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解读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明确语感与阅读两者的双向互动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通过解析语感与阅读双向关系的研究基础,促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必要因素以及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和阅读双向互动的策略与模式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互联网    语感    阅读    关系
  引言:
  如何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是语文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增强学生对于情感和语感的敏锐度。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学产生一种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于文章内容情感的判断。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感、情感与阅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大部分学校地区完成了网络辅助教学的全面覆盖。在这种背景,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语感与阅读的双向关系,以此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一、语感与阅读的本质以及语感与阅读双向关系的研究基础
  目前来说,“语感”的定义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在语文阅读中相统一的临界点,有的教师则坚持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本身以及背后含义的深刻直觉,部分学者提出语感强弱是可以衡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一项指标。大量的研究及调查结果表明,语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过程。人的大脑在接触到语言之后通过直接的理解以及整体的分析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背后的规律做出一种应对行为,随着人接触语言次数的增多,大脑对于该类行为越熟悉,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最终形成一种“感觉”即语感。语感的存在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多种感觉组合而成的。情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时总是先从情感入手。当然,情感与语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互相依存的关系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有温度,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认为情感是语感的一部分。
  阅读是人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归纳整理规律、发展思维以及体验审美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是依托于师生关系下的对话文本过程。笔者认为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算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发展成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每个学生都能获取到独特的专享的阅读体验感受,透过不同审美情趣体验、欣赏和感受。近几年,国内对于语感与阅读双向关系的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重要性以及语感培养手段这三个方面。部分教师基于这一研究基础提出语感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纲,这一观点正确与否暂且不谈。语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阅读体验,制约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必要因素
  2.1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年龄处于6-11岁之间,在年龄段中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具备成型的抽象思维能力。建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大多数情况处于主动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主动调动头脑去选择信息。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思维特点都极具个人主义特色,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阅读文本为基础,将语言文字经过加工修饰联想转换成便于理解记忆的画面。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两种思维模式,尽管大部分学生因为年龄等其他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学习不仅需要语感,更需要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广度。
  2.2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
  教师在研究学生语感和阅读双向互动关系是势必会受到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这一因素影响。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是势必要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想象力广泛、兴趣广泛以及认知广泛。一到二年级的学生升入小学后,交往人群较幼稚园时期更为广泛,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学生不仅对于简短的童话故事以及寓言儿歌等文本感兴趣,更擅长向教师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探索欲望。这一阶段的学生,笔者认为其属于想象力广泛人群,因为阅读量的限制导致学生想象力不受拘束,因而比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想象力更为广泛。
  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兴趣较为广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针对某一阅读文本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处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汉字,在互联网文化的协助和熏陶下已经能够阅讀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阅读能力相较于想象力广泛人群突出。
  处于五到六年级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虽然尚未成型,但是其接触到的知识面较为广阔,因此对于大部分事物都能够产生独属于自己的见解认识。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观点和角度看待分析世界,企图通过自己的认识来寻找自我的存在以及自我存在的价值。处于这一层级的学生对于他人较为关心,能够对时事发出独立的论点,对于未来有一定的展望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较强的学生的阅读效率相较于那些语感较弱的学生更高。语感强弱与阅读效率高低并不是完全等价的,因此教师在探究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时势必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和阅读双向互动的策略与模式
  3.1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及策略
  学生接触到一个全新的文本时往往第一反应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假设进行预判。学生在对阅读充满期待感和神秘感的同时能够验证自己设想与实际文本之间的偏差。学生的这种阅读期待感,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并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而不是单纯的阅读。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大部分学校地区完成了网络教学的全面覆盖,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完全可以依托互联网或者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展开。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简化学生的阅读流程,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语感反作用于阅读。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还集中在课间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手段策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其集中到课程本身。教师可以增设课前故事环节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自己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到的故事短片。学生在观赏动画的同时完成了阅读和培养语感的双重任务,教师在放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神态以及行为的分析判断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动漫视频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有效阅读形式。教师要明确阅读的方式和目的,阅读的视觉材料并非只局限于文字。
  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快速形成语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每个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都有与之对应的账号,教师将学生随机编组,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差异较小。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之后开始完成阅读任务,每个小组需要阅读的文本不同,但小组内每个成员需要阅读的文本却是相同的。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要求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整理总结。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阅读文本的大致内容,其他小组对照文本原本对其打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网络教学平台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教师和学生任务量,教师和学生利用时间更高效。部分性格腼腆的学生因为网络环境的缘故而放开自我,能够直接顺畅的与小组内成员有效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随时收听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以及交流成果,确保学生的阅读分析导向正确健康。
