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而循序,序亦可变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解说】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著名作家莱蒙特说过一句大实话:“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一点不假,大到茫茫宇宙大荒,小到渺渺微生物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地存在着,有顺序地运转着,有秩序地发展着的。换言之,世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就是靠着各种各样的规律、顺序、秩序维持着的。远的不说,单是我们这里要谈的说明文,也是如此。应该说,无论哪一类说明文,虽然强调在内容的写作上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表达的方法上要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但在结构的安排上,科学巧妙地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更是至关重要。
  所谓说明文的顺序,就是指在写作说明文时作者根据说明对象的状态和特征,根据说明的目的和要点,把写作素材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排列的次序。这种排列的次序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乔太守”式的“乱点鸳鸯谱”,而是作者按照对事物外貌的感性认知和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依循着一定的条理渐次推进的。这种渐次推进的顺序有两类情况,下面分别解说。
  第一类,叫作“有常序”。就是说,在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渐次推进的顺序和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常常是基本吻合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顺序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写作顺序的遵循称之为“有常序”。在不少情况下,说明文如果违背了对“常序”的遵循,文章就会头绪紊乱,就会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收不到说明文“说而明”的效果。因此,学写说明文,必须对说明文的“常序”予以充分地关注。
  根据人们对说明文的长期考察和认识,一般认为说明文的“常序”大抵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时间顺序。顾名思义,这是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时间先后来说明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比如写生物的繁殖生长过程,写文字的演变历史,写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等等,通常都是用的时间顺序。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就是按照景泰蓝“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七个制作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因為时间界限分明,所以整个制作过程被说明得非常清晰。
  第二种是空间顺序。这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由前而后,或由低至高,或由大到小,或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顺序的优长在于可以较为全面地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尤其适用于对静态实体事物的说明。例如《故宫博物院》,黄传惕先生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就是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写的,既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又和每座建筑物的结构方式甚为一致。偌大一座博物院,被写得井井有条,齐整有致。
  第三种是逻辑顺序。这是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整体到部分,或由特点到用途等思路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事理说明文。如刘兵先生写的《死海不死》,作为一篇著名的说明文,采用的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作者先写了两个现象,一是在死海里游泳不会被淹死,二是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在死海里处决俘虏却始终淹不死俘虏的传说,然后转入对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分析,得出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高,致使海水浮力增大,因而淹不死人的科学论断,从而打破了人们对死海的认识误区。
  第四种是程序顺序。这是指通常用来说明物品制作过程或某一项目实施过程的说明顺序。其顺序安排一般是按照工艺流程或实施进程来规划的。这样的程序安排,因为有时间的先后,所以也常常被看作时间顺序。如前面提到的《景泰蓝的制作》,按照制作程序的时间先后来写,很多人就将其归入时间顺序。其实,程序顺序和时间顺序颇有一致之处,因为它的使用量较大,又带有专门述说“程序”的特殊性,所以将其从“时间顺序”中析出,单列为一种,也是在理的。常见的程序说明文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工艺流程说明书、工作进程说明书等等。
  第二类,叫作“无定序”。前面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地,或者说是有常序地存在着、运转着的,而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说明客观事物,一般也是按照客观规律和前述的几种常序来展开的。但是,世界上的事物又是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常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复杂交错和多元演变而产生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层次的思考,因此在写作说明文时,说明的顺序就必然会随着要说明的客观事物的变化,随着人们认识的移转而发生临时的、局部的、多样的变更,以致改变了说明的“常序”,这就是所谓的“无定序”了。因此,学写说明文,在说明顺序的运用上,除了要关注“常序”的学习以外,还要重视“无定序”的学习和探讨。
  根据本人对说明文写作顺序的考察,其“无定序”的状况,大致有两种,以下试作例析。
  第一种可称作“常中有变”型。这是说,一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从全文来看,采用了某种常序,但在行文的过程中,或因说明目的有所侧重,或因说明对象有特殊之处,或因说明重点要特别强调,在“常序”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予以变序,而以别种顺序接着说明。这种“常序中包含着变序”的方式,就是“常中有变”型。
