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rr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仪,篆书作“儀”。《说文解字》说:“从人。义声。”显然这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又说:“仪,度也。”这样看来,“仪”是“人之义”,即作为人该有的法度,既不能偏,也不能倚,要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是美的、好的。先从“仪容”说起吧,我总觉得它要比“容貌”来得端庄美好,是刚刚好的那种。而“仪态”呢?是指仪容与姿态,乃至风度。有一个成语“仪态万方”,是张衡造出来的,他的《同声歌》里有“仪态盈万方”的句子,说的是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美得无可挑剔。然而我却觉得有点过了,总担心有“繁华落尽君辞去”的时候。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对天地万物,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礼仪”这个词由来已久,到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礼仪了,这当然是好事!它是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为了表示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也应内化为一种心灵诉求。但过分了也不好。如有些职场人士接受过严格的礼仪培训,看起来似乎是有礼貌的,却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他的微笑就变得很难看。
  礼仪可分为“礼节(仪节)”和“仪式”。一般来说,礼节是个人性的形式,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譬如磕头、鞠躬、拱手、寒暄,以及我们今天的握手、拥抱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迎宾仪式、结婚仪式、丧葬仪式、祭孔大典、奠基仪式、落成典礼等。无论礼节还是仪式,每一样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就让人感到不适或流于形式,甚至恨不能吐槽一句“恶心死了”。礼仪的适度,是心灵的外露,是教养的外显,《孔雀东南飞》里兰芝自诉“十六知礼仪”其实是说自己本是有教养的女子。
  在学校,升旗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某日我乘电梯,正好赶上升旗,走出电梯口,仪式未完,便毕恭毕敬地立在电梯口,继续这场仪式。我的行为大概影响到了离我不远的一个女生,她本是坐在长椅上看书的,后来也起立了,加入这场仪式。上课仪式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可是,一旦不往心里去,懒洋洋地应付,流于形式就糟了。
  特别想说说婚礼和遗体告别仪式,将这两个扯到一起,似乎有点让人感到不适吧?可是,不必忌讳!请看,咱们这地方的婚礼上,父亲将女儿郑重地委托给新郎,新郎、新娘给双方父母敬荼,伴随着深情的嘱托或亲切的称呼。这樣的仪节我是很感动的,一点也不做作,因为这是在见证生命新里程的开启!曾和一君子约定去往殡仪馆吊唁一位英年早逝的同事。没想到他和我一样很愿意参加这样的仪式。因为这是阴阳两隔之间拥有生命与失去生命的最后的告别。这一点,我在父亲辞世的那场仪式上体会得尤为深刻,生命来去之间的庄严与肃穆,就通过这样的仪节典礼让人体验得真切,乃至由此升腾起某些关于生命的哲学体认与思考。
  有个新一点的词,叫作“仪式感”,由“仪式”而“感”,注定是适度的“仪式”,并且要“走心”。走心了,才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不只是生存。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喝茶……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穿着黑色小礼服,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早餐只是面包与热咖啡而已,霍莉却宛若赴一场盛宴。
  霍莉以她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身的赋予。就在于走心。如果失去这一层面的话。那么日复一日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的生活节奏似乎越来越快,甚至杂乱,甚至无序。甚至喧嚣,以致沉沦。这时,请放慢脚步,给它加入一点走心的仪式感,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庄严,灵魂就会有安放的地方。
其他文献
“许多许多年以前,晴朗的一日白昼,众目睽睽,浮城忽然像氢气球那样,悬在半空中了。头顶上是飘忽多变的云层,脚底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悬在半空中的浮城,既不上升,也不下沉……”  三十年前,西西创作《浮城志异》时,正值中英公布联合声明,香港确定回归祖国,但香港的具体前途未卜,许多人既担心,又无力。敏感而纤细的西西,用超现实的笔触记录和反思着她所观察到的人们:不想触碰政治,但又面对着巨大的政治问题;上层思
