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趣”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去获取新知识。
一、以疑引趣
数学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我们只有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在教学时,我们要用心创设生动、新奇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好奇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
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上课开始,我拿着36本课外书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我,在想:“老师拿这么多书干什么?”于是我指着这捆书说:“这36本书我将分给三个小组,要求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的这捆书的九分之三。同学们说说看,这样的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了?谁分得少了?”话音刚落,第三小组马上就有人说:“哈!我们一组分得最多!”有的同学就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一小组分得最少。”也有的同学说这样分很合理,三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叫三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成3份,6份,9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学生不约而同地喊起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呀,正好分完了。”但大家仍感到惊奇,小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多呢?”这时,我也故意用好奇的口气说:“这三个不同的分数居然是一样大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一系列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个极好的教学时机,自然而然地引起出了课题。
二、以动引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充分设计多种形式,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对新知的探求中去。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用空心圆锥体装满米后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要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小组三次正好装满,于是他们就得出了“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可是还有两个小组不是正好三次装满,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充分解放孩子们的眼睛,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圆锥体和圆柱体,结果发现:如果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就正好三次装满;如果不是等底等高,就有可能不是三次装满,也就是说“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观察讨论解决了问题,这样通过有趣味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又使他们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三、以智引趣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饶有趣味的讲授提出开放性习题,开发学生智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数学知识较少,思维起点较低,对此,我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全方位的思想来进行思考,找出题目和问题间的联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倒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 ( )×=2×( )=0.25×( )= ( )×8 由于
刚学了倒数的意义,所以学生立即想到分别填上上述各数的倒数,使结果等于1。自然这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可我偏偏说:“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还有好多种想法呢!”这时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得出这道题有无数种解法,即找到了使每个算式的结果为1 、2、3……的规律。这道题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倒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以情引趣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感动人,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教材特点,设置悬念,以动情为先导,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说明是3的倍数的数,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 整除后,我请学生举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学生回答说12、15、18……我又问:能说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吗?学生思考后又说:123、369……我就说:123能被3 整除,我能肯定321、132、312也能被3 整除,不信可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后我又说:“369能被3 整除,那么396、639、693、936、963也能被 3整除。”学生验证结果正确。此时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我又指名学生说出自家的电话号码,一一判断谁家的电话号码能被3 整除,谁家的电话号码不能被3 整除,学生验证后果然正确。这时全班兴味盎然,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观察,通过摆火柴棒进行操作实验,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这样处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泛泛的讲述、生硬的灌输、教师苍白而毫无生机的语言效果好得多。
五、以趣引趣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字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字进入课堂,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赛过孙悟空”的巩固题:在一幅画上画有几扇门,每扇门上都有一个分数加法算式,我又出示几把纸做的“金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答案。我告诉大家:“孙悟空正在门口发愁,不知哪把钥匙开那扇门,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孙悟空比一比吗?” 学生兴趣很高,争先恐后的做题,摘走了“金钥匙”。另外,如小猫钓鱼、找朋友、拔红旗等竞赛活动,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氛围中,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在创设参与性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发挥“趣”的作用,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明快、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借“趣”的东风,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一、以疑引趣
数学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我们只有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在教学时,我们要用心创设生动、新奇的教学情境,激发其好奇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
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上课开始,我拿着36本课外书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我,在想:“老师拿这么多书干什么?”于是我指着这捆书说:“这36本书我将分给三个小组,要求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的这捆书的九分之三。同学们说说看,这样的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了?谁分得少了?”话音刚落,第三小组马上就有人说:“哈!我们一组分得最多!”有的同学就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一小组分得最少。”也有的同学说这样分很合理,三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叫三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成3份,6份,9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学生不约而同地喊起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呀,正好分完了。”但大家仍感到惊奇,小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多呢?”这时,我也故意用好奇的口气说:“这三个不同的分数居然是一样大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一系列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个极好的教学时机,自然而然地引起出了课题。
二、以动引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充分设计多种形式,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对新知的探求中去。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用空心圆锥体装满米后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要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小组三次正好装满,于是他们就得出了“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可是还有两个小组不是正好三次装满,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充分解放孩子们的眼睛,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圆锥体和圆柱体,结果发现:如果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就正好三次装满;如果不是等底等高,就有可能不是三次装满,也就是说“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观察讨论解决了问题,这样通过有趣味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又使他们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三、以智引趣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饶有趣味的讲授提出开放性习题,开发学生智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数学知识较少,思维起点较低,对此,我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全方位的思想来进行思考,找出题目和问题间的联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倒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 ( )×=2×( )=0.25×( )= ( )×8 由于
刚学了倒数的意义,所以学生立即想到分别填上上述各数的倒数,使结果等于1。自然这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可我偏偏说:“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还有好多种想法呢!”这时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得出这道题有无数种解法,即找到了使每个算式的结果为1 、2、3……的规律。这道题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倒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以情引趣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感动人,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教材特点,设置悬念,以动情为先导,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语句、真挚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说明是3的倍数的数,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 整除后,我请学生举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学生回答说12、15、18……我又问:能说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吗?学生思考后又说:123、369……我就说:123能被3 整除,我能肯定321、132、312也能被3 整除,不信可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后我又说:“369能被3 整除,那么396、639、693、936、963也能被 3整除。”学生验证结果正确。此时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我又指名学生说出自家的电话号码,一一判断谁家的电话号码能被3 整除,谁家的电话号码不能被3 整除,学生验证后果然正确。这时全班兴味盎然,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观察,通过摆火柴棒进行操作实验,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这样处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泛泛的讲述、生硬的灌输、教师苍白而毫无生机的语言效果好得多。
五、以趣引趣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字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字进入课堂,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赛过孙悟空”的巩固题:在一幅画上画有几扇门,每扇门上都有一个分数加法算式,我又出示几把纸做的“金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答案。我告诉大家:“孙悟空正在门口发愁,不知哪把钥匙开那扇门,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孙悟空比一比吗?” 学生兴趣很高,争先恐后的做题,摘走了“金钥匙”。另外,如小猫钓鱼、找朋友、拔红旗等竞赛活动,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氛围中,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在创设参与性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发挥“趣”的作用,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明快、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借“趣”的东风,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