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国宝露峥嵘 缘何瓷器无影踪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典礼”于6月20日在北京举行。春秋早期秦公壶、清沈铨《百鸟朝凤图》卷、清棋谱《渊深海阔》手稿、近现代岫岩玉龙床、当代大型檀香木雕《瑶池集庆》、清朱金木雕照壁从13329件藏品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称号。至此,历时两年的民间国宝评选活动尘埃落定。然而,令专家和收藏界始料不及的是,民间国宝中竟没有瓷器和古钱币的身影,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国宝评选过程中瓷器与古钱币的报名数量分列前两位。
  这个结果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两个民间收藏大项。瓷器与古钱币从报名初始的数以近万计,到评选结果揭晓时刻的销声匿迹,问题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
  透析此次评选过程,藏家们拿出的近万件瓷器,动辄标榜为宋代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而经过专家仔细的鉴定研究之后,发现赝品占绝大多数。古钱币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这些从“战国到清代”的各类钱币在专家评委的法眼中原形毕露。
  赝品盛行,造假成风已经成为收藏领域的重大问题,收藏界也开始重新审视民间收藏的持续升温。很多收藏者抱着“捡漏”的心理,幻想着一夜暴富;有的投入巨资搜罗“国宝”,在面对着林林总总的所谓国宝时,往往盲目多于冷静。当这些盲目的收藏者竞相买假的同时,也给造假带来了市场。瓷器和古钱币一直是收藏的热门,往往成为造假的多发区。多数藏家毕竟不是专家,在面对林林总总的藏品时,经常错将赝品当作珍品收藏。
  另一方面,此次评选让专家和藏家也意识到品鉴队伍的混乱。很多藏品,如造假多发区的瓷器和古钱币,很多报名参赛物品甚至附有专家的鉴定证书,最终难逃多名评委的法眼,归于赝品的行列。
  盛世收藏,更需要一个公平和诚信的环境,赝品盛行会严重影响藏家和爱好者的积极性,进而产生消极效应。专家和评委们认为,收藏市场秩序已经到了亟待整顿的地步,正确的收藏理念也急需正确引导。在《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这次民间国宝评选中,暴露出部分问题的同时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在国宝级文物脱颖而出的时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民间收藏的重要性。以往,专家认为民间无国宝、无真品的观点,在六件毫无争议的国宝面前不攻自破。
  《百鸟朝凤图》卷,由清代花鸟画巨匠沈铨创作,工笔重彩,长约7米,所画禽鸟约三百只,有凤凰、孔雀、鹰、仙鹤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所画树木花卉,有松柏、梧桐、杨柳、桂树、桃花等,并衬以四时山川景象。画卷题材新颖,视觉上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专家认为,沈铨的作品各大博物馆藏了不少,但这样精美、保存完好的长卷并不多见,尤其收藏在民间,更为难得。1975年藏家以人民币180元在琉璃厂北京市文物商店购得此画,当时的价格相当于10张齐白石的画作。现在有人出到2000万美金,藏家仍不肯出手。
  晚清玉床,由同一块玉矿中碧绿色岫玉制成,共用玉料4吨多,长3.05米,宽1.65米,高2.80米。该玉床共计有20余件大件和数百件小块玉零件,如果是10名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来打磨、穿孔这些玉石,也需要3年才能完成。其造型为晚清家具小开门款式床,清宫金銮宝座的龙纹和花卉为饰;花板镂雕题材涵盖了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等各式传统纹样;床前垂挂玉质宫灯,一对清宫玉香炉侧立两旁,雕工精透,美妙绝伦。专家认为,体量如此巨大、纹饰如此精美的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应占有一定地位,因此毫无争议地胜出。
  秦公壶,由收藏家徐先生花重金从海外收购,最近回流祖国。该壶高42.3厘米,系春秋早期青铜盛酒礼器。该壶形体硕大,形制庄重,纹饰瑰丽,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方壶的口沿内壁上,铸有铭文两行六字:“秦公作,铸尊壶”。经专家认定,此壶乃秦国一代国君铸造的礼器,也是现知极少数由西周最高级别地方诸侯自作的青铜器。秦公壶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早期历史、秦系文字的演变、秦国青铜风格的形成,均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
  在此次民间国宝的评委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占六成以上,并聘请文怀沙、孙轶青、耿宝昌、杨伯达、罗哲文等文物大家担任顾问,在评选过程中确保了评选的公正性。“民间国宝”既是“国宝”,又具有源于民间、为民众所关注的特点。基于此,在注重文物价值、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应考虑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欣赏习惯,为群众喜闻乐见等因素。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民间国宝的评审标准,核心是宝物应达到《国家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之“一级文物”的标准。此外宝物还应具有构思独特、工艺精美、内涵丰富、生动有趣、品相完好、传承有序等特点。专家评委们一致认为,这六件“民间国宝”相比馆藏的国宝级文物毫不逊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首届民间国宝评选结果揭晓的时刻,我们为民间有国宝、有真品欢呼雀跃的同时,不能忽视在评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民间国宝的评选也是一个契机,它让人们开始关注民间收藏,关注国宝级文物。通过这次活动,收藏界达到了共识,无论是博物馆中的国宝还是民间的国宝,都需要全社会去关注,去保护,使宝有所藏,宝有所管。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指出,我国民间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的珍贵宝物,收集、展示这些民间国宝,宣传、挖掘其历史内涵、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更为重要的是,收藏领域赝品盛行、品鉴队伍混乱的问题又一次暴露于世人面前,人们开始意识到收藏市场秩序的整顿已经迫在眉睫。 (原载于2007年6月22日《北京日报》14版)
