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d45与基因组稳定性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_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dd45基因是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是电离辐射效应基因之一,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使它成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基因,在肿瘤细胞存活、凋亡信号通路中发挥错综复杂的作用,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STAT1是细胞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相交叉的枢纽,STAT1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为四类:(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TAT1完全缺陷;(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TAT1部分缺陷;(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AT1缺陷;(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AT1功能增强性突变.其中前三种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与IFN-γ 、IFN-α/β信号通路受损有关,而最后一种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IFN-α/β信号通路增强有关.
期刊
目的 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Fcm-MDPSPECT-CT与18F-FDG SPEC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行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88例肿瘤患者同时行99Tcm-MDP SPECT-CT,同期(2周内)行18F-FDG SPECT-CT.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等)结果或随访2年
晚期早产儿是指在340/7~ 366/7孕周出生的婴儿.近年来,晚期早产儿的数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在早产儿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晚期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显著增高,加之其所占比例的增加,相对消耗较多的医疗资源,因此得到了很多关注.该文对晚期早产儿各系统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医务人员进一步完善诊疗及研究提供依据。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26 d,因“发现皮肤黄染、便血1周,加重3d”入院.入院前1周患儿出现皮肤黄染,大便带血丝,人院前3天便血加重,出现暗红色血凝块,3~4次/d,伴奶量下降、呕吐及哭吵.当地医院血常规提示“贫血、血小板降低”,转我院,急诊科以“便血;贫血;血小板减少;病理性黄疸”收治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7+3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
期刊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家族由众多调控细胞进程的酶组成,其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近些年,人们对此酶及其抑制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侧重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辐射增敏、化学药物增敏、神经保护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已有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进入临床药物试验,预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NA甲基化是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研究最多的表现遗传学机制之一.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T-box转录因子家族、CHD7、散布性长核酸元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等关键基因的甲基化的异常改变,将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而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基因DNA的甲基化可通过直接测序法、甲基化敏感PCR、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等方法检测,针对DNA甲基化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先天性心脏
细胞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造血生长因子抗辐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造血干/祖细胞大量死亡及皮肤和胃肠道等非造血系统损伤加重,单一的细胞因子难以逆转严重损伤,因此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当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血生长因子及抗凋亡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提示,照射后早期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是事故性辐射损伤的有效治疗
美国儿科协会推荐使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型蓝光发光二级管以其光照强度强特点成为目前非常理想的光疗设备.随着强光疗法的应用增多,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对新型蓝光发光二级管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工作会议于2006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医学会成立期刊管理部后学会主办113种期刊归口管理的首次编辑部主任工作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和期刊处李建臣处长、卫生部办公厅毛群安副主任和新闻办公室戚畅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杨文志副部长、中宣部期刊处张贤明处长、科技部调财司综合处马晋并处长、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处李江宁主任,以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