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消费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防染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丰富的纹样图案和工艺传承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蜡染艺术作品的消费现状也开始出现转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从原有的物用消费观逐渐转变为文化消费观,贵州蜡染的手工艺人和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能够发挥出蜡染文化艺术价值的方法,为贵州蜡染艺术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贵州蜡染;文化消费;消费模式
  一、文化消费时代语境概述
  当代国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消费观念之一 。本文中的文化消费是指基于对文化精神的追求所产生的消费,不同于传统功能价值导向型的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消费对象以有更深层次消费期待的中高收入人群为主,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多数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重要因素,在文化消费观念中,更多是将文化当作一种符号,将具有指向性的文化符号带入商品之中,将情感和象征含义融入商品的设计中,改变了消费者重视商品使用价值的传统观点,把商品作为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象征物品。
  二、贵州蜡染的文化背景及艺术价值
  (一)贵州蜡染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及渊源
  贵州蜡染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是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中的一种。传统的蜡染工艺是先在织物上用蜡液绘制出花纹,染色加工后经过高温除蜡后显现出图案。中国的贵州、广西等地区都有蜡染工艺的身影,蜡染工艺在国际上被称为BATIC,印度尼西亚人视之为国宝,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区都有相应的蜡染传承历史。在中国贵州,传统蜡染工艺的传承以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不同民族的蜡染工艺大致相似,但在蜡染工具和风格上又有些许不同。
  贵州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背后承载了当地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宝贵的民俗文化,虽然封闭的山区环境限制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也让这些珍贵的蜡染艺术得以保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贵州蜡染独特的艺术底蕴。但是,在现今发达的网络环境下,部分独特的蜡染工艺逐渐消失,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挖掘蜡染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将传统蜡染艺术中经过上百年所沉淀下来的精神内涵保留下来,这对于发展贵州蜡染工艺及相关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贵州蜡染的文化艺术价值
  独特的图案及符号内涵是贵州蜡染纹样中最鲜明的特征,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是靠着歌谣和纹样符号进行表达和传承,虽然受到族群迁徙的影响,部分歌谣和纹样符号已经丢失或产生了变化,但我们从大量的实地考察、现存的图片资料和博物馆藏品可以看出,这些蜡染艺术中符号性的纹样充分地展现了所属民族的自然追求、图腾崇拜等最原生态的精神样貌和生活习惯。贵州蜡染艺术中的符号性纹样运用抽象、概括、夸张等手法,图案丰富多样,表现出当地少数民族所追求的自然完美、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以及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等精神内涵。贵州蜡染艺术背后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意义深远,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些古老的文化珍贵而独特,体现了当地淳朴自然的精神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当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消费模式
  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会从生理需求逐渐向安全感、归属感等需求逐层递增。消费需求也是如此,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逐渐向精神需求等方向发展。尤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物用消费品也开始逐渐向精神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转型,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并使其产生消费行为。在文化消费主流的影响下,当代贵州蜡染的消费模式也开始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文化精神消费。
  (一)贵州蜡染艺术消费人群转型——从物质消费者到文化体验者
  貴州传统的蜡染本来是供当地居民使用的普通物质消费品,但是在当今国内文化消费主流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推动了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手工艺人的技艺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贵州蜡染被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基本生产中,也被用于满足当地传统民俗节日的装饰需求,消费者仅把它作为物质消费品。
  传统蜡染消费市场的转型促使消费人群从传统的物质消费者变成了蜡染艺术的文化体验者。消费者可以在当地旅行中体验蜡染技艺,简单地了解贵州蜡染艺术的文化背景,还可以接触到和蜡染艺术相关的民俗活动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贵州蜡染突破了传统的展销模式,在文创观念的带动下,现场体验蜡染艺术也成为当地的展示形式之一,观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展示者与体验者形成类似教学性质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将传统蜡染工艺之美以更加全面、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随着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变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蜡染艺术在国内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传统蜡染艺术逐渐从受众少、没有足够的人去传承和传播的困境中脱离。
  (二)贵州蜡染艺术传播主体转型——消费和文化传播一体化
  1.贵州蜡染数字化博物馆
  “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从展品陈列逐渐向数字化、系统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基于国内当前主流的数字化大环境,已有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技术。贵州帛巴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帛巴瑞蜡染馆推出的贵州蜡染文化博物馆,正是响应国家保护非遗的相关政策,借助“博物馆+非遗”推广模式的优势,通过贵州蜡染网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网络平台展出他们馆藏的精美蜡染艺术数字化藏品,将这些传统蜡染艺术珍品以图文影像的形式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呈现,部分较为珍贵的藏品以收费的形式向外宣传。
  此类兼具图文和影像的数字化展览,结合部分藏品收费观看的推广模式,利用标准化、统一化的管理和宣传,借助微信等平台的推广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传播限制,从传统的宣传渠道延伸到新媒体平台,让更多受众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认识贵州蜡染艺术。相较以往博物馆展览品沉寂地摆放在展柜中的形式,这样的数字化呈现方式让传统的、古朴的蜡染藏品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   2.蜡染文化企业新消费模式
  部分以贵州蜡染艺术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和企业,将品牌文化、非遗文创、线上展览、线下体验等综合性的宣传路径结合起来,力图从产品销售和消费体验多方位地吸引市场和消费者,是贵州蜡染艺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不少跨行业的品牌企业也开始与传统手工艺人群体展开合作,将传统手工艺通过更多的渠道推广出去。例如,从2017年开始,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某企业与贵州织金县合作举办了“唯爱·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项目。据统计,自蜡染合作社成立以来,已为当地手工艺人带来约25万元的劳动收入。品牌与当地手工艺人的合作模式合理利用了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和品牌力量,一方面为传统蜡染艺人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不少的增长,带动了当地传统蜡染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将传统蜡染工艺面向世界进行推广,有助于增加当地人对民族本土工艺的自信心,促进后人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继承。
  四、结语
  由于传统工艺难以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无法发挥其经济价值,山里的年轻人多向往城市的生活而外出打工,人口流动现象导致传统蜡染手艺无人继承,其传承也难以延续,宝贵的传统贵州蜡染差一点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随着贵州蜡染背后的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以及各行业的文化推广,蜡染工艺的传承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人们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探索更有效的传承方式。文化输出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的体现,贵州蜡染艺术在国际上的展示也能夠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戴鹳融.基于服务设计的数字化博物馆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9.