其他文献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辖原州、西吉、隆德、彭阳利泾源等县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独特。由于地处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聚汇之地,是关中通往西域的要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古代有一种名叫“封泥”的器物,它虽不属印章,却与印章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只是与印章的质地以及作用有所不同而已。所谓“封泥”又名“泥封”。古时,人们为厂保密需要封缄,其方法足先把简牍用绳子串连卷好,在绳端成交叉处加枪木、封以粘土,盖上印章,作为信验,以防偷拆,封发物件,亦常用此法,与今日的用火漆封缄相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菊的栽培发展    菊是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传统花卉之一。由于它抗干旱耐寒,即使在环境恶劣的荒山野岭中也能茁壮成长。所以,菊比梅、莲更朴实可爱。   《礼记·月令篇》中记载:“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豺乃祭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菊已是秋天的代表花卉。根据历史资料可知,汉代菊花已在家庭中大量栽培,甚至入药,并于唐代培育出黄、紫、白三色。宋代曾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
期刊
白色铁门里的藏宝室,令我们大吃一惊。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照壁。这件稀奇的宝物名叫“嘉庆朱金木雕照壁”,它高3米,宽4米,厚1.5米,照壁中间是一块写着“积善流庆”四字的金地牌匾,在牌匾两边各是一块刀枪人物牌,四周还装饰有盘龙柱。  与以前我们节目讲过的九龙壁、铁影壁不同,这座散发着金光的照壁没用一砖一瓦,而全部都是用香樟木拼接而成。匾额上的四个大字,更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亲笔。整座照
期刊
2007年6月2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00多人齐聚一堂,随着主持人宣布“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典礼”正式开始,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站在颁奖台一侧的高玉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他心中百感交集,两年来的筹划和努力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率领的团队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搭建大众收藏的平台    最初产生举办“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的想法,应该追溯
期刊
“诗意画”是描绘诗中的景物和意境、抒发个人情怀的画作。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嵇康的诗作画,感受到“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雪诗图”云:“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归。’时人多传诵之。段赞善(官名)善画,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写之,曲尽潇洒之思,持以赠谷。谷珍领之,复为诗寄谢。”在艺坛留下一段佳话。历代有不少画家因名篇佳句拨动心弦
期刊
■咸丰雕花当五百大钱    该泉直径6.4厘米,体积较大的咸丰雕花钱近年少见。  钱为红铜质,宝泉局铸,钱文为双勾书体,正背钱肉部分为佛教八宝图案,穿为重好,正背边廓为回文等三道装饰花纹,满文“宝”字出头。  此钱虽有磨损痕迹,但品相上佳,为官铸庆典吉祥币中之上品。  (重庆:湛徐藏品)    ■铁(空首布)      此品为近年河南出土,辗转流至西安。  其形状,部中空,周边范线清晰,与已出土之
期刊
从乐山市区出发沿岷江东岸逆流而行18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西坝镇。  西坝镇与五通桥隔江相望,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离镇不远有著名的桫椤峡谷,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岩崖峥嵘,溪水淙淙,特别是遍布峡谷中的古老生物——桫椤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桫椤树与恐龙同代,已有两亿多年的生长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远古生物的活化石”。5万多株桫椤树密布在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
期刊
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市场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古玩书画城)足以经营高端珍品古玩和中国名家书画为主的大型古玩书画市场,由蜚声国内外的大型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北京古玩城集团有限公司和京城著名房地产企业北京筑博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袂打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国内元青花热如日中天,民间收藏家对于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元青花,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特别是对一些“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既不可轻易肯定,亦不可断然否定。为了深入探讨元青花的时代生产背景和社会功能,这里介绍一件鲜为人知的元青花瓷器,以读者。    一、器物简介    该器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图1),其来源已不可考,只知道是来自1901年的捐赠品。全器呈半球形,中空,近底处有一莲瓣形小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