  例如贾祖璋先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读便知,全文包括的“对荔枝认识的变化、荔枝的生态知识、荔枝的生长知识、荔枝的生产知识”四个部分是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构思成文的。这是全文的常序。在这个常序的写作过程中,每一个部分的说明顺序却有些不尽相同。第一部分“对荔枝认识的变化”,是按照对白居易《荔枝图序》的“从质疑到解疑”的递进式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第三部分“荔枝的生长知识”则是按照“储运、种子、花期、花蜜”的并列式逻辑顺序予以说明,第四部分“荔枝的生产知识”又是按照“生产地区、栽培历史、北移构想、服务大众”的并列式逻辑顺序娓娓道来,唯独第二部分“荔枝的生态知识”,其说明顺序却比较特别,变成了以荔枝“颜色、形态、重量、壳膜、果肉”的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来写了,为什么?其实,这种说明顺序的改变,是因为作者为了突出说明荔枝的生态特征而凸显“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明中心。显而易见,这里的悄然变序,就是属于“无定序”范畴的“常中有变”型。   第二种可称作“变中循常”型。这是说,有些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就其全篇来说,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说明顺序。这个说明顺序就是它的“常序”。但是在这个“常序”框架之下的若干个部分,却常常会由于写作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变序。不过,在各种变序之后,其所变之“序”,又都会各自遵循其自身的“常序”规格来行文。这就是所谓“变中循常”型。
  例如,茅以升先生的著名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全文来看,是按“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新发展”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结构的。很显然,这是遵循着“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来写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全文的“常序”框架。在这个“常序”框架下,作者说明赵州桥的结构时,就出现了变序情况,从桥的大拱,写到大拱肩上的两个小拱,再写到桥的拱圈,这无疑就是空间顺序。而作者说明石拱桥的发展历史,沿着“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的思路写来,又勾画出了一条时间顺序。这又是一种变序。但是,在变序以后,不管是空间顺序的空间转移,还是时间顺序的时间推移,作者却总是依循着自身的空间规律或是时间规律而循序说明,绝无丝毫紊乱之嫌。毫无疑问,这种变序方式,就是属于“无定序”范畴中的“变中循常”型。
  上文,我们从“有常序”和“无定序”两个方面对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希望中学生朋友在写作说明文时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做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所说的那样“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写出顺序合理,眉清目秀的说明文来。

【佳作导向】


  一、例文解析
  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墙——明城墙
  宁 强
  南京城墙倚山傍水而建,全长35.267公里,比周长仅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墙。现存23.743公里,保存长度仍居世界首位。
  早在136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称应天府后,就采纳儒生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开始修建南京城。先后征调全国各地工匠、民工和罪犯百万余人抵京造城,并命令地方政府烧造城砖,直到1393年才完成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修建。
  城墙全部用条石和城砖砌成,为了保证烧砖质量,砖的侧面都印有烧砖地点、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这些城砖长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总数约为3亿5千万块。筑墙时,尽管还没有水泥,但聪明的人们用糯米汁或高粱汁加上桐油和石灰拌和作为黏合剂,砌入砖缝,其牢固程度不亚于水泥,虽历经600年风雨仍巍然屹立。
  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清凉四门。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其中,中华门保存最为完整。中华门内有3座瓮城,可作为战时防守之用,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瓮城。相传,城墙在造到南段时,屡建屡塌,就在朱元璋一筹莫展时,大臣刘伯温建议命江南首富沈万山取出家中的聚宝盆埋入墙基,于是城门得以顺利建成。所以,中华门又称“聚宝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有“藏军洞”的特殊设施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存放军事物资。据说,每个藏军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3000多人。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城市也极罕见。
  明城墙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巧,功能之众多,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价值,国内外的其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解析]
  这一篇事物性说明文通过对南京明城墙的规模、构造、功能和多种价值的介绍,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写作目的:申明这座明城墙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墙,是继中国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是中国人的骄傲。
  分析一下,全文五个自然段,按照“城墙规模、建墙始末、烧砖方法、城门结构、城墙评价”的思路谋篇成文。中心是明确的,构思是严谨的,结构是缜密的,语言是简练的。文章虽短,但因为文中有许多确切的数据和有趣的传说,所以具有可信度和可读性。
  从说明顺序来看,全文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常序”框架。在这个“常序”框架下,也间有变序发生,即所谓的“常中有变”。文章从第三自然段说明城砖到第四自然段说明城门,就是一种空间顺序。在第四自然段写城门时,按照先外后内的顺序,先写千斤闸,后写铁皮门;在写中华门时,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先写瓮城,后写藏军洞,也都是空间顺序。
  短短的一篇说明文,能够做到写作顺序的“常中有变”,就增加了说明方式的灵活性,避免了说明文常见的呆板性,这应该是这篇文章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
  二、训练题
  1.文中的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明城墙规模之宏大?
