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地理教学设计——以自然灾害单元教学为例

来源 :新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技术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学习方式更加自由、自主.疫情期间,教师借助移动互联工具以及学习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有助于拓展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互动、提升学习效果,是一次难得的探索和创新的机遇.
其他文献
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刚刚跨入的2019年的初雪.我抱着笔记本窝在温暖的沙发里敲这篇文字.rn在开始敲第一个字之前,我是先对着窗外的雪发了一阵呆的.因为工作的原因,冬天开始的时候在南方停留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每天都是暖洋洋的,身上穿着裙子和短衫,到处都是绿树和花,完全不见一点北方冬天的气象.有天从地铁口出来,迎面挂了一幅巨大的海报:一条普通的北方冬天的街道,天空正下着雪,人们嘴里呵着白气,拎着装了青菜的篮子走在厚厚的积雪上,一辆红色电车从大雪中穿过.我待在海报面前看了很久.朋友问:“你们北方人不是早就对雪司空见
期刊
所有的时间都是生活,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不知不觉,2020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很快将化为昨天的故事,2021年踏着希望的步点将要走到我们身边.有苦,有累,但更多的还是充实和幸福;有恩,有爱,但最惊喜的还是我们走到了一起.为更好地展望未来,我们特别对过去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新学期工作做一些规划和部署.
期刊
《蜀相》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寄寓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主旨,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诗中的意蕴和情感,这是学习《蜀相》的重点.如果单纯地把故事背景介绍给学生,带领学生多读几遍诗歌,让他们总结出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流于表面,容易游离于诗歌之外,很难让学生真正走进这首诗歌.
期刊
在“核心素养”指导教学的今天,教师从备课到教学都有了抓手和纲要.而学生对于要学习的知识、要培养的技能,并不明确.本文以“经纬线和经纬度”为例,将“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经纬度位置”作为可视化教学终点,以期实现获取知识精准,构建体系清晰,习得核心素养,养成学习自信.
我校地处黄村卫星城,由1所中心校、8所完小、1个幼儿园构成,共有教职工300余名,学生3760多名。中心校的行政位置,决定了我校对其下属学校具有管理、指导、支持等作用。为了达到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心校“1+X”的管理模式:“1”指中心校,“X”指完小,“ ” 指中心校与完小的相互关系。“1+X”是个整体,整体要发展,就要以中心校为龙头,统一规划,典型带动,分层推进,均衡发
一、海洋素养概述rn1.海洋素养概念rn“海洋素养”本身是一个复合名词.“海洋”为地理学名词,是指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素养”一词出自《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期刊
一、会“命题”rn会“命题”,是指会对物理模型的条件进行变化而得到考查点不同的题.命题能帮助学生理解题中考查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读题.例如:力学、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看似彼此孤立,内容却紧密相连.学完这些知识后,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水平面上物体运动”的模型,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这个物理模型涉及的物理量可能有: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受力、物体的初速度、物体的末速度、物体的加速度、物体运动的时间等;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可能有:力学知识(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运动学知识(包括
期刊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环节,通常预示着这节课将会精彩无限,它既能体现教师“能教学、乐教学、善教学”的大智慧,也能使学生尽快享受到一节课的“饕餮盛宴”.反之,则不能很好地显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教师唯有精准制“导”,方能呈现一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
期刊
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必备神器.一个优质的课件,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它是否实现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教学效果的最优.审视课件的使用,不难看到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件是“点缀”,将课件凌驾于教学之外,使用时机不当.第二,课件是“依赖”,无论活动是否需要,总想方设法用课件.第三,课件是“电灌”神器,替代教师,变相灌输,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最适合的、最具生命力的课件,一定是围绕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设计的.教师时刻要有“循着一条幽僻的小径走进每一个幼儿心中那宏阔世界”的育人情怀和思维.那就让我们试着寻找幼儿成长的
期刊
我的儿童文学写作和我的职业有关.我1976年从部队退伍后,就到了出版社工作.先学做儿童杂志的编辑.后来又编图书.所在单位开始时是一个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下面的少儿编辑组,然后升成少儿编辑室,最后成了出版社.我编童书有了兴趣,又发现了不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着写儿童文学,小说和童话都写,也出版了一些作品,现在回过头看不成样子,有悔其少作的感觉,有朋友叫再拿出来,我拒绝了,不想再脸红.因为担任了出版社的领导职务,工作有些忙,又想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做些工作,就把写作放下了.我很感谢这段写作儿童文学的经历,我读了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