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写作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这对于生活在城区的孩子来说较为容易:他们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学校教学条件先进,可以上网了解、查找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晚上能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市,节假日可以看到美丽的公园,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相比之下,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生活空间和知识空间。因此,农村孩子视野较为狭窄、思维相对闭塞。
  如何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走出没事可写、虚假编造的怪圈?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好的素材和灵感就在学生身边,《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开发已有的丰富资源,并对其加以利用 。
  一、开放选材,在欣赏中看自然
  城市的学生有见识、有主张,头脑灵活、知识面广,是因为他们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接触各种信息的机会较多,这是农村学生最缺乏和羡慕的。可是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波浪似的稻田,清幽的树林,展翅翱翔的飞鸟,波光粼粼的河流,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村庄。这些就是学生们的乐园,是学生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最好的舞台;也是学生观察、写作的鲜活的对象。“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所以,我们不妨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欣赏家乡独特的美:田野、湖泊、菜园、新居。如此既增长见识,又陶冶情操,同时还积累了写作材料。
  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进一步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对于水乡人来说,以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家乡的小河,清澈见底,鸭鹅戏水;家乡的小桥,造型优美,历史悠久……这些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材料。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时节里欣赏古城的水乡情韵,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下水嬉戏:游泳、打水仗、抓鱼虾……在习作中赞美家乡的美景,抒发心中的感受,是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而在城区已经不容易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而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原来家乡真的富了、变了,要以小见大。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乡村的拆迁,一座座整洁的农村别墅在春风里荡漾着生机,一批批新建的工业园区繁荣了农村的经济。观察农村的变化,观察农家园,描绘改革开放后的家居美,能够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体验生活,在劳动中领悟真谛
  让学生在劳动中交流情感、领悟劳动的艰辛,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虚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相比较于城市来说,农村体力劳动要多许多,家里有家务,地里有农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许多农村学生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读书、完成作业,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不切实际,写不出真情实感。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参加劳动更能为作文提供真实的素材,学生对自己参加过的劳动肯定有很真切的记忆和深刻的体验,把这些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写到作文中来,这样的文章比那些矫揉造作的文章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写劳动,就要让学生去体验劳动,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劳动中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只要我们把社会生活作为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直接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就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做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充分发挥个性思维的独创性。这比课堂上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
  三、参与习俗,在玩耍中陶冶个性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房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等都可作为写作题材。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也可避免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学生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
  农家人性格淳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如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在天气晴好的七八月份,家家户户晒稻谷,此时各条马路上、晒谷场上都是金黄的稻谷。这边帮忙扛袋子的,那边帮忙翻整稻谷的,还有小孩帮忙赶鸡鸭的。特别是下雷阵雨的时候,只要在家的都倾巢而出,帮忙抢收稻谷,此时的晒场上热火朝天。这种情景,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在城区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的信息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一下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农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这些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而很多恰恰也是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节气,让学生写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如《清明踏青记》《学包粽子》等。当然,民俗文化在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庸俗、不健康的内容,对于这些,教师应该清楚地教学生注意区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农家孩子的童年是纯真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摄取记忆中难忘的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师传授、布置,学生被动接纳、应付。作文教学过多地强调确立中心、选择材料和确定体裁、结构等。学生在没有感情冲动和写作欲望的情况下开始动笔,东找一点、西寻一点来填补老师确定的作文思路和模式,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缺少灵气和真情。农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富庶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寻找美、发现美,学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成功的标志。
  
  参考资料:
  1.罗丹《罗丹论艺术》,新华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戴明燕、王祥红《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司琼芳《让思维展翅,越飞越高——充分挖掘农村资源 拓展学生习作空间》,《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4期。
  5.《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渐渐长大的孩子心里渐渐有了很多想法,他们不愿对家长说,不愿对老师说,甚至不愿对同学朋友说。他们把心里话放心地倾诉给了我们,而我们有责任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听听孩子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窗口,很被家长重视。有的家长借孩子的光受到表扬,自然沾沾自喜;而有的受了孩子的“株连”,被班主任委婉批评一顿,回家免不了要大发其火。上
一、案情2003年7月,甲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甲事务所)接受方圆公司委托,对该公司的整体资产进行评估。甲事务所采用割差法(即以收益现值法整体评估的总值与采用其他方法评估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又称英特网,它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网络上的几万个开放式数据库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涵盖的范围涉及了所有领域。国际
我年近七十,是一个身为爷爷又曾是教师的人。而今,孙儿、孙女及外孙儿、外孙女,均已上学读书。分别住在城镇、农村几个小家庭里。退休之后,总忘不了长者的责任,教育引导孙辈
全区历史学科优质课评选及展示活动于2011年9月21日至10月13日在银川市举行。评选展示活动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我区历史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提高课堂
新课程标准关于七至九年级的阅读要求共十五条,着重强调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词语的意义色彩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时说到,大量本来属于资源租的东西在其他国家都被政府收走,并转移到居民
伟迪捷(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作为产品标识行业打码、打印和标识产品,以及墨水和溶剂、配件的世界一流生产商,推出了适用于Videojet Data Flex®和6X00系列热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