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悬念导入法的好处是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兴趣,悬念的制造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
关键词:导入 激情 故事 悬念 情景 诗词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的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入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的开始,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所以,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因课而导,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包含生命的激情,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情式导入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设计精彩的导语来导入新课。这样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生活中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可以是一种场景,如果你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教师的批评可以给你感动,妈妈的唠叨可以给你感动,甚至爸爸的背影也可以给你感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如何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的。我认为,当学生听完教师的这段激情表白后,一定会为被教师的情怀所感染,一定会很快地投入学习之中。
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用鲜活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走进教学课堂
故事,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的,甚而至于有些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总是神采飞扬,个性慢慢。有的人常常陶醉其间,乐不思蜀。讲故事是教师进行新内容导入常见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导入语往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听教师讲故事自然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语文课上运用故事性导入语,还是非常合适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然后引言导入新课。设计这种导入语,所选用的故事一定要与课文有关,且对学生而言要颇具吸引力,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切实发挥这种导入语的作用。
三、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在问题中思索成长
悬念导入法的好处是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兴趣,悬念的制造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中,我这样给学生设计一段导语:一对非常要好的同学,为了珍视彼此珍贵的友谊,互相赠送心爱的礼物。一个同学把她爸爸从非洲带回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另外的一个同学,她妈妈得知后非常的生气,逼她要回羚羊木雕。你说她该怎么办呢?
通过悬念,让学生简短讨论,因势利导地就进入课文的学习。但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悬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感受美妙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对过去的事特别感兴趣,而课文作品中都记载了许多历史中的事件,因此,通过对作品历史背景的分析导入新课,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等历史题材的古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背景,理解了秦朝的暴政和酷刑促使农民的起义,懂得官逼民反的道理。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有必要给学生讲清范仲淹的遭贬经过,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范仲淹的豁达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
五、利用诗词对联,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引用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诗句俗语,再次让学生感知人间的冷暖。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引用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感知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
诗词警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的学习不无启迪,它不仅为我们导入新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还可以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思古幽情,营造出相当好的课堂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的导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导入语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导入 激情 故事 悬念 情景 诗词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的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入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的开始,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所以,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因课而导,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包含生命的激情,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情式导入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设计精彩的导语来导入新课。这样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生活中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可以是一种场景,如果你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教师的批评可以给你感动,妈妈的唠叨可以给你感动,甚至爸爸的背影也可以给你感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如何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的。我认为,当学生听完教师的这段激情表白后,一定会为被教师的情怀所感染,一定会很快地投入学习之中。
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用鲜活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走进教学课堂
故事,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的,甚而至于有些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总是神采飞扬,个性慢慢。有的人常常陶醉其间,乐不思蜀。讲故事是教师进行新内容导入常见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导入语往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听教师讲故事自然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语文课上运用故事性导入语,还是非常合适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然后引言导入新课。设计这种导入语,所选用的故事一定要与课文有关,且对学生而言要颇具吸引力,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切实发挥这种导入语的作用。
三、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在问题中思索成长
悬念导入法的好处是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兴趣,悬念的制造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中,我这样给学生设计一段导语:一对非常要好的同学,为了珍视彼此珍贵的友谊,互相赠送心爱的礼物。一个同学把她爸爸从非洲带回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另外的一个同学,她妈妈得知后非常的生气,逼她要回羚羊木雕。你说她该怎么办呢?
通过悬念,让学生简短讨论,因势利导地就进入课文的学习。但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悬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感受美妙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对过去的事特别感兴趣,而课文作品中都记载了许多历史中的事件,因此,通过对作品历史背景的分析导入新课,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等历史题材的古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背景,理解了秦朝的暴政和酷刑促使农民的起义,懂得官逼民反的道理。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有必要给学生讲清范仲淹的遭贬经过,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范仲淹的豁达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
五、利用诗词对联,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引用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诗句俗语,再次让学生感知人间的冷暖。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引用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感知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
诗词警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的学习不无启迪,它不仅为我们导入新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还可以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思古幽情,营造出相当好的课堂氛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的导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导入语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