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家精神包括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两部分。本文选取1995—2010共16年的数据对江苏和浙江两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省境内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均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江苏境内的企业家创业精神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浙江境内的企业家创业精神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并解释了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区域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24;F272.9;1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20-03
  一、研究现状
  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是特别多,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本部分从国外和国内学者两个方面来阐述其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 ” 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在其相关文献中,熊彼特认为创新对经济增长是起促进作用的。此后,Holcombe(1998)也支持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促进了经济增长。[1]Audretsch 和 Roy Thurik(2001)以内生增长理论为研究基础,阐述了企业家精神通过知识的扩散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2]但 Ferguson C.H.(1988)却并不支持以上观点,对硅谷的半导体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3]
  除此之外, Sander Wennekers 和 Roy Thurik(1999)首次从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经济学、公司治理理论等多个角度综合阐明了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4]此后,Audretsch 和 Fritsch(2002)认为在不同国家和区域,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是有很大差异的。[5]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同样对企业家精神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不同看法,支持正相关的研究成果有:Tony Fu 和 Lai Yu(1997)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与香港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香港经济上的成功来自于适应性的企业家精神。[6]鲁传一、李子奈(2000)提出了将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的构想。[7]之后,两位学者(2003)建立了一个基于企业家产品水平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企业家的产品水平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8]他们(2004)又通过企业家群体的产品垂直创新将企业家精神引入了经济增长理论,结论显示企业家精神的产品垂直创新活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9]庄子银(2003)在南北贸易框架下发展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式,得出企业家越多的经济体增长率越高。[10]张迎春、李萍(2006)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资源的数量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关系。[11]何予平(2006)将企业家精神纳入C-D 函数中发现,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显著贡献。[12]杨宇、郑垂勇(2008)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和创业,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定量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13]靳卫东、高波(2008)认为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他们共同拥有的特质上,如创新性、抗风险性等等。如果企业家创新性和抗风险性比较强,他们的创新投入就会较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提高。[14]
  国内学者支持两者负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典型的成果有:王曙光(2001)主张企业家精神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认为我国目前并不缺失这种精神,应该把重点放在体制改革上。[15]
  除此之外,Linghui Tang 和 Peter E. Koveos(2004)利用TEA指数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6]
  可见,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成果显示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少数学者认为两者呈负相关。
  二、实证分析
  参考国内外有关企业家精神的衡量指标,以及现有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采用私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数衡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选用专利申请受理数表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此两个变量作为衡量企业家精神的指标,采用人均 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选取1995—2010共16年的数据对江苏和浙江相关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江苏、浙江统计年鉴),为了分析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Log(Y)=α1log(X1)+α2log(X2)+εi
  其中,Y为人均GDP,用来衡量经济增长,X1和X2代表企业家精神的两个方面,X1为私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数,代表创业精神,X2代表专利申请受理数,代表创新精神。
  考虑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因此本文所讲江苏和浙江的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江苏境内创业或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并不是指江苏籍或者浙江籍的企业家精神。
  (一)江苏情况分析
  1、回归分析
  用Eviews 6.0 对如上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og(Y)=4.588+0.297log(X1)+0.325log(X2)
  t=(31.939)(4.411) (9.934)
  F=2287.619 R=0.997
  显然,该模型整体显著。而且各变量统计值(T)对应的 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 5%,通过了T检验,由此可见,此模型显著。
  2、结论及原因分析
  从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江苏境内,不管是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是创新精神,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私营企业与个体从业人数和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297,专利申请受理数和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325,可以看出,江苏境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比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与此同时,也很容易理解创新精神的杰出表现,江苏共拥有高校及科研院所数十个,培养着一批批的创新人才,为江苏的创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浙江情况分析
  1、回归分析
  同样,用Eviews 6.0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og(Y)=8.222-0.905log(X1)+0.735log(X2)
  t=(8.781)(-2.624) (5.351)
  F=136.5869 R=0.955
  显然,该模型整体显著。而且各变量统计值(T)对应的 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 5%,通过了T检验,由此可见,此模型显著。
  2、结论及原因分析
  (1)X1的系数为负。可以明显看出,私营及个体从业人员数与人均GD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5,即表明浙江境内企业家创业精神对当地GDP增长起抑制作用,这是一个看似与常理相悖的结论,其实不然。众所周知,浙商的创业精神一直是全国的楷模,浙江人吃苦耐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冒险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的有志创业青年。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当代浙江人更多的走出浙江本省,到外省乃至外国去创业,本地的机会早已被先辈占尽,要发展、要开发所需成本较大。他们往往会选择走南闯北,寻找商机,甚至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固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浙江经济发展来说,带来了浙江省GNP的增长,这也导致浙江成为我国国内少有的本省GNP大于GDP的省份。
  (2)X2的系数为正。浙江境内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起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关系数为0.735。这种现象符合常理,易理解。
  (三)江苏和浙江的结果比较
  1、相似点:江苏和浙江同样作为发达省份,必定有其相似之处。相似点如下所述:
