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做人不作弊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容易波动,自我评价方式不明确,加上教育手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易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错误行为,如考试作弊等.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部分学生产生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教师高强度训练学生,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面对众多科目、众多考试,学生应接不暇,只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科上,而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则暂置一旁,在考试中通过作弊来应付老师.
  有的家长和老师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期望只体现在分数上.他们认为分数越高,学生成才的希望越大,学校的办学效益就越好,社会声望也就越高.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父母给予的爱、付出的汗水就要用高分来报答.为使自己免遭家长责备,学生千方百计地取得高分,在考试中面对考卷束手无策时,作弊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由于升学考试方式的作用,以分数为标志的教育评价方式在初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均以此为依据.这样的教学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等于成绩、成绩就是分数的模糊认识.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于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对目标的追求,在考试中面对稍难的题目不是认真思考,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轻率地选择了作弊.
  另外,有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对别人给自己的评价很敏感,但缺乏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毅力,于是千方百计地以优秀成绩获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较高评价,因而会在考试中作弊.
  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对教师来说,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前期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是否符合要求,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从考试反馈的信息中,我们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强化学习动机,进而激励我们不断进取.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充分认识到作弊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水平,不能找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利于提高自己.平时要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分析作业中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失败的原因.尽量多和老师、父母沟通,这样可以减小学习压力,面临考试时也不会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某个同学学习较差,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大家应当帮助他提高知识水平,而不应通过作弊帮他取得“理论”上的高分.
  
  (湖 北王建新 漫画)
  
  【责任编辑:潘彦坤】
其他文献
<正> 作为当代日本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化研究近年来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探讨日本文化研究的有关问题,必然要涉及它的总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教学形成了以教师和课堂灌输为中心的格局。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转换教师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For a l
引言1.本演讲的目的旨在从法的理论和实践形态方面简要勾勒出作为西方法文化支柱的三个法的基本理念,它们分别是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和立宪主义。我不准备叙述它们各自的
记得一次在伦敦街头为打道回府而购买物品,在英伦友人的陪伴下选中了一个Nike牌的双肩背包,付过钱我随意问了一句“:这是真Nike还是假Nike?”友人对这个问题大惑不解,问“:他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式逐渐兴起。网络文学指的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发表的文学作品,创作主题通常是网络作家和网络写手。总体而言,网络文学是平等的,每个
在新的时期,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国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迎来了因为教育“百花齐放”的好景象,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二。 In the new era, Chi
小刚生病在家,没能到校上课. 晚上,小亮去看望小刚,并带去了自己的数学笔记.  “小亮,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什么新内容?”小亮一进门小刚就问道.  “我们学习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节,李老师引导我们探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小亮答道.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快说说,怎么回事?”  “这个公式是这样推导得出的.”小亮边说边在练习本上画出了图形(如图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连(n
我是留级专家我3岁开始在香港读小学一年级,由于太小了,升不了级,只能留级。6岁逃难到大陆,在一个地方念四年级,跟着跳上初中,也是因为年龄问题,又跌落到小学三年级。后来到
近年来医疗事故纠纷的增多,艾滋病、“非典”疫苗的研制和临床实验,以及全球禽流感疫情的出现,为我们提出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紧迫要求。我国现行医疗事故责任原则力图通过
引入瞩日的中国“文化热”,从1984年兴起到1989年夏季,大约五年的时间,也许可以算作一个阶段——新时期文化运动的最初阶段。今天,冷静地反思一下刚刚过去的那个兴奋与忧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