  3.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及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感对于学生阅读存在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为语感的辅助能够理解到文字背后的内容,即透过表层的文字看到内在的思想。二是较强的语感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和文章节奏上的韵味。因此看来,语感对于阅读的审美性以及含义的深刻性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感对阅读指向作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来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阅读任务,每个学生的阅读任务是随机的。学生的阅读文本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课程之外的内容。教师在确保文本主题健康向上,文本内容贴合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放宽学生阅读限制。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阅读。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线上阅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阅读效率差异问题。部分学生语感较强阅读效率较高,教师规定的阅读量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要求。部分学生语感相对较弱阅读效率相对较低,教师规定的阅读量往往超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范围。而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阅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阅读焦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通过举办朗诵活动本质上也是通过增强学生的语感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诵是将文字符号转化成有声言语的活动,学生通过朗诵可以感受文字背后的蕴含的情感以及感受文本的节奏与具体架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参与朗诵活动,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主选择朗诵文本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期待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 “才艺”,这是一场班集体的朗诵活动更是每个学生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互相学习比较,结合教师的实时点评完善自己的朗诵技巧。
  例如,教师指出小明同学在朗诵《秋天的图画》时节奏过于舒缓,未能展示农民伯伯豐收的喜悦。教师指出小红同学在朗诵《纸船和风筝》时节奏过快,未能体现静悄悄的美。每个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都有收获,教师将学生的朗诵过程全程录像,经过整理与剪辑之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观看打分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其他学生的朗诵视频并为其评分。教师通过汇总给予得分最高的学生表扬,并向其颁发“朗诵小能手”奖章,通过树立榜样促使其他学生奋发向上。
  参  考  文  献
  [1]贾幼征. 浅谈小学生语文语感和语文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2021,(02):107-108.
  [2]张海燕. 小学语文学生语感能力的梯度构建[J]. 新教育,2020,(35):29-30.
  [3]吴振清.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27-28.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新基建形势下,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通过研究特定场地内数据中心园区动力中心的建设需求,形成多层动力中心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多层动力中心 设计  一、研究背景  在国家推进新基建发展的形势下,数据中心园区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动力中心设计作为机房楼的“心脏”,也同样受市场需求、通信工艺、结构方案、电源方案、绿色节能、环保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
【摘要】 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梳理与分析字理识字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洪恩识字APP为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字理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其存在的弊端,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提升字理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字理识字 路径探析  引言: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作为传统读写识字教学的重要补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尤其是在教育行业。智能化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及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了我国教育业的发展。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新、不断创造的技术,有异于传统的技术。本文将根据智能化课堂的发展趋势和通用技术多样可证教学模式的现状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有效的培养学生更高的技术素养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隐藏在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阶段的孩童年纪比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常见问题是:教学氛围不理想、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或者是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的存在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针对”互联网+小学语文”的智慧课堂模式展开深入探讨,也总结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以此弥补传统感觉中的不足。  【关
【摘要】 长期以来,火警监测为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定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楼宇作为人们聚集场所则更应重视火警的监测,因此,在楼宇建设过程中,重视新技术及新建设理念的应用,提高火警监测及时性、有效性尤为重要。本文即围绕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自适应火警监测系统展开探讨。  【关键词】 ZigBee技术 无线自适应火警监测系统 系统设计  引言: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建筑物内财产
【摘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高校应加快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让校园中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无处不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高校核心业务系统,高校对一卡通除满足就餐消费需求外,对电控管理提出了极大需求。为实现电量查询、低电量提醒、零电量充值恢复等功能,特别设计了基于一卡通移动端的电控系统,本系统利用SQLServer建立数据中间库,解决了一卡通系统与电控系统间的数据通信问题,再利用HTML
【摘要】 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充斥着智能网络技术,其中智能网络时代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是为教学模式提供了相應智能网络技术支持。语文学科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文字信息量较大,且文章行文脉络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在当今教学时代改革环境下,运用智能网络时代技术优势,实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可进一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在提升小学生
本文以猫眼和淘票票两个代表性平台为例,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对我国在线票务平台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发展现状,找出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更好的发展方
【摘要】 物理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较多、实际操作较多,这就比较考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只有通过观测试验,才能够正真的进行实验的探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实验教学器具的缺少还是出于对学生自身安全的保护,减少实验操作,均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基于此,“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学习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互联网+”设置实验环境,能够让学生在
本文首先针对早先以及当下所使用的主流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进行逐一介绍,并结合笔者个人经验,论述了在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环节常发生的相关类型错误,并针对其中部分不建议运用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情境开展了分析。希望可以给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带来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