期刊
初中前的每个寒暑假,我都和外婆一起过。外婆独创的一门手艺——千子汤,伴随着我的童年。  那时的我,早晨睁开眼睛,轻轻推开房间的木门,便好似能拥抱整个世界——一望无垠的田野,稀疏的几户人家,若隐若现的远处的山。前院的小木桌上放着一盆热腾腾的千子汤。它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有红薯粉的清爽、鸡蛋花的淡雅、咸菜的香,当然,最重要的是昨晚剩下的青椒炒肉的余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晨之养在于汤。  上初中之后,再
期刊
一条大路吸引令你头晕的最初的方向  那是你的起点。云朵包位你的头  准备给你一个工作  那是你的起点  那是你的起点  当监狱把它的性格塞进一座城市  砖石在街心把你搂紧  每年的大雪是你的旧上衣  天空,却总是一所蓝色的大学  天空,那样惨勾的天空  刚刚被拧过脸的天空  同意你笑,你的胡子  在聪明地吃饭  当你追赶穿越时间的大树  金色的过水的耗子,把你梦见:  你是强大的风暴中一粒拳曲的蚕
期刊
8  如果总有人赞美我,如果我也有良好的家境,如果我也有美丽的容颜,也许卑微就不会无尽地环绕我,也许欲望就不能吞噬我。然而我都没有,所以我才羡慕你,所以我才要更加努力。因为我要比你多花好几倍的努力才能追上原本就站在半山腰的你。  高一11班的男生比女生少了11个人。这个男女比例在报体育赛事的时候很成问题。谢培民在教室里拿着一张报名单来回走动,有实力的选手不用劝就直接报名了,看着体格不错的也被自己死
期刊
“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地方有灯光了?”  “我什么也没有见到。”  “我们该离目的地不远了吧。”  “是啊,可什么也没有听到。”  “你好好看看。”  “我还是一无所见。”  “你真是个可怜虫,伊格纳西奥。”  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影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从
期刊
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凉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  霎时间,我觉得非常神秘,为什么一个平常人的影子在凌晨时仿佛一张网,塞得街都满了,我惊奇地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缓缓走来,他的腳步零乱
期刊
大约400年前,日本的战国时代有一位枭雄领主,他从日本中部的小地方崛起,一步步改革制度,东征西讨,逐渐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霸主大名。但他不满足当一方霸主,想更进一步统一日本。此时,他所信任的部下却背叛了他,并趁他轻装转移时,率兵围住了他借宿的寺庙。当他知道属下背叛的消息后,他跳起了他平生最喜欢的幸若舞《敦盛》,缓缓唱道:“人生五十年,即便是和天界最下层相比,也宛若梦幻。一度侥幸得生的人,焉有不灭之理
期刊
郁达夫用饱蘸情愫的柔毫,于故都的天地中细腻地描绘出“秋的深味”。其富有个人特质的情感世界,在这片秋色中被缓缓展开。“清”“静”“悲凉”,这“秋的深味”亦可看作人生种种况味的折射。“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这更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这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的感觉:“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秋景的
期刊
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  满地的落叶,顾影自怜的模样都似曾相识  半山腰的茅屋,可以临窗望月  亦能彻夜听雨。我想要说的,无非是  ——午后空寂,余声点滴  所有的花朵正在流失  而你爱我。神也明白  荐诗/纳兰  看到诗的开头“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被“引领”一词吸引。有引领多好啊,恰如拥有尽责的牧羊人,羊可以心无旁骛地吃草。诗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看落叶,也是自身情绪和心
期刊
从小到大,外公给了我无数的感动。  外公一直住在老家,我们只有过年过节放假时才回去。走在楼梯间,就可以听见外公家“咚咚”的声响。一听到这声音,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外公的身影。外公在厨房,挥着一把坏了柄的刀,剁着砧板上的鸡。鸡的个头不大,皮色金黄,鸡头轻轻地插在翅膀窝里,一副安详的样子。外公会先将鸡腿、鸡脖、翅膀砍下来,再将剩下的鸡肉分为等大的几块。外公下刀又快又准,砍刀落在案板上的震动,有规律地伴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