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百分比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认为校园生活是枯燥的,没有一点乐趣可言;有人认为校园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人认为校园生活是黑白色的,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底色。我却认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快乐,不信你就请看。
  
  10%的吃
  
  “嗨!师傅,给我拿两个面包!”我一边向前挤一边叫喊着。由于卖面包的这位师傅太忙了,可能没听见。“嘿!拿两个面包!”我有些不耐烦地叫道。但是他依然没有理睬我。“喂!两个面包!”我咆哮着!他终于看见我了,把钱从我手中拿走,递给我两个面包。我使尽全力冲出了人群。望着这“来之不易”的面包,我狠狠地咬了一口……
  
  20%的运动
  
  “王天一,传球啊!”S君在一旁大叫着。“快投吧,没机会啦!”C君在一旁也叫喊道。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不管了,投吧!篮球在空中迅速地划过一道弧线,然后与篮板亲密接触,又反弹到篮框上转了一圈。“进了!”身旁传来一阵欢呼。我甩了甩被汗水沾湿的头发,得意地朝队友作了个胜利的手势。
  
  60%的学习
  
  “哇噻,我成功了!”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突然传出一声河东狮吼。D君兴奋地一把抓住同桌瘦弱的肩膀。使劲地摇晃:“小A,数学老师布置的那道拔高题我做出来了,而且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伟大吧!不是吹的,咱可是有着爱因斯坦式的头脑啊!哼哼哈哈,快快使用双截棍,哼……”望着D君有些得意忘形的神情,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吱!”门开了,露出老班那惊奇的面孔,“怎么了,这么高兴?”同学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会心一笑,默默无语。热闹的教室顿时又恢复了宁静。学习啊,你这样一项任务,让我欢喜让我忧。
  
  10%的其他
  
  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生活可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无味。瞧!舞台(讲台)上的双簧表演有板有眼,唯妙唯肖。那语言,那动作,那天衣无缝的配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加油!加油!加油!”咦,怎么回事?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数学老师和我们班最强壮的马鲁凡比赛掰手腕,学生们都在为他们呐喊助威呢。“噢,老师输啦,哈哈!”大家都在为马鲁凡喝彩,同时个个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谁说老师就一定比学生强呢?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怎么样,我的校园生活百分比够味儿吧?它好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欢快地奔流着,时时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在无声的岁月中,我的校园生活为我点缀着青春最美好的画面,演奏出年少时最欢快的乐曲,清唱出人生最纯真的歌。
  
  点评:
  初中生活在有些学生眼里是枯燥无味的,但在作者看来却是这样丰富多彩,并乐在其中。文章以百分比的形式将自己的校园生活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层次清晰。内容新颖,语言也很有个性。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能从单调的校园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指导教师 卓燕飞)
其他文献
20世纪的世界哲学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国人刚从独断的睡梦中苏醒过来,得知有个“分析的时代”而肃然起敬时,实际上此时分析哲学已风光不再,步入了“后分析”时期。相反,曾被分
生活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和谐之光的普照。和谐是潺潺的流水,和谐是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和谐像一首优美而古老的歌,流入你我的心中。早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的栀子花气息的好风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诸子百家都在热切地关注社会。从不同角度探讨国家统一、安定和如何进行政治统治等问题。他们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提出了各种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
1.用不同颜色的工艺泡沫材料纸剪出一些鱼的形状。再用圆珠笔画上鱼眼睛(粗头毡笔做的标记会在水中变得模糊)。2.用别针末端在鱼身的中部戳一个洞,然后从中穿过几英 1. Cut
从1925年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到1965年创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在毛泽东同志生前批准公开发表的39首诗词当中,用到数目字的地方非常多。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其中仅“万
朋友,是旧屋墙角的一坛老酒,寂寞、静默、忠实地守护住一角扬尘,蛛网和清辉。从来就不需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想起时,打开来,依旧沁人心脾。朋友,不是整日飘舞在你鬓前发际
有人说:秋是悲凉。宋玉在其名篇《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也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喟叹。此二人相隔千年,对秋天的感受却惊人的一致
想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吗?想通过英话读写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吗?那么订阅初、高中英汉对照版《阅读与作支》就是你的正确选择!她不仅为你提供海量的阅读资
由格·孟和完成的《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结题成果。1991年批准立项,1996年底完稿,1997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除序言外,正文15章,47万字。该书以蒙
这个题目算是受了余秋雨《废墟》一文的启发,实在是感慨于余秋雨的学识和文采,更佩服他对“废墟”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在人们眼中都显得那样自卑的词极为到位和深刻的见解。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