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导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方法及作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上好作文课,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经常思考,也是语文教师经常头痛的问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经过认真探索,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其他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先进方法,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抓作文综合评改中入手,教会学生怎样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作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作文的。
  
  一、指导学生自评自改
  
  每次作文课,我都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作文课时,我先提出本次作文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然后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在课堂里将作文的构思写在草稿纸上,不准急于抄到作文本中。一天后,再一安排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己写的文章,要求学生对照以下几个方面去自评自改作文:1、审题是否正确;2、材料是否能表达文章的中心;3、文章的结构是否严谨;4、思路是否清晰;5、表达方式是否运用得恰当;6、有无病句和错别字等等。当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基本上做到了审题正确,材料能为文章中心服务,结构基本完整,思路基本清晰,表达方式恰当,没有病句和错别字时,才允许学生把习作抄进作文本中。
  
  二、指导学生互评互改
  
  方法可多种多样。1、教师传授评改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评改作文方法,让学生掌握修改符号,初步掌握作文的评改方法及步骤。教师先从学生习作中选出一本中等程度的习作,通过多媒体仪器投放出来,或者将文章印发给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按照自评时的方法和步骤评议发放的学生习作,然后选出二三个学生代表发言,要这些学生谈谈对习作的修改意见。教师再提出自己对这篇习作的修改意见。2、学生仿评仿改。教师给每位同学发放一份事先印好的学生习作,每个同学都可以在习作上批注修改,评改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习作的看法,比较各自的心得,然后学生自主发言,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和理由,最后教师给予评定。3、学生互评互改。学生写好作文后,在此前的教师示范评改作文和学生访评访改的基础上,每位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同学为自己评改作文,可以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包括眉批、眉注及总结性的评论。4、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必须在前面所介绍的三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进行之后,才能进行。作法是:教师将学生评改后的习作收上来,分别对学生的习作和学生的评改意见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缺点,对学生互评中的意见进行优劣评判,打出等级。
  传统的作文评改法,一直尊奉着让学生写教师评改的原则。这种作法,老师辛辛苦苦的改、评,学生走马观花的看,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教会学生怎样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作文,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让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我曾经计算过,一位语文教师一般教两个班,正常情况下至少有100个学生,按传统的作文评改法,每篇作文的批阅时间至少要10分钟,教师每批阅完一次大作,至少需要16个小时,而指导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作文,一般可以在三个课时内完成。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课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先打草稿,反复修改后再誊录到作文本上。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一看作文题目或要求,并未经过很多的思考,拿起笔就直接写到作文本上去了。而指导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学生不得不反复地看自己和同学的作文,思考自己的作文及同学的作文的优缺点,并要做出相应的修改或评议。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次数多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也就慢慢地容易看出来了,这样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在自己以后的作文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扬优点,尽量避免习作中的缺点,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近年来,湖南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16分值的阅读赏析题。对这道题,很多同学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在看别人的文章时,很少去思考文章的优劣之处,更不用说去体会文章的构思技巧、写作特色、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了。而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作文时,要求学生抓住习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性的评论,学生必定会认真地、反复地阅读文章,这种训练多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灵活了,阅读能力增强了,对文章的赏析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增强了,高考时对需要赏析的文章很快就能抓住要点,赏析起来也有话可说了,无形中为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作文教学和作文评改的好方法还有很多,本文所写,只不过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
  (作者单位:425200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近些年来,高中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学生精神不振奋,对前途信心不足,有的产生了抑郁情绪,个别的走上了极端,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说明我们的思想教育还有空白地带,加强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学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要着力探讨和实践的新课题。在此,笔者专门就如何克服高中生抑郁情绪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我们几位语文老师在一起谈论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谈到一个令大家都感到很困惑的现象:学生在课下争论问题和小组内讨论问题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非争出个结果不可。有时简直像是吵架一样,但是到了课堂上发言时,却显得不会用语言表达了,往往是言不达意,不知所云。甚至有时一言不发。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造成的。虽然近年在语文教学中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但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平时都在说话,
期刊
“老师爱学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老师更爱自己”,这也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爱学生是为了老师更爱自己”,这是否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危害倾向?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危言耸听与杞人忧天,但请允许我陈述我的理由:有些老师对学生已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主要表现如下:    一、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老师们在理论上似乎都懂得教育学生应“以人为本”,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却把学生当作纯“工具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目前,对校本教研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匮乏、教师观念滞后等是制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各级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切实落实有效措施,做好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程 改革 制约因素 有效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广大教师在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潜能的一类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工作并列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轮子”现代教育将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使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积极认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1、体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
期刊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虽然这话有些武断,但也不无其道理。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一级负责人,是学校管理体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领导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又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是师生之间的协调者。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
期刊
教师作为学校工作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离不开与学生正面接触,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良行为的学生。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管理好一个学校的一种办法。在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个性品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之成为符合社会、政治、道德要求的有个性的社会成员。在教育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性”要摸透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加强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挑战。为此,探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因此,我们认为要走出对德育认识的误区,促进德育内容的融合,拓展德育时空,加强师德师风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完成,都来自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活动过程在本质上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就构成了教学的全部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何界定教师的角色,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