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斥到接纳:《董生与李氏》的成功微探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仁杰的《董生与李氏》是一部取材现实题材小说但却古意盎然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以来创作的剧目中“几乎无可挑剔”的“罕见之作”。本文以该剧的情节设置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剧中人物行为背后的动力,结合当代戏剧发展的问题,探讨该剧大获成功的原因,以期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 键 词: 封建礼教;人性;梨园戏;古典美;继承传统
  一、有悖伦常的情节设置
  《董生与李氏》的主要情节大体上是“老夫少妻”中的丈夫在弥留之际放不下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担心她移情再醮,故于临终前托付一“老实人”请他代为监督并定期到坟前汇报妻子守节情况,若妻子行为于贞节有悖,可代为执行家法,但最终监督人与少妻之间却发生监守自盗的故事。以喜剧收场的《董生与李氏》,就故事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而言,他们的结合显然是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若只是单纯的女子丧夫再嫁的情节,在戏剧作品中也并不少见,但是在王仁杰笔下,与寡妇李氏结合的董生明明是最笃信儒家文化,最维护封建伦伦理纲常的私塾先生,这样老实巴交的人最后却做出冲破彭员外鬼魂阻挠并与李氏结合的决定,一定是给观众以很大冲击的。董生此举令人瞠目的原因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是董四畏其名不仅得于孔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贤人之言”,更因为他“畏妇人也”,由此可知他定是熟读儒家经典,恪守儒生节操,亦可知他是一个敬畏顺从上天意志、王公心意、圣人箴言的人,这样的人岂能作出有悖伦理纲常的事来?二是彭员外临终托付董生之时,董生两番推辞,理由是日探夜窥,密察李氏行止之事在他眼里看来是“鸡鸣狗盗所为”,这样在乎个人清誉的人就更能担此重任,断不会做出有辱个人形象的事来。三来这董生虽然两次婉拒,但彭员外已命人将前年董生葬母所借银两的拮据付之一炬,且去时手持委托状尚不瞑目,无论是出于对自己欠债未还这不信不义之行的弥补,还是对君子成人之美这样圣言的秉承,总之面对彭员外的临终嘱托,董生他是应也得应,不应也得应。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董生既已答应彭员外所托,想来定不会食言,如此看来,董生确为一可靠之人,是完成彭员外遗愿的不二人选。就是这样一个对封建礼教恪守不违的迂腐儒生,最后竟抵不住女色的诱惑,作出监守自盗的事,这样的反差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二、惬心贵当的情丝内蕴
  既然剧中人物行为于理不合,那么于情如何呢?观该剧可以发现,它是更为符合市民的欣赏旨趣的,贴近生活也是《董生与李氏》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王仁杰有意将剧作的故事背景安排在重视古代,无形中就增大了董李二人最后结合的阻力。
  彭员外临终时叫来董生,使他临危受命日夜监督李氏行止的决定实非智举,他只注意到董四畏是行为规矩的一介儒生,但董生更是一个鳏夫、一名男性、一個人,他有人的七情六欲。李氏亦是如此,她虽然年轻丧夫,成为寡妇,但她仍青春守寡,怎会全无杂念,这样的董生日夜监守这样的李氏,内心岂能毫无波澜?尤其当彭员外死后,孤男寡女,白日相随,黑夜相思,二人心中生命中最激越、最本质、最强悍的人性波澜便会随即汹涌澎湃起来,[1]这样情感是完全符合人情的。二人间郎情妾意的情愫其实在第二出“每日功课”中就初露端倪——李氏在上坟拜祭过亡夫的归途中虽叹“只落得满目萋萋芳草,长随个迂腐秀才郎。空对着断梗飘絮,古道夕阳”,其实这时她的心中已悄然关注其了这个常随身后的“迂腐秀才郎”,接着借由脚痛暂停行路,引得董生相撞也有故意设计之嫌。董生在教学童新知时又下意识的选择了《诗经》中的《卫风·硕人》篇,这本就是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从他陶醉其中的反复吟诵中可见他对李氏的美貌蛮腰、三寸金莲并非真的漠然无视。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李氏渐渐唤醒了董生对自己私欲的关注和对爱情的渴望,接着仆人梅香代李氏送蕴含“流连”之意的榴莲给董生,这来来往往足见二人已经心有灵犀,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这便自然有了接下来的“登墙夜窥”。