  2.在说明文中,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变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本期中找)

《说而循序,序亦可变——略谈说明文写作顺序的呈现方式》参考答案


  1.①明城墙全长35.267公里,比周长仅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墙。②明城墙现存23.743公里,保存长度仍居世界首位。③中华门内有3座瓮城,可作为战时防守之用,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瓮城。④“聚寶门”下的“藏军洞”共可藏兵3000多人。
  2.可以增加说明方式的灵活性,避免说明文常见的呆板性,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其他文献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题 记  我曾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那片天,那依稀明灭的一轮月。思绪又飞回到与君相识的那个午后,那个夏天,和那敏感地认知着这个世界的少年。  轻轻地,慢慢地,翻开这太阳烘焙过的卷帙,让扉页镏金的字迹绽放在心间。你坐在桌边,向我娓娓道来水乡所孕育的文化起源。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那句“一夜飞度镜湖月”般,书斋早已不见,眼前的景,心中的梦,已幻化作古城
期刊
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的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名为“学会分析”的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我认为来得恰是时候——同学们在这之前尝试了几次议论文的写作,但正如编者所担心的,“很多人苦于不会分析”,此时训练,个体正处于“愤”或“悱”的阶段,将较为有效。  【训练一】形式:识方法,降级别  “分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
期刊
微言语  用脚走路,常远;脚步和心灵协调一致,常成。心,不单是器官,思索着的人心,是智慧与情感的精灵。脚,不单是肢体,它是一种高级行为的代表。善用心者,睿智而深远;勤用脚者,因践行而通达。  微言语  诗人西川说: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回声,这个譬喻多好。  微言语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
期刊
期刊
八旬老太星夜送书感动得他大哭一场  1968年,赵丽宏从上海的中学毕业后,到家乡崇明岛上插队落户。当时崇明岛生活极其艰苦,更无法忍受的是孤独和前途的渺茫。本来就沉默寡言的他整天埋头干农活,很少与人说话。乡亲们好奇这个人不说话,“看上去脑子好像有毛病,但只要拿到一本书、一份报,甚至只要是拿到一张有字的纸,就变成另一个人了”。很快他们就知道,赵丽宏最需要的是看书。于是,翻箱倒柜把家里所有的书都找出来送
期刊
那串风铃挂在我房间天花板的一角,由一只只小小的贝壳和海螺拼接而成,洁白的,沙黄的,静默着,虽随着微风摇晃,却在时光中沉寂,不声不響。  买来这串风铃,已经是很小时候的事了,是去哪个海滩游玩,央求着父母买下的。那时候,是真心喜爱这个新玩具,喜欢它沙滩般的色彩,喜欢用手轻轻抚过它时细腻的触感,喜欢它潮汐涨落般的碰撞声。  只可惜,幼时的喜爱太短暂,不久,它便被遗忘在墙角,似乎风都吹不到的地方,偶尔回头
期刊
初步鉴赏古典诗歌,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文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重点。从2002年起,高考古诗鉴赏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要求根据试题直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这一题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很有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比如2020
期刊
期刊
在法国,没有比阿纳托尔生活得更幸福的老鼠。它住在一个老鼠村里,离巴黎很近,和它妻子西堤以及六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每到傍晚幕降临的时候,各家的丈夫和爸爸就会着林荫大道奔向巴黎,忙着给它们的家寻找食物。跟阿纳托尔走在一起的,通是它的老搭档加斯顿。  一天晚上,它俩正躲在一户人家的厨里寻找残羹剩饭,阿纳托尔听见有人在论老鼠,出于好奇,它竖起耳朵偷听。“唉,这些讨厌的老鼠!”一个女人怨道,“它们竟然溜
期刊
坐下来吧,在桌边坐下,  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喝一杯茶。  需要方糖吗?需要棉花糖吗?  坐下来吧,  现在是下午四點一刻,  请和我们一起坐在桌边喝一杯茶。  茶匙插在蛋糕上,  请自己取吧。  这是牛奶壶,  但是没盛牛奶。  吐司上放着今天清晨的松树枝,  要不要再来一点果酱?  举起杯子,  端起甜点,  但不要把小红莓果酱涂到别人的帽子上。  来喝茶吧,和我们一起喝茶。  唱片机早就坏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