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人文精神走向失落。于漪指出:“语文教育要走出困境,提高质量,须弘扬人文精神。”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师生平等,尊重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价值观的取向。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课文人物熏陶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物内涵,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之作,这些名家及课文中的某些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敬仰,足以为学生之楷模。如《补丁》一文中有艰苦朴素的毛泽东主席,《一个诚实的孩子》有勇于认错的列宁,《我的战友邱少云》有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邱少云等。在语文教材中还涉及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例感人至深,精神更是可贵。教师要重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切记过多地讲解分析,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品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生成自己的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了解邱少云的事迹,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人物熏陶感染中深思自悟:我们应该怎样遵守学校纪律,怎样遵守公共秩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且培养了人文精神。
二、结合现实讨论法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主题思想、现实意义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等精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感到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艺术性的同时,创设一种有意义、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展开讨论。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在物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应该要吗?”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气氛活跃,发言热烈,并且还有争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艰苦奋斗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讨论中,发言的学生大都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实际分析,从不发达的家乡说到发达的深圳,从我国贫穷的西部说到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结合现实讨论的方法,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又使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人文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对比教育法
对比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往往用来提高学生知识的技能技巧。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采取把文中事物与现实生活中事物对比、文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对比、文中人物与文中人物对比、古代与现代对比、中国与外国对比等方法。如在教学第六册《爱迪生》一文时,我问学生:“爱迪生得到零花钱拿去做什么?”“同学们平时得到零花钱拿去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又让他们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爱迪生的童年生活对比,比比谁的学习条件好。再让学生把自己遇到困难后是怎样做的和爱迪生遇到困难后是怎样做的对比。最后教师指出:“爱迪生最后成了一个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同学们的学习条件这样优越,只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大家也会成为名人的。”以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战胜困难、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游戏演练领悟法
游戏是鼓舞和推动儿童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表现,因此,在课堂上适当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悟,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他们在游戏中注意合作性、感悟性和具体的操作性,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途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提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精神素质。这样,才会有民族的凝聚力,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课文人物熏陶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物内涵,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之作,这些名家及课文中的某些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敬仰,足以为学生之楷模。如《补丁》一文中有艰苦朴素的毛泽东主席,《一个诚实的孩子》有勇于认错的列宁,《我的战友邱少云》有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邱少云等。在语文教材中还涉及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例感人至深,精神更是可贵。教师要重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切记过多地讲解分析,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品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生成自己的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了解邱少云的事迹,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人物熏陶感染中深思自悟:我们应该怎样遵守学校纪律,怎样遵守公共秩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且培养了人文精神。
二、结合现实讨论法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主题思想、现实意义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等精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感到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艺术性的同时,创设一种有意义、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展开讨论。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在物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应该要吗?”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气氛活跃,发言热烈,并且还有争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艰苦奋斗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讨论中,发言的学生大都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实际分析,从不发达的家乡说到发达的深圳,从我国贫穷的西部说到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结合现实讨论的方法,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又使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人文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对比教育法
对比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往往用来提高学生知识的技能技巧。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采取把文中事物与现实生活中事物对比、文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对比、文中人物与文中人物对比、古代与现代对比、中国与外国对比等方法。如在教学第六册《爱迪生》一文时,我问学生:“爱迪生得到零花钱拿去做什么?”“同学们平时得到零花钱拿去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又让他们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爱迪生的童年生活对比,比比谁的学习条件好。再让学生把自己遇到困难后是怎样做的和爱迪生遇到困难后是怎样做的对比。最后教师指出:“爱迪生最后成了一个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同学们的学习条件这样优越,只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大家也会成为名人的。”以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战胜困难、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游戏演练领悟法
游戏是鼓舞和推动儿童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表现,因此,在课堂上适当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悟,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他们在游戏中注意合作性、感悟性和具体的操作性,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途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提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和精神素质。这样,才会有民族的凝聚力,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