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应对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渐渐走入困境。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阅读教学的困境
  1.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考试大纲,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忽视了对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受课时的限制,一些教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介绍作者的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各个段落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己的“一言堂”。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单向讲述”,教学方法单一无趣,又怎么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
  3.教学内容死板,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讲解教材上的内容,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教材只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若不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
  二、应对的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阅读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作好阅读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长沙秋景,回忆年轻时的革命斗争生活,抒写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词作,并说说该词美在何处。有的学生说:“词的第一句就很美。深秋时节,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地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心头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只有词人一个人,能让我们想象出詞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的情景。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精炼而优美。”有的学生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很美。‘万’写的是山之多,‘遍’写的是红之广,‘层’写的是林之密,‘尽’写的是染之透,‘漫’写的是水之盛,‘透’写的是水之清,‘争’写的是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这个句子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辛德勒名单(节选)》为例。节选文段主要讲述了辛德勒通过贿赂纳粹军官,倾家荡产营救犹太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让学生感受纳粹大屠杀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人性。考虑到这是剧本,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场景”为抓手,引导学生关注电影剧本的文体特征。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片《辛德勒名单》的片段。在这里,笔者主要展示了五个镜头:一是雪花似的东西从空中飘落,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全是厚厚的雪……辛德勒从引擎盖上拢起一把“雪”,在手里捻了捻。原来,那不是雪,而是骨灰。二是焚烧尸体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三是德国军官命令犹太人用铁镐挖掘自己同胞的尸体。这些尸体被送到传送带上,投进焚尸炉。四是一个德国军官目睹了这一切,发疯般地狂吼。五是一辆辆小推车正在来回运输尸体。这些画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同时也会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纳粹的残忍。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讲解不同类型的课文时,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这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阐述了诸多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鼓励他们将游玩的感受写下来。有学生写了自己爬碧云峰的经历:“碧云峰,说大不大,说高不高,不知怎么就被称为第一峰。一路上几十号人拉起长队,跑的跑,走的走,九拐十八弯后,才休息了一会儿,山风就吹干了脸上的汗水。继续前行,坡多弯急,幸好都是水泥路,磨不破鞋底。突然,我看到悬崖峭壁上有一棵随风摇曳的小树,树不高,却有一种孤高倔强的气势,就像历史上那些命途多舛的文人一般,只坚守自己的情操,不畏凡尘世俗……”教师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他们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总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适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与情境有关的试题早已成为高考数学创新题的一种类型.该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全国卷中与情境有关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增加了与数学文化、生活实际有关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与情境有关的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与数学文化有关的试题情境赏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高考试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材料,在创新
期刊
数学思想有很多,將其运用于解答函数题,有助于拓宽解题的思路,提升解题的效率.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解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条件和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来解题.  一、分类讨论思想  当遇到题目条件较复杂的函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针对题目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逐类进行讨论,再综合求出结果.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分情况进行讨论,思路会更加清晰. 
期刊
求双曲线的方程是双曲线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常见问题.要求双曲线的方程,首先要根据题设巧妙地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那么如何设方程才能够简化问题呢?  一、根据双曲线上两点,巧设方程  由于焦点位置未知,所以我们只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可避免分类讨论.  例1.已知双曲线过[P1(-2 ,32 5)]和[P2(43 7,4)]两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析:由题意知,设双
期刊
艺术家是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先锋”,他们基于艺术创作的实践需要,对数学也有些独到的见解,但这还不能算是数学的复兴.直到16世纪,数学才开始在欧洲复兴,近代数学从此开始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此时的欧洲人就像古希腊人一样,充满了对理性的崇尚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并再次将数学和哲学紧密联系起来.不同的是,古希腊的数学成就都集中在几何学上,而近代数学的复兴和崛起则始于代数学.同时,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的思想被延
期刊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许多数学问题与函数有关,因此,怎样提高高中函数教学的效率,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多媒体,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養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高中函数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其中知识点较多,题型复杂,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图形分析来解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解析几何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讲课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课本内容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又是一场恶梦。   晚上喝过茶以后,姥爷和我坐下来念诗,姥姥在洗盘子和碗。
期刊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详细讲述了旅居异国他乡的情形,借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乡的风景虽优美,生活虽富庶,却令作者倍感陌生,作者真正思念的是遥远的故乡。因此,作者迫切地想要从这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情感中逃离。下面,笔者就谈谈《我心归去》中的“逃离”情结。  一、从陌生的环境中逃离  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位置:“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
期刊
在现代散文中,史铁生创作的《我与地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清新质朴、优美精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及曲折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生与死的深邃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所写的内容其实十分普通,但在创作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赋予了作品巨大的魔力,感动了读者。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质朴,清新优美  《我与地坛》用语质朴
期刊
一、悖论的含义  悖论又称逆论或反论.即对一个命题用公认的推论方法去论证,命题的两面可以同时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它既像是正确的,却又被证明是错误的,令人难以判断,这就是悖论.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在《语言哲学》一书中指出悖论总是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自指,一个是否定.因此,在“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谎话”“有些话语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真话”“我这句话以外的所有话语都是谎话”这几句话中,前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