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有效措施 做好校本教研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目前,对校本教研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匮乏、教师观念滞后等是制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各级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切实落实有效措施,做好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程 改革 制约因素 有效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广大教师在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很多的经验,成绩可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同时,课改实施中,我们遭遇了原先没法估计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目前,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 因此,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几点所见所想。
  
  一、目前制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
  
  1、对校本教研缺乏有效的管理是推进校本教研的第一制约因素
  对校本教研的管理是以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研究为前提的。当前西部地区一些学校校本教研基本情况是:对校本教研的特点与规律重视不足,宏观规划普遍缺失,微观实践过于形式,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就县乡学区范围来看,对校本教研管理导向主要是停留在宣传口号上,缺乏对区域内的校本教研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对农村、城镇各自适合什么线路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缺乏系统研究与指导。从学校内部来看,校长们的重视、示范不到位,对学校教研的管理缺乏专门的系统性指导,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关规定隶属于日常教学管理。具体表现为制度是框架性的,只能保证数量,难以保证质量,形式太多,执行的规范程度不够,实效不大。此外,还有个别领导对业务不熟悉,或难以利用自己角色进行细致的专业引领,有的在实践中对校本教研的重视不够,支持力度小。
  2、经费匮乏严重制约着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效益
  经费匮乏是当前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笔者从西部一些学校教研情况的了解中发现,几乎大部分学校都认为本校的教研活动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经费短缺。课改越深入,越需要经费投入,但是各类活动太多,学校承担不起。经费太困难不够用是中小学校普遍的呼声。尤其广大农牧区学校没有专向的教研经费,普遍感到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压力太大,广大教师只能局限于“自己工作的学校”这个圈子,无法走出去进行层次更高、范围更广泛的学习交流。其实学校想投入,但没钱,教师学习的机会特别少,特别是农村教师,七八年没有走出去学习,外面是什么样的教育不知道,表现出观念滞后、知识老化,不愿承担校本教研。
  3、教师观念滞后,严重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对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的认同是针对“教师是研究者”这一观念的认同为基础的。而农牧区一部分教师个人对“教师是研究者”的认识不到位,“校本教研到底是什么,研究什么,怎么做”不知道,只能被动应付。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参加校本教研的信心不足,常有怕失败、怕出丑的心态,不愿作“靶子”,对同事或领导的观摩听课存在排斥心理,要么对上级教研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认为校本教研是多余的事,不属于自己的职责,直接表现为对校本教研的惰性;要么对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存在“个体接受,群体排斥”的倾向,没有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校本教研。很多人对身边的优秀东西不屑一顾,甚至一些以同伴互助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中也表现出“名为集体,实为个体,各自为阵”的倾向,缺乏集体意见和智慧。从管理来看,在一些学校中现有体系过程的引导,克服人的惰性,实现教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很困难。
  