  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江苏共有高校38所,浙江共有高校23所,数量多且质量也不错,均有不少大牌名校,培养出了一批批的创新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不同点:由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江苏和浙江有两处明显的不同:
  (1)创业精神对GDP的影响。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江苏人更倾向于在本地创业,浙江人更倾向于走南闯北。所以,江苏境内的企业家创业精神对本地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与GDP增长的正相关关系;而浙江人更多的选择在省外创业,他们更勇于开拓,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都可以看到浙商的影子,他们固然也会带来浙江经济的发展,但是表现在GNP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对GDP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甚至如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为负相关的关系。
  (2)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促进程度不一样。江苏的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为0.325,浙江的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为0.735,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虽说江苏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多,说明江苏在将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方面也不如浙江,也可以说,浙江人的创新思维更活跃,这同时也能解释浙商相对于苏商的优势。
  三、总结
  笔者通过比较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情况,对企业家精神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如上已经详细叙述了,此处不再赘述。同样作为发达省份的江苏和浙江,有着其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更有着惊人的差异之处。可以看出,数据及模型固然可以直观地说明一些问题,但是,诸如文化这种无法用数据估量的因素更能解释其深层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Holcombe R. G..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 1998,(02):45-62.
  [2] Audretsch、 D.B.、 Thurik、 A.R. Linking Entrepreneurship to Growth[R].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ECD Working Papers, 2001.
  [3] Ferguson C.H.. From the People who brought you voodoo economic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8,(05).
  [4] Sander Wennekers、Roy Thurik . Link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9, (13):27–55.
  [5] Audretsch、 D.B.、 Fritsch、 M..Growth Regimes Over Time and Space. Regional Studies[J].2002,(36):113-124.
  [6] Yu、 T.F..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M]. Routledge Advances in Asia-Pacific Business,1997.
  [7] 鲁传一、李子奈.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2000,(03):33-49.
  [8] 鲁传一、李子奈.基于企业家产品水平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02):1-6.
  [9] 鲁传一、李子奈.基于企业家群体产品垂直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04):78-82.
  [10]庄子银.南方模仿、企业家精神和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01):62-70.
  [11]张迎春、李萍.企业家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辽宁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6,(09):92-96.
  [12]何予平.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07):95-100.
  [13]杨宇、郑垂勇.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8):11-13.
  [14]靳卫东、高波.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2008,(05):113-120.
  [15]王曙光.企业家精神靠什么支撑?[N].中国信息报,2001-3-22.
  [16]Linghui Tang、Peter E. Koveos.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04,(08):161-171.
其他文献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理论,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任何学者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分类和归纳过,使之形成一个清晰、易懂的理论学说体系。本文通过整理和研究有关文献,将它的理论体系分为主要的9类学说,并将其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结。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论体系;分类;归结  作者简介:刘利(1971-),男,四川大学
期刊
摘要:塔里木盆地处于干旱、脆弱、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区域的独特性造就了其生态维系上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建立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体系,提出了实施塔里木盆地土地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塔里木盆地  作者简介:蒲春玲(1961-),女,陕西省霍州市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刊
摘要: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公共产品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产品的公共性、教育效益的多重性,强调政府提供教育产品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完善政府供给职能、提高供给水平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政府;教育产品;经济学  作者简介:王 颖,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4-0018-
期刊
摘要:从国际惯例看,风险投资主要的企业组织模式有3种:公司制、信托基金制和有限合伙制。本文分析了几种组织模式的利弊,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相比较具有特殊优势,提出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组织模式应改变以公司制为主要模式的现状,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组织模式向有限合伙制方向发展。  关键词:公司;有限合伙;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
期刊
摘要:政府投资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领域的研究,有着很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比较与借鉴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领域及特点、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投资;投资领域;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及深圳、浦东、天津等国内外重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结合河北省开发园区发展实际情况,分析开发园区管理体制的运行规律,发展经验和模式,探析加快开发园区健康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永新(1970—),男,河北献县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副教授,MBA,
期刊
摘要:政治障碍是困扰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涉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争议,共同抛弃“冷战思维”,采取政经适当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等一系列途径规避和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最为符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政治障碍;规避策略  作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因素已不容忽视。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它通过“文化无意识”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浙江文化属于创新型文化,陕西文化属于保守型文化,正是区域文化性质的不同,导致了浙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和差距。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一是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大;二是国内金融机构存贷比逐年下降,存款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在调整涉外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多管齐下,逐步缓解。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流动性过剩;紧缩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背景进行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国并购;国家化发展战略;市场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5.23 文章编号:16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