  [2]黄亚琴,项镇.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J].纺织导报,2014(6):149-152.
  [3]淳于步.工艺·符号·文化的全面解读: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J].中国出版,2016(18):75.
  [4]汪璐,张遵东.贵州省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道路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61-62.
  [5]汪枭枭.非遗之花绽放脱贫路上[J].当代贵州,2018(29):42-43.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声乐演唱要求声乐演唱者以及钢琴伴奏者共同配合来达到表演目的。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会转变自身的音调,并通过歌词旋律来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钢琴伴奏者则主要是负责烘托演唱的氛围,帮助演唱者营造一个更好的作品境界。因此声乐演唱以及钢琴伴奏能够通过有机结合来体现声乐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展现出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文章对声乐演唱与伴奏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声乐演唱以及钢琴伴奏之间的具体联系,并寻找
期刊
摘 要:在钢琴演奏表演中,观众常常看到,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们在演奏的同时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但观看整个表演,这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并没有让人感到突兀,反而非常和谐,然而也有些表演中的肢体动作让人感到非常僵硬或者刻意,而观众对钢琴演奏表演出现何种感受取决于演奏者肢体动作能否正确运用到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想完美呈现音乐作品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要适当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
期刊
摘 要:对于高差异性的钢琴作品而言,演奏者悉心弹奏出的音色同样具有较大差别。经专业人员的不懈探究后得出在大量影响钢琴弹奏音色的客观元素中,钢琴的触键技术对呈现出的音色影响极为显著。文章从触键速度、触键力度、触键高度、触键角度、触键手法五个方面探讨了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提出为保证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吸引受众目光,增强钢琴演奏整体性,钢琴演奏人员应重聚焦该技术对钢琴演奏音色的影响,避免其对音色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因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阐述民族音乐中的和声与复调,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和声与复调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以推动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和声;复调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彰显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展现鲜明且浓郁的民族风情,并且创作者可以借
期刊
摘 要:从中央美术学院的三个雕塑“专家训练班”——1956年“克林杜霍夫雕塑训练班”、1994年“库巴索夫高级研修班”和2019年结束的“理查·迪肯当代雕塑研究班”的开办缘由、培养对象、教学安排出发,论述其各自对中国雕塑的助推作用,映射和剖析中国雕塑在不同时期的风貌。  关键词:雕塑专家训练班;中国雕塑;形态演变  对世界先进知识、文化、科技、实业等各方面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成为了中国近
期刊
摘 要: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传统民歌、地方戏曲等形式发展而来的一种歌唱表演形式,其继承了戏曲等民间艺术,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色彩和风格,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的声乐技术。而我国的戏曲是一种结合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的复杂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能和经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与戏曲演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进行分析,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大数据时代下,艺术教育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目前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知沟”现象。文章通过分析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知沟”现象,探讨了“知沟”理论视域下的艺术教育发展策略,以缩小艺术教育中知识鸿沟。  关键词:艺术教育;“知沟”理论;媒介  注: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思想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研究与实践”(HNJG-20
期刊
摘 要:李白是文学史上极具传奇性的诗人,但鲜有人关注他诗中的知音情结。为了探究知音对李白的人生轨迹及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文章对李白所作涉及知音之诗加以研究,从李白诗中的知音情结、知音情结对李白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中一窥知音对李白的人生轨迹和文学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进一步把握李白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李白;诗;知音情结  一、李白诗中的知音情结  李白是位天性豪放浪漫的诗人,入朝之际
期刊
摘 要: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享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称号,它既有类似七弦琴的淡远、含蓄、文雅、深厚的气质,又具有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并与广大人民群众感情相依的品格。琵琶演奏者在学习一首新乐曲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因此快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对学习者至关重要,文章以《秦俑》为例,对学习琵琶演奏新乐曲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琵琶;乐曲;《秦俑》  琵琶弹奏者在学习新乐曲时会
期刊
摘 要:小提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要检验演奏者的专业技术水平,离不开舞台表演实践,而舞台表演必然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小提琴舞台表演会受主观、客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会给演奏者带来诸多心理压力。因此,小提琴演奏者面对舞台表演产生紧张心理非常普遍。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研究小提琴演奏者表演时的紧张心理及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能够帮助小提琴演奏者觉察、了解自身的各项心理活动并积极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