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教学在课堂中运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上如何将知识艺术地传授给学生,除了教师具有的扎实的基本功外,机智的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它不仅让你的课堂锦上添花,有时会弥补课堂的缺憾。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铺垫法。铺垫是为下步工作做准备的,犹如长跑前的热身运动,否则形同虚设,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巧妙运用铺垫教学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有幸聆听我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讲授课文《卖鱼的人》,文中那个卖鱼的和众多买鱼的都讲诚信。为强化诚信教育,贾老师在“诚信”上大做文章,他在黑板写上“诚信”一词,接着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贾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回答问题。从正面上说,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待人真诚”“说话算数”……从反面讲,学生答“不骗人”“不哄人”“不虚伪”“不挂羊头卖狗肉”……用成语解释,学生答“言行一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然后要求学生用上比喻给“诚信”造句 ,比如“诚信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奇怪的是让学生将说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结果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一片,答不就回答呗,干嘛还写下这些呢?正当听课者乃至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时,贾老师“亮了剑”,要求学生围绕“诚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可以用黑板上的词句。噢,原来如此!贾老师分明用的是铺垫法。这一铺一垫,学生写来就“有米下锅”了。
  擦拭法。登台讲课,自然少不了板书,有的黑板密密麻麻一片,一届下课教师往往把板书内容晾在一边,便挟着课本扬长而去;有的边写边擦,很是随便。殊不知,擦与不擦,很有学问,大有讲究。巧妙的擦拭,被擦拭的板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而显示教师的匠心独运。不妨再举贾老师教读《卖鱼的人》,待学生写完关于“诚信”一段话,一一展示后,贾老师是这样结束课文的。他拿起黑板擦,针对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老师及学生的板书,边问边擦,他对着黑板问:“‘诚信’的意思……”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学生每回答一项内容,他就随手擦去。当黑板只剩下老师写的“卖鱼的人”“诚信”内容时,贾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干什么的?”學生答:“卖鱼的。”贾老师随意擦去“卖鱼的”三个字。贾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诚信”一词,又问:“这个卖鱼的人对待买主是抱着一个什么字来着?”学生答:“‘诚’字.”自然“诚”字又被擦去。黑板只剩下“人”和“信”两个字时,贾老师又拿起黑板擦擦去“信”字,他边擦边说:“一个人言而无信,能算真正的人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啦!”黑板上最后一个“人”字,在学生回答声中被贾老师“消灭”了。正值黑板黑茫茫空无一字时,下课时间好像与贾老师事先有个约定,竟然到了。在下课清脆的铃声和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啧啧叹服声中,贾老师拿着课本欣慰地走下讲台。贾老师擦去的看是粉笔字,擦不去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的深刻印记,擦不去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洗礼的精彩场景,真正突现贾老师这位特级教师的独特一面。
  出错法。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是言传身教,都要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正如谎言有善意的一面,高明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意出错,不怕出丑,恰恰体现教师的机智,当然,出错的内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这种以“错”制“错”法,目的是让学生最终不会出错。一位语文教师教授《孔乙己》生字新词时,有意将“咸亨酒店”中的“亨”字写成“享”字,字一写出,学生立马“口诛笔伐”:“老师,老师,‘亨’字写成‘享’字啦!”老师故作惊讶状:“啊!错哪啦?”学生又重复一遍。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加深了对“亨”字的印象,因为“亨”字与“享”字只有一笔之差。
  应变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毕竟课堂变数大。当教师处于尴尬无法收场时,变色龙的功能不可小觑。在下去听课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位语文教师讲授修辞手法,当讲完排比、反问、夸张、对比、对偶、设问手法将要布置练习时,一位学生忽然站起大声道:“老师,还有比喻修辞手法没有讲啊!”是啊,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怎能不管不问呢?肯定是老师忘了。可这位老师并没有实话实说,大脑灵机一动:“噢,这位同学说得对,比喻是没有讲,因为比喻是同学们最熟悉的,运用最多的,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讲。”这位老师机智的做法,给本来出现漏洞的课堂,打了个精致的补丁,浑然不见修补的痕迹。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地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小學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中采用了“自学—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并在自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做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较好,本文就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笔记,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自学过程中蓝笔作记  在自学环节中,笔者根据教材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构建概念图的能力,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基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新授课及复习课类型,就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概念图 遗传与进化 生物学  新课程标准之下,普通高中生物学第一个课程具体目标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
期刊
由于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现代生命科学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现代高中学生必须了解和应用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因此,新课标依据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将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之一。  一、模型和模型方法  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在提出机体系统论概念的同时,主张用数学和模型方法研究生命现象。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
期刊
一、常见初中英语“学困生”不良学习心理:  ①自暴自弃心理。②急于求成心理。③矛盾心理。  二、采取的措施  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学习兴趣性。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的“学困生”。为重新激
期刊
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语文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要让学生“动”起来,形式是多样的。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让学生“动”起来的  一、以情境引入,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
期刊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是幸运的:每年有近3个月的假期时间供我自由支配,徜徉于山水花草间,感受大自然的洗礼;日常工作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也是一册册书了,可能是一本读者文摘一本教科书,一册教育文论……你看,人生路上最难取舍的两样,都让做老师的占齐了,我们有何理由不感到快乐呢?  作为80后的我站在校园里,我聆听到的全是爱的音符,老师
期刊
我深深记得这样一句话:“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
期刊
我校实施“导·探·伸”新课改已有三年多时间,我们2015级数学备课组积极践行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探究性问题设计的原则  探究性问题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②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③选择性原则 探究性问题设计要有选择的选取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登上月球》这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教科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探索未来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网络及
期刊
说到提问,人们不禁想起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具有很高的提问艺术。他常常用一些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他往往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用一些创造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教学实践表明: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