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是“文”的基础,因此统编本教材就非常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编排了大量契合儿童口头表达的故事。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课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不仅成为了学生喜欢阅读的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认知支架,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提炼关键词语,构建复述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识字写字应该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抓关键词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视角和解读意识,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厘清文本表达的顺序,并借助文本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串联与组织,将故事讲得更加完整、更加生动。
  以教学统编本《玲玲的画》一课为例,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自主阅读课文,在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圈画出描写玲玲心情的词语;(2)将表达玲玲心情的词语放在文本的情境之中,朗读出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心情变化以及内在原因:故事中,玲玲为什么要“得意”,然后又变成“伤心”和“满意”,相机聚焦“弄脏”“来不及”等词语;(3)紧扣关键词语,设计语言表达的支架,帮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复述。
  在整体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不仅梳理了故事发展的情节,还摸清了文本内在的思维逻辑,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文中的关键词语按照不同的类型分别出示,不仅清晰地展现了文本表达的思路,还为复述整个故事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抓手。
  二、扮演鲜活角色,强化复述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该聚焦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故事、走近人物,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故事中的情境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扮演的过程中积极落实口语表达的要求。
  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是一篇经典的叙事性课文,主要从“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等不同的方面,描写了西门豹带领百姓治理邺县的过程,盛赞了西门豹聪明机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作为“简要复述”的要求,需要对故事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详细复述。这篇课文中最核心的故事“惩治恶人”板块中,不仅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同时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非常鲜明,很适合运用角色表演的方式。为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西门豹、巫婆、官绅、围观的百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之前,教师可紧扣文本的故事内容和语言,让学生分别感受不同类型的人物特点,让学生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语言上,聚焦在体悟与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上。比如在指导学生扮演西门豹时,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的细节描写,鼓励学生从西门豹的言行中揣摩其内心世界,如为什么西门豹要说“这个姑娘不漂亮”,为什么西门豹要“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只有真正揣摩到文本内容的层面,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近人物,才能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提升内在的言语实践能力。
  三、契合直观思维,搭建口语表达平台
  小学生正处于直观性、形象性思维的阶段,鲜活而可感的事物往往更能够激发他们内在情感的认知体验。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来说,教师就可以紧扣教材中的资源,或者从教材之外捕捉资源,提升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比如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选择了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以生动、细腻而略带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夏天西湖下大雨时的场景。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认识到诗人苏轼主要是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夏天暴雨“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这四个方面分别对应了四句诗:第一句诗中的“云”,第二句诗中的“雨”,第三句诗中的“风”以及第四句诗中的“水”。由于古诗表达精练,呈现的事物之间有着鲜明的跳跃性,学生虽然能理解诗句,但并不意味着就能想象出诗句所描述的画面。鉴于此,教师出示了教材中苏轼站立在望湖楼上观赏西湖暴雨的插图,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俯瞰的角度,感知瓢泼大雨之大、之快。随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关于“云”“雨”“风”“水”所在诗句的四幅图片,鼓励学生能够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与诗句联系,一方面深化对古诗诗句意思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借助丰富而直观图片中的信息,对诗句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尝试和实践,激活学生内在的口语表达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梳理内在关联,丰富口语表达方式
  学生都喜欢讲故事,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中的故事越来越复杂,情节变化较多、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所呈现出来的信息也更加丰富,这就给学生讲述故事带来了较大的障碍。鉴于此,复述的要求也应该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整地讲述故事,同时在梳理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表达和艺术性地调整,对故事结构、情节发展进行完整的梳理。
  如统编本五年级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就是一篇人物多、结构复杂的课文,故事从牛郎织女相遇到最后“鹊桥相会”,情节跌宕起伏,而在人物方面,以牛郎、织女、老牛为代表的底层善良的人民,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在故事中上演了激烈的冲突。这样的故事由五年级学生来讲,教师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对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具体表现、关键情节进行完整的复述。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讓学生尝试着对文本原有的情节和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加吸引人或者制造悬念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直接从“鹊桥相会”讲起,以倒叙方式开头,在激发听众兴趣之后,再组织复述故事;有的学生基于自身理解,对核心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与拓展,比如王母娘娘用玉簪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银河之后,牛郎面对渐渐远去的织女,和孩子会有着怎样的表现。紧扣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复述,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梳理了故事中人物、情节之间的联系,给予了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思维认知基础,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教师要依托学生思维,巧妙开掘和设置支架,积极落实学生的语言实践点,在实实在在的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就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拼音学习的潜能,通过情境图、玩游戏、读儿歌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编入了许多故事类课文,精彩有趣的对话使课文变得生动活泼。为了体现各个角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作者在描述对话时还用上了很多提示语,形象地揭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话提示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对话提示语的用法是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对话提示语的类型  对话一般由提示语和引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片面化、孤立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课标的要求也有所违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法  汉字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汉字结构的研究——“六书”理论。如果从字理的角度来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生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对此,教师可以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立足文本又依据学生认知的“文本解读”。下面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我谈谈精准解读对教学带来的精彩。  环节一,导入出新,引出账单  师:五代时期,出现了我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壳,它象征着吉祥、富贵,便于携带。聪明的古人造字时就用“贝”字作偏旁,表示与钱有关的物品(板书:账),这个“账”字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习作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美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充满亲土气息的乡情美食与学生的习作相遇,就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和精彩。  一、亲土美食习作课程的研究背景  亲土美食,它的食材主要来自于家乡的田间地头,经过当地百姓的巧手
群文阅读是指以教材中的文本为支点,拓展补充与教材文本相关的类型文本,并紧扣能够统领所有问题的议题,借助精读、粗读或比读等方式,进行感悟分享、探寻发现的一种教学策略。群文阅读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关联思维,在群文阅读中相机整合  在文化世界中,文本数量可谓浩如烟海。任何一篇文本都不会单独存在,它会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群文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作为首位目标,需要与“发展思维能力”进行有机融通,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激活思维,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词语是语言中最细微的意义单元,就像是整栋高楼大厦中的一块块砖瓦一样。语文教学需要从基础入手,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停頓得当。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想法。  4.领悟“要想对一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一定要请教行家里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接触新颖题材  1.师生对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竹外桃花三两枝——”“水光潋滟晴方好——”……发现这些都是苏轼的诗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