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通灵的乡心幽梦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作为外物与人形成对应关系。随着相互戕害的加深,看似具有思想能力的一方,越来越认识到随顺和谐的意义,而另一方回敬的应力弹性十足,隐忍后偶露峥嵘,人定胜天的神话变成了童话。其实自然是博大包容的,要是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和解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诗人有一颗爱心,会从自然的灵性中发现诗性,从而释放被社会关系禁锢的自由精神,在浑浊崩塌的人心中重拾即将消失的乡村怀恋,回到纯净的心灵家园,赵子桐的诗歌就具有这种特质。
  江上的人站在行走的树上
  碧波粼粼
  游云宛如鱼影
  沿江岸一路骑行
  帽衫沾满雨渍风痕
  读了这句诗,不禁想到海子说过的话:“大自然是不是像黄昏、殷红的晚霞一样突然冲进人类的生活——这就是诗歌(抒情诗)。”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大多有镜头感,赵子桐《一首诗》中的这一节诗的视角也是渐入佳境的,由水中涌动树影的细节把镜头拉到高处的游云,再下降到骑行者风雨沾湿衣衫的细节,充满动感的多重意象映照融合,而又难分彼此,流水般自然,如金斯伯格所说的“像水流经岩石呈扇形散开般的思维流动”,仅这一节诗就让我们看到自然与人是一体的,在镜头前闪动美妙音乐一般。这源于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有思想,自然有灵性,诗人游走其间唤醒了爱,同时把从社会中沾染的杂质清除掉。在自然的本质呈现中诗歌插上了翅膀,有了飞入读者心中的可能。
  大多数诗歌后面是隐藏着一个故事的,有时当代诗人会把故事简洁道出,流行的叙事,冷静的直陈,减弱了浪漫的自由主义精神的彰显。聂鲁达说:“不是现实主义者的诗人没有活力。但是,仅仅是现实主义者的诗人,同样缺乏活力。”当代诗歌在语气选择上当然要扬弃歌唱的调调,音乐性并不是尾韵的响亮,而是气息的绵延节奏,契合语言的自然规律。矫枉过正肯定是存在的,叙事造成的过度散文化使当代诗歌弱化了某些方面的诗意,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赵子桐这首诗里,有一个骑行者和一位“水流般清凌凌的女子”相会的故事,但作者着力点不是讲故事,而是在铺展开来的自然环境中传达诗意,为他自己也替我们抵御了荒芜。在这里,忧伤被美所取代,小爱中昭示出“仰望星空冥想”的抱万物于怀的大爱。语言洗练干净,没有滥情煽情的絮絮叨叨,和欧陆童年期浪漫诗歌拉开了距离。显然赵子桐在这方面是经过思考的,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蘸着石臼里积存的雨水磨镰
  原野莺飞草长
  躲过黄蜂窝
  侍弄椴树荫下的烟苗
  肩头颤动嘤嘤鸟声
  华莱士·史蒂文斯说:“在每个诗人身上都有一点儿农民气。”这首《田园之梦》里面的一节,不禁让人想到陶令公。不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已然不是千年前样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是无奈的闪身,喧嚣还在,只不过空间距离拉远了,共时性的车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下的情形完全不同,连农民都逃离了乡村,把生存空间转移到了喧嚣的城市,乡土情怀成为城市抛出的媚眼、附庸风雅者放松身心的旅游景观。
  赵子桐的诗不是城市人的猎奇,是寻找心灵家园的选择。说实话,我们大部分人的根都在乡村,现在的情况是乡土作为真实存在的家园也将消隐,这是双重的遗失,敏感诗心的痛自不必说。乡村离自然最近,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沿,现在化肥、农药与机车合谋使其变成了破坏自然的阵地。诗人唯一无奈的选择是做梦,试图让时光倒流,从中抽出美好的诗性。美中的痛是欲罢不能的,但赵子桐的诗中隐藏了痛,把痛留给自己,让美在诗中闪耀,心灵的家园只停驻在语言上,幻化为再也无法重温的幽梦。