  纵观全剧,上场人物并不多,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但剧情发展却一波三折,令人看来饶有谐趣,剧情发展依靠的是“引诱”与“抗拒”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且作者大胆的将发出诱惑信号的一方设定为人们印象中原应矜持守节的女性。无论是在第二出梅香指责董生为“狗跟屁”时,李氏“荒郊野外,正是读书好去处”的开脱之语,还是第三出“登墙夜窥”里,李氏借口赏月故意现于窗前,又在董生摔倒梅香惊醒时故意为他打圆场,都可窥见李氏对董生的情意,也明显是有意引他入西厢。董四畏在梧桐娑影中爬上东墙,聆听着李氏吟唱元人小令,窥探着李氏在烛下“春衫窄窄衬柳腰” 的美态,这时董四畏才发觉李氏不仅有容色,更有才情,被压抑许久的情欲在微醺的状态下已经让他有了“学一个张君瑞”的跳墙的冲动。然而后来的“监守自盗”一出中,李氏待董生以为李氏偷情贸然闯入房中时,才算是正式展开攻势,向董生发出明确的诱惑信号,嗔笑怒骂引得董四畏大汗淋漓,他随即迫不及待的握住李氏的金莲,无畏的脱去那双绣花鞋,此举象征着二人之间再无隔膜,二人遂入房中共赴云雨。这样的起承转合,将人物关系层层推进,也将剧情发展引向高潮,剧中人物发生“监守自盗”的“越矩”行为是合乎人性的。此时的董生身上那种作为儒生应遵守的僵化教法被弱化了,他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得到了强化;此时的李氏好像也不再是需要恪守女训的节妇,反倒有了几分崔莺莺那种为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与母亲斗智的谋略,多了几分王瑞兰为得到光明磊落的爱情无惧世俗的勇气,这样的人物形象不是黯淡无光的,而是光辉正面的。对董四畏这个人物来说,压在他身上最沉重的是古代儒生对自身品格的恪守和对已故邻居的承诺,而对李氏的想法和对自由的渴求则是他的欲望,道德和私欲的激烈碰撞令他心中煎熬不已。到了董生到彭员外坟前汇报夫人“守节无差”的日子,彭员外鬼魂忽现,质问李氏失节之事和董生监守自盗之实,并要求董生斩杀李氏。董生先是俯首认罪,哀求无果后,怯懦的董四畏急中生勇,向着彭员外的鬼魂发出一连串的诘问:“你,你撒手西去,留下夫人为你守活寡,一旦有差池,更以刀剑相加,你仁乎?……你明知她寡,我鳏,竟以怨妇而托旷男,你智乎?”这里堪称全剧最精彩的一幕,董四畏面对彭员外鬼魂的步步相逼,冲冠一怒为红颜,展开激烈的正面交锋,为自己与李氏结合的合法性据理力争,彭魂慑于董生的凛然正气,含愤隐去。此时儒家传统中的五常成了董生的武器,他的一番争辩令彭员外之魂哑口无言。至此,董生的爱欲情感得到实现,道德得到认同,实现了自我的复位,如同经历了一场涅槃。[2]这样两个人给观众的带来的情感体验是真切的、温热的,因此董生与李氏的结合虽然止乎理,但合乎情,合乎人性。   三、有目共赏的戏剧效果
  剧中既有许多设置充满着民间趣味,人物语言又显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戏曲台词的精准拿捏。作者深谙古典文学作品中通过优美意象营造优美意境的路数,巧妙运用许多富有诗意的文学语言,令剧中人物的心境寓情于景,勾勒了一副动人的图画。剧中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且鲜活的。即使是彭员外的鬼魂出现,也不使人有恐惧惊怖之感,董生“不知生,焉知死;不事人,焉事鬼”一席话的有理有据,彭魂一时语塞节节败退的窘迫之态,反倒令原本阴森的鬼魂显得滑稽可笑。另外,剧中还有不少福建方言(如“乜”字的使用),更是使传统梨园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王仁杰的作品中,戏剧冲突大多不是外现的阻力,而是源自人物内心世界的纠结,他也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借由他对于古典戏的依恋和热爱,悄无声息的融入剧中,这也是《董生与李氏》这部新经典之作的过人之处。“临终嘱托”一出中,两个小鬼是奉阎王之命要速速勾了彭员外的魂魄去,原是片刻耽误不得的差事,彭员外却能通过给小鬼塞红包的方式求得一刻宽容,这分明是現实社会中一些小官员收回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的真实写照。第二出“每日功课”中作者也借两名稚童之口,体现了这部古典戏剧的讽刺实时针砭时弊的“战斗力”。两名学童尚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这难道不是对中国社会权钱交易泛滥、斯文扫地之类的沉疴宿疾的批判吗?看似与剧情无关的细节安排,却隐晦又犀利的指出了董生内心犹豫彷徨的症结所在——束缚他的就是圣贤书中教人做君子而不为小人的利义之辩。然而最后董生舍“利”取“义”的决定使该剧主旨峰回路转,没有堕入迷障,选择了古今共鉴的,从而获得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现代感。[3]此时再反观董四畏这个名字,作者在孔子所言“三畏”的基础上又加了“畏妇女”这一畏,而董四畏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在占胜这一畏,当封建礼教最忠实的卫道者也举起反抗的大旗,可见封建礼教中的糟粕已经到了不可不抛的地步。
  作者简介:李玥明(1996.01.23),男,汉族,山西省霍州市,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参考文献:
  [1]卢昂.将传统带进现代——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导演手记[J].戏剧文学,2013(10):39-42.
  [2]刘艳卉.论《董生与李氏》的喜剧品格[J].戏剧文学,2013(10):36-38.
  [3]陈云升.试论《董生与李氏》的创作成就[J].当代戏剧,2012(1):19-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修养,是一门关键的课程。在教育领域发生的全新形势之下,中职美术教学要改变教学重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进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美术教学工作者的能力,让美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说,中职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启蒙他们的美术基本素质,响应国家对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
