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的究竟是什么?

来源 :中国医学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周五下午,像往常一样,上班伊始我到门诊各区域巡回,看看医生准时开诊及患者流量,必要时协调处理。刚到一楼门诊大厅,就听到一片嘈杂声,中间夹杂着“你们处理不了,我要找院长”的沙哑口音。我为之一紧,从旁边靠了过去。几个保安围着老年人劝解,其中一个老年男性,头发灰白,个子不高,衣着朴素,倒是手上一老式旧拎包稍抢眼,上有“人民教师”字样,后面紧跟一老太太,嘴里嘟囔着“我们不是坏人”。
其他文献
期刊
题目很奇怪,是吗?因为“是不是自己的病人”与“想念”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性。但我还是想用这个题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入党36周年。我非常想念我的中学母校校长、党总支书记陈德生老师,那个像慈父一样言传身教地指引着我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青年布尔什维克的人。1979年,恢复重点中学招生的第二年,我从一家整个五年级只有一个班级40名同学的弄堂小学毕业,幸运地考入尖子生扎堆的市重点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像一只毫不起眼的小猫,惊喜而惶恐。
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内分泌科的金自孟教授就是深藏在这座绿瓦青砖园子的宝藏之一.他来到协和时,内分泌科刚成立不久,他与科室一起成长,共度了五十余
忽然之间的寒潮,让人猝不及防。我在这样冷的天里坐门诊。年纪大了,没了棱角,反倒是越来越喜欢出门诊的时间。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和每个进出的人寒暄,成为了最暖心的礼节。我努力去记住每一个进诊室病人的名字,即便记不住,也偷偷瞄一下叫号器,然后,在他推门进来的一刻,装作记得先叫他一下:“某某,来了哈!”
空荡荡的走廊里没有东西,什么也没有,墙上的电子表提醒我,现在已是深夜时分。每次夜班的时候,都喜欢在深夜的某一时刻,在走廊里走上一走。一来防患于未然,万一病人或家属有什么情况,我可以提前察觉,节约时间,尽一己之力。二来,这是我的秘密,一个害怕暴露在阳光下的秘密,只能对这深夜静谧的深夜时空所倾诉的秘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
期刊
2019年5月7日,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但对我来说确是终身难忘.清晨阳光还是那么熟悉,但是我却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医院门口,夜里孩子突然发烧到39摄氏度,老人重感冒还没有好
期刊
说到医学的诊断方法,中国与西方有很多的不同.rn古代中医的诊断方式有很多,而人们常知的便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法.rn医者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
期刊
夜渐渐深了,白天喧嚣、人群涌动的病房也随着夜色的悄悄来临渐渐安静下来。距离护士站不远的某个病房里,偶尔传来的一阵急促咳嗽声,咳痰声显得突兀,打破了病房瞬间的安宁。值深夜班的护士加快正在巡视病房的步伐,快速赶到咳嗽、咳痰声源处,低声地询问、微柔地安慰、一番有节奏而专业的扣背声过后是一串真诚的致谢言语。
巴林特小组是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于1950年代初创建,成为一种广为运用于训练临床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巴林特小组由8-12名成员组成,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日常工作中的医患问题,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分析事件当事人(医务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情绪背后的心理过程,体验当事人的情感感受,增加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