  在诗中,赵子桐对人生经验的选择是经过过滤的,他采用乡村意象的办法对自己救赎,把反思直接呈现为真实感受的唯美变体,有时也会和心智相通的诗人对话。《歌唱麦地的人》是一首写给海子的诗,同样是以纯粹的方式出现在诗行中:
  多想和他去辽远的地方
  野地里风声长高的时候
  经过那些闪闪烁烁的河流
  小小村落
  而我的馬它还在去年的乡下
  海子的抒情诗并不完全是唱给农业文明的挽歌,更多时候是借以书写对于存在和爱的执着与抵达。赵子桐召唤海子的诗魂,没有陷入不能自拔的滞重,而是远远观望与倾吐,试图在迷乱中廓清痛楚潜流,使其嘹亮起来。朱自清说:“大自然和人生的悲剧是诗的丰富的源泉,而且一向如此,传统如此。”在这首诗中,大自然和人生悲剧糅合为一,二者的对称关系消解为探寻和轻悼,理想化的语言质地如梦幻泡影,把可能发生的事情实写为大自然柔美的一面。这种虚实恰切的贯通梳理了情感的漫延,让遐思生翼,情感飞落有地。
  在这片黑土地上,原始的萨满教信奉万物有灵,幽微的泛神论思想简单地沟通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赵子桐的书写注意到了这一点,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的观念与诗歌创作趋向相合。另一方面,人类自由精神的链条时断时连,诗人大约具有特殊能力,类似林中的精灵,依傍语言把它串接起来,在生存维度上打通一条新路,拼接上精神的光带继续前行。在赵子桐的《密林奇遇》中有这样的诗句:
  去树妖那里沽酒
  树液草汁酿就的琼浆
  坐在倒树上开怀畅饮
  清风虫鸣
  我们从夜半一直喝到日薄西山
  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身心疲累是不可避免的,诗人可以通过诗歌使其外化,借助自然的灵性唤起的诗心直接和万物对饮。于是就有了“日出的水边我公鸡似的啼唱”,“密荫深处我遇到骑着猛兽的酒鬼”以及畅饮后“我的旅伴/雨水中的木偶/留在了稻草人儿的田间”这样的诗句的自然溢出。这又和顾城的童话世界颇为类似了,神秘性依稀飘荡,通巫的场景中弥散着眷恋,也洋溢着幽阒。这时灵魂已经完全放松了,肉身的沉重感在空寂的林中得到了自然之风的托举后变得释然。这首诗里没有落俗的感叹,只把在童话世界才能发生的事情简洁叙述出来,让我们对这次奇遇产生信赖感,仿佛是真实发生过一样。淡淡的忧伤是不自觉的流淌,没有刻意雕琢的匠气,究其原因,是诗人心灵的纯净,或者力图向心灵抛洒清亮的泉水,揭开雾霭使其纯净。
  从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上来看,乡土和爱情不怎么受待见,或许是被人们写多了,写浅了,写假了,写烂了,很难再有新的发现。另外就是诗人们更愿意直面当下真切地飞速变幻的城市生活,真实地表现特殊时代的纷繁和隐痛,可能更显真诚一些,更有担当一些。其实在题材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在诗人的经验中,很多东西是可以通约的。我们都来自土地,都渴望爱情,生存的必须给诗人提供了在这个时代更广阔的书写空间。把担当看得过重,会泯灭个性的张扬,把人的本质彻底溺死在社会关系之中。但是,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时代,总有一些人是清醒的,诗人就在他们中间。
  有幸的是赵子桐的诗已经从这些纠结中抽身,对于养育和回馈我们的乡村与爱情的重塑,是简单有效的办法,就像俄罗斯的叶赛宁独自歌唱于迷雾笼罩的大地。赵子桐的诗歌轻灵精妙,沉溺于蕴涵爱意的乡心幽梦,钟情于灵性勃发的大自然,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诗神,义无反顾地坚持筛选来自土地的深切妙音。这需要胆量,也需要在多年沉淀的泥沙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金子,让清澈明亮的双眼与沉重闪光的金子完成对视,去赢回人生的真谛。这完全契合了奥德修斯·埃利蒂斯那句话:“人们无论从哪一种途径去寻求真理,最终都将责无旁贷地回归自然。”
  2018.3.5
其他文献
行走一万步  迈开双脚,每天行走一万步  在寒冷或闷热的季节  找回骨骼里的光亮  找回血液里清澈的河流  走一条直线  或在原地转圈,或走走停停  或看一些路边风景  在这个满身负重的季节  我要不停地走,不停地看  直到把超重的身体  走出一种轻  飞翔的鸟群  从沉睡到惊醒,从高远到亮丽  枯黄到生机盎然,鸟们无拘无束地飞翔  翼动天空,鸣奏蔚蓝  山和树,从此低下来  悄悄泛起的绿色  也