  二、落实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校本教研
  
  1、要使校本教研真正达到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校长的重视是抓好校本教研的最重要因素,应当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要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领导、组织者,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管理和研究,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学校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成功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校本教研的具体组织、执行者,他们应当努力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全体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具体执行者,每位教师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地参与研究。 在教研制度建设方面,还应健全理论学习制度。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只要制度引领得当,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教师们都会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学校就会成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场所。
  2、学校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教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例如: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将不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发展。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在实验的进程中,每位一线教师都会不时地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个体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环境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以个体自主活动的方式开展研究,自觉地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教改实践尝试与理性反思。这里所要强调的应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有行动,就要学会反思,只有这样,行动才能不盲从,反思才能有源头,教研有才能实效。
  3、校本教研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加强合作
  校本教研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自主意识与群体合作。教师要把教研和教学等同看待,教师的自主参与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团队合作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所以,搞好校本教研,学校要在加强教师自主参与教育的前提下,推行集体备课制,“同伴互助式”教研,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新教师的亮相课、一般教师的试验课,教师基本功理论测试,经常性开展组内外交流和合作研究等,无论进行哪一种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相互之间分工合理,齐头并进,改变过去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
  4、校本教研学校要有科研的总主题
  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创造出特色,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定位,确定好全校教学研究的总主题,学校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针对学校当前的情况,分析教研中存在问题和优势,把“六七年级如何衔接”,“教学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有效建立学校试题库,发挥考试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如何有效发展民族教育”等方面进行整合,确定学校校本教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材教育”等为主题,引领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5、切实做好专家引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中小学教研基础相对薄弱,虽许多教师有教研意识,但教研能力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不知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有些课题做了一半难以为继。因而中小学校的教研需要专家领引。可以通过请专家来校讲座、培训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而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感到的疑惑,由专家答疑解难,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6、加大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保证校本教研的深入展开
  校本教研的开展是以一定的具体活动为载体的,而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离不开必需的物质准备和经费。因此,教研经费短缺与教师需要提高之间的矛盾亟需得到解决。对于农牧区学校来说,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当前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硬件建设。建议财政拨款中明确规定开展校本教研的专项经费。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建立适合农牧区学校实际需要的研训机制;在校内也要树立“培训和学习即是财富”的观念,力所能及地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813200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
其他文献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技能和技巧的全过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和妥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贯穿到教与学的始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若没有独特材料这股“活水”,又怎能写出吸引读者的美文?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称得上是独特的材料——“活水”呢?    一、真实、熟悉的材料  从七年级始,我们提倡学生习作“从自我写起”、“从小事写起”、“从感受最深处写起”,其实就是强调从“真实、熟悉”写起。熟悉的材料一般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是别人没有而我们独有的。    二、新颖的材料  这类材
期刊
《陌上桑》是一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汉代乐府名歌,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位年轻貌美、机智勇敢、不畏权势的罗敷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作者主要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具体体现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年轻貌美、观者表睐,尽在烘托。我们知道,在描写人物时,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动作、外貌服饰等即为正面描写;用器物来陪衬人物,借他人的反映、看法来表现人物,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突出人物等,都属于侧面烘托。
期刊
能否扣紧话题,是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写作时如何扣牢话题呢?    一、标题扣话题  如:以“感悟”为话题,有学生拟题《春天》、《考试》、《跟我走吧》、《我终于走出了阴影》等,这些标题扣话题体现不够。相反,有同学拟题《感悟春天》、《爱之感悟》、《感悟初三》、《唤醒我灵魂的蜗牛》、《父亲是一本书》等,这些标题扣话题比较巧妙,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再如:以“心事”为话题,有同学拟题《窗口》、《风波
期刊
【摘要】:本文就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存在的问题:教育内部的问题;外部因素的影响。2、对策: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实际;抓住机遇。  【关键词】农村教育 困境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久积未发的自我反思终于冲决了横亘其前的于塞,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出了声声急切的呼唤,丰腴的时代和社会土壤孕育并昭示着未来社会我国教育必然走势
期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五分钟的导入非常关键。一个良好的导入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教师轻松愉快,学生兴趣盎然。  小学数学的“导入新课” 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搞好这种导入呢?(附:一个五分钟的导入片断)  片断: 10以内的加减法  显示大屏幕:一张“美丽的动物园”的大照片。  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生:“猴子。”  师:“嗯,
期刊
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近些年来,高中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学生精神不振奋,对前途信心不足,有的产生了抑郁情绪,个别的走上了极端,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说明我们的思想教育还有空白地带,加强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学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要着力探讨和实践的新课题。在此,笔者专门就如何克服高中生抑郁情绪谈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我们几位语文老师在一起谈论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谈到一个令大家都感到很困惑的现象:学生在课下争论问题和小组内讨论问题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非争出个结果不可。有时简直像是吵架一样,但是到了课堂上发言时,却显得不会用语言表达了,往往是言不达意,不知所云。甚至有时一言不发。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造成的。虽然近年在语文教学中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但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平时都在说话,
期刊
“老师爱学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老师更爱自己”,这也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爱学生是为了老师更爱自己”,这是否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危害倾向?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危言耸听与杞人忧天,但请允许我陈述我的理由:有些老师对学生已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主要表现如下:    一、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老师们在理论上似乎都懂得教育学生应“以人为本”,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却把学生当作纯“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