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识字,提升学生素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呢?
  一、了解识字学情,遵循造字规律
  1.把握学情,字理识字
  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体特点、造字规律以及文化内涵,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产物。字理识字就是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演变规律等方面展开学习的。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江南》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开始识字之前,教师就可以先从学情入手,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掌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不认识“采”这个生字的学生最多,因此,教师就可以把“采”字作为重点识字对象。“采”是一个会意字,上半部分像手,下半部分像树木或者果实之类的事物,表示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者叶子之类的东西。依据学生的学情和“采”字的造字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采”字由古至今的演变规律展示给学生看(如下图)。然后,让学生观察
  由古至今“采”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让学生结合“采”字的演变过程明白“采”的本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江南》一文,说说这首诗中人们采的是什么,哪些动作也可以用“采”字来表示。这样教学,学生对“采”字的意义和内涵的理解也就丰富多了。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学生的识字特点,又要遵循汉字的演变规律,并能够从汉字的原始图形、古体字与楷体字的对比入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仔细分析汉字的特点,以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图形到有意义内涵的汉字的转换,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升学生识字质量的目的。
  2.基于经验,生活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孤立识字,不注重把识字教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那么,识字教学是浅层次的,是低效的。只有把识字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识字的效果才更好。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时,认读字中的“课、校”两个生字的结构一样,字义又都与学生的学习有关,在这两个生字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果”字加偏旁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说说:“果”字加上言字旁是什么字?加上木字旁呢?当学生对字形了解以后,教师这样说:你们在学校干什么?(上课,学习)除了上课还有什么?(下课)你能说出几个跟“课”有关的词语吗?(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带领大家学习“校”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偏旁是什么,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字形。当学生对字形了解之后,教师再问学生: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学校)你们身上穿的是什么?(校服)就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印象非常深刻。
  3.借助插圖,图文识字
  统编本教材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优雅大气,赏心悦目。由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处理好读文与识字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在“串”字的认识上,教师就可以采取插图识字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小蝌蚪、水泡、水珠)。然后,让学生去图中找一找“一串水珠”。当学生找到“一串水珠”以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说说“一串水珠”和“一颗水珠”有什么区别。学生在图字结合中明白了“串”字中两个“口”连在一起有着多个意思。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如下图片:
  这样教学,深化了学生对“串”字的认识,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识字情感,融入识字
  智慧
  1.语境识字,走向语用
  汉字在具体语境与文化语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所谓语境识字就是指结合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识字,并且在语境识字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汉字的具体语境与文化语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识字情趣与识字效益的双提升。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谁”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先让学生把带有“谁”字的那几句话读一读,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加强学生对言字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谁”字进行说话练习,并引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进行对答练习。这样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谁”字的认识,还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了语言,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2.生字复现,夯实基础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识得快,忘得也快,短时记忆大于永久记忆,这也是低年级学生识记的普遍规律。基于学生的识字特点,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来帮助学生与生字不断见面,以生字复现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提升识字效率。
  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的“巴”字,这个生字看起来简单,但学生很容易读错和写错,教师就可以把它当作重点对象进行教学。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写一边说笔顺,学生跟着书空练习;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尾巴”一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给“巴”字找朋友;第四次见面的时候,抄写“下巴、大巴,中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的方式,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玩,识字积极性高,识字效果也更好。
  三、设置多维目标,提升识字素养
  1.猜想识字,提升能力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猜想识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享受到识字之乐。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文中的“书、包”两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猜想识字的方法。课件出示:
  并让学生结合古文字猜猜:哪个是“书”字?哪个是“包”字?在学生猜到“书”字以后,教师让学生比较古文字中的“书”字与楷体“书”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猜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已有的识字经验基础上进行猜测。这样教学,自然地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了一起,有助于学生亲近文化,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识字效果特别明显。
  2.归类识字,举一反三
  识字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以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识字能力。基于这点认识,教师以“一个带一组、一组带一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为学生打开识字的奇妙世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与魅力,增强主动识字的愿望。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的教学中,在“娃”和“挂”字上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借助课件出示:“小娃娃嘻嘻地笑着……挂在大海胸前。”然后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接着让学生把“娃、挂”两个生字分别圈出来,并观察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娃”字要用女字旁,“挂”字要用提手旁?你能给它们分别换上不同的偏旁,并说说这些生字可能会跟什么有关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表示声音的“哇”,表示动物的“蛙”字,表示树木的“桂”字……这样就使学生的识字由一个到一类,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的识字素养。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机械识字的方法,注重将学生的兴趣、智慧、情感等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叙事性课文。一般情况下,许多教师对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致内容是什么就算完事,而很少有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对叙事性课文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呢?  一、关注课文情节  叙事性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夸张,有的离奇,有的平淡……教学叙事性课文的时候,从故事情节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厘清文章的脉络,还可以使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呢?笔者本着以课标为准绳,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目的,从预习作业到预习考试,从预习考试到“裸书”预习,几经实践,不断反馈修正,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借助卡片预习  卡片分A、B面,A面单元预习,B面课文预习。单元预习8条,遵循“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的原则。B面课文预习12条,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
习作不是有些教师口中常说的“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心中之意向口中之言转换的过程。当下,很多学生之所以在习作时表达不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一直都是以教学写作、教学表达知识为目标,将原本充满思维挑战的习作过程,演变成为了简单的告知,学生更多的是以零散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结构化认知。在统编本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过程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能的实践运用上,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人教版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的训练,那么,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静思默想,批注导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
统编本教材倡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家长的指导提供了准确的发力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正确的实施方式,进而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一、基于学生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在阅读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由学生确定,这样他们才能够始终保持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了上百篇的课文,但语文素养却鲜有提升。学生认识了字、词,学会了造句,却不会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到底该怎样教?教哪些内容?教到怎样的程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当突破教材束缚,进行整合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学习课文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讲究阅读策略,为的是给学生“学会阅读”而搭建脚手架。在具体篇章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所学在课外显现实效,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螺旋式的提升。  一、从“单篇阅读”的教学中走出来  统编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文学样式,这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实施阅读策
对于古诗而言,其写作年代和我们相距较远,不管是生活环境、思维特点,还是作者的语言习惯或者语言表达,都和当下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天生爱玩,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古诗的悠远意境和内涵,所以,古诗教学始终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随堂练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借助插图,引导想象练笔  在教材中,很多古诗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就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拼音学习的潜能,通过情境图、玩游戏、读儿歌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