期刊
1.城市四要素  时间成分:夜晚来了!  环境成分:蕾丝窗帘和一阵微风轻唱。  人物成分:一点,两点,闪着!  事件:他们!和她们!在此蛰伏!  像一群宿醉未醒的两栖动物,漫游于這个城市的边缘。像饥饿的蜜蜂嗡嗡作响。飞机越过云层,苍鹰或是鹭鸟咬着它长长的辫子。  ——我猜想:商务舱中,疲惫的面容。  车辆鱼一般穿行在城市干涸的河床,你的耳朵被缝在刹车的尖叫声中。  ——这座城市,它的困倦无法唤醒了
期刊
这几年,我总是很早醒来  这几年,我总是很早很早醒来  用一台电脑、十个指头  敲磨温暖的触觉  端坐宽大的椅子里。空气是宁静的  我已习惯在此宁静中  用柔情解开内心的阴郁  让疲惫的脉搏被城市的体香紧拥  这几年,我总是很晚很晚才睡  用一台电脑、十个指头  存留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旧日的秘密  停靠在这多雨的平原。夜是如此的孤独  我已习惯在孤独中  思索。让意料之外的词句排着队,流水一样 
期刊
阿卡贝拉:献给索尼娅  错过的列车都没有我的终点  索尼娅,为何我仍向你求取着什么?  我听见你悲哀的足音,多年来  贫穷远比我们更清澈,像你瞳孔中的水  梳洗路过的那些风,沉默且温驯  我的肉体紧闭,灵魂荒腔走板  你在念诵着什么?索尼娅,当大风刮过山冈  我会找回七岁那年弄丢的帽子吗?  悲哀会板结,欲念悬停在地平线,仿佛隐现的星群  人世间,有人在呼唤羊群,有人在找寻父亲  醒来时你在水中望
期刊
再也不见余火  按住打火机的大拇指一松  火苗即灭  煤气灶的火一拧就灭  大风一吹,高擎的火炬  也即熄灭  火苗如此干脆,一点就着  一拧即灭  从前不是这样  油灯吹灭,火红的灯芯  亮如一粒透明的小红豆  油灯耗尽,火苗渐弱  临灭之前一定是竭力地  灿然一亮  别提从前母亲煮饭的灶膛了  麦秸已被燃尽,明火已灭  但麦秸之烬形状依旧,甚至  可见其轻微的颤动  火红火红的,余火难灭啊  
期刊
后来的事  走出澡堂、躬身、为了避雨,潮湿的头发里盈满发霉的光线,  他们沉默着,水流抚过胸中那排呜咽的灯管时发出明亮的响声。  天气冷得像一粒缩水的红扣子,我抬头,看见他的背,又吞下,  肌肉的空白键中满溢的乌云。不时地,他又开始向赤裸的水珠说话。  我在  “你必须……”他总是  这样开口,省略最后一片叶子  坠落的过程。内省是必要的,  他全部的身体系于一滴微笑的水。  肌肤如镜,被目光磨平
期刊
也可以这样活着  活着,活着  就活成一个句式的一生  删繁就简  远离繁文缛节  喜欢用主谓宾表达着生活  至于那些形容词  修饰太多总是难以贴近尘世的烟火  庸常的日子摒弃夸张  哪怕望洋兴叹于超然物外  也要修炼一下大惊小怪  能用陈述句活着  就尽量不用祈使句苟且  生活不易  又有几个人可以把自己活成排比句  来气吞山河  这不是普通人的命运  活着,活着  更倾心于把名词用作动词  看
期刊
长满菱角秧的河沟,种植着花生、地瓜的沙土地平展得像一疋被风浆洗的丝绸,尽头的树宛若一只只怪异的鸟……辽河岸边的村庄,我是她的野孩子。  夏日一丝不挂在泥淖里捉泥鳅,冬天踩着梯子掰掉杏树上毛虫的幼卵,贴在燃烧的铁炉盖上烫熟,直到今天我再没尝到过那样的美味。把空壳抵在唇下一吹,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还有马厩,我是多么喜爱马的眼神和谷草的气味……  回到哈尔滨,我上小学,妹妹被送去托儿所。  一栋俄式
期刊
这里是人间的哪里  像新雨飘落到荷上的欢喜  我注意到的姐妹,她的表情,她在风中的  溢出泪水的眼眶,那颗擎在空中的高洁的心  我还注意到她身体里的傲骨  承载着子民的赞美  饱满的阳光眷顾着她的清风故里  她毫无修饰地盛开以及那些朝圣的脚步  她拒絕所有的颂词,只在寂静里目睹这易碎的人间  她有芳华揽月,我有隐居之念  她守住这片荷塘,收紧了波澜,收紧了  风雨之外的雷声  她遮挡黑暗的花瓣令你
期刊
初 雪  街上雪还不够大呢  你就赶我出来  我应是第一个上路的人  不必见些泥泞脚印  你的邻居们都在今天聚会  亮所有灯,照我脚下  热闹是好的热闹  由玻璃过滤了陪我  回不存在的家  长街知我,不拆穿  摆出美丽的失落样子  说要看我舞蹈唱歌  折 纸  她脆薄的细腻脊背  是一张光滑的竹纸  怕昔日的火柴来吻  亮起忧郁的暖光  她燃烧着,蜷缩起来  剩下的她折叠自己  用坚强的棱角和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