以“人”为线索,代表作有《史记》《汉书》等。唐代著名史论家刘知幾曾对编年、纪传两种体裁进行比较,认为二者“互有得失”,应当“并行于世”。的确,在唐以前,“编年”和“纪传”是古代史书编纂的主要体例。到了南宋时期,袁枢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别出心裁地
期刊
西汉初年的娄敬出身低微,却以三个漂亮的大手笔,功载史册,位列王侯,为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力量。第一个大手笔:定都  都城是一个政权的中枢和心脏,是国之根本,直接关乎天下的兴亡。那么,赢得了楚汉战争的刘邦以及他的“智囊团”准备将这个新兴政权的都城定在哪里呢?  在当时的君臣们看来,非洛阳莫属了。其理由有如下四点:一、洛阳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可以表明汉政权的合法性;二、洛阳有现成的宫殿可用;
期刊
三  上一期我们讲了河朔型藩镇和中原型藩镇的特点。现在接着来看边疆型藩镇。它的前身是开元、天宝时缘边节度使中朔方、河西、陇右、剑南、岭南等镇,故设置最早。在此我们主要以京西、京北诸镇为典型进行考察。  安史之乱以前,西北边疆就是军务繁剧之地。天宝末年,哥舒翰身兼河西、陇右二帅,统重师以镇之。战乱期间,边防军悉师东讨,吐蕃、党项步步进逼,形势十分紧张。后来一直是“边羌挐战不解”a。唐廷除了大力巩固这
期刊
庚申a,卢龙监军奏李载义与敕使宴于球场后院b,副兵马使杨志诚与其徒呼噪作乱,载义与子正元奔易州。志诚又杀莫州刺史张庆初c。上召宰相谋之,牛僧孺曰d:“范阳自安、史以来,非国所有,刘总暂献其地,朝廷费钱八十万缗而无丝毫所获e。今日志诚得之,犹前日载义得之也。因而抚之,使捍北狄f,不必计其逆顺g。”上从之。载义自易州赴京师h,上以载义有平沧景之功i,且事朝廷恭順,二月,壬辰,以载义为太保,同平章事如故
期刊
给事中的职责  谏官机构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唐代的中书、门下两省都有进谏的官员,而门下省的职责就是审查政令,如果认为不当,有权退回或加以纠正(即古书所说的“封驳”。门下省的官员还可以在敕书后面用黄纸加上批语,叫做“批敕”)。所以门下省被认为是正宗的中央言谏机关,主要的谏官有给事中和谏议大夫。大诗人白居易在谈论给事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诏令有不对的地方,可以退还;司法判案不公,可以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