摘 要: 红色影视作品是中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保存、展示的主要渠道之一。其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新时代下,红色影视作品作为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红色影视作品的内涵和特征、融入高校大学生队伍中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析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大学生队伍中的价值内蕴。  关 键 词: 新时代;红色影视作品;高校
摘 要: 中国古代的魏晋时期,名士们以其清俊通脱的精神品格诠释唯美的“魏晋风度”,可谓是中国当代追求美的时尚男性的开山鼻祖。笔者从社会背景、思想、名士们的审美观念阐述“魏晋风度”当中我国古代男性之美的存在。  关 键 词: 魏晋风度;魏晋名士;男性之美  笔者本着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尊重敬爱,通过阅读大量文学著作及文献资料,了解到在中国古代的魏晋时期,名士们早已以身示范,合力引领着当时的时尚风
《篡改的命》中塑造了四个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形象,农村妇女刘双菊、半农半工的贺小文、打工妹张惠和都市女性方知之,她们的存在使这部小说更加的完整.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本书中所描述的四位性格、命运各异的女性形象,丰富并深化了对当代城乡变迁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命运的认知,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主题意蕴.加深我们对这整部书悲剧色彩的理解,得出悲剧根源之所在,找出形象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引发对当代女性的依附性和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等问题的思考.
艺术设计是各类原创设计的依托,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同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内涵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对学院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与改进.
摘 要: 搭建教学资源库能够很好地弥补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封闭、落后、受时空限制、课程内容单一等缺陷,培养出创新能力强大、实践能力出色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学校跟社会在人才供需对接方面的矛盾。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大意义,接着论述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最后阐述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点。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路径  互联网技术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近年来,网络流行语“X狗”十分流行。基于模因论,从“狗”的词义发展、“X狗”词族复制与传播、“X狗”词族的特点以及“X狗”成功模因的理据分析四方面阐述了网络流行语“X狗”的形成机制,并从模因语言形式的易于模仿、简单易学、能产性等方面探析了它成为强势模因的理据,揭示了该流行语发展变化的规律。
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力量的共同参与。体育作为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课余实践作为高校体育课堂的有益补充,在“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高校课余体育实践育人功能进行分析,融合体育教学,构建体育思政大格局;创建体育思政育人的实践平台;充分运用课余体育竞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提出“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余体育实践的育人模式。
摘 要: 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能让学生在今后社会中立足会注重培育学生专业技能。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中舞蹈教学是学生必修技能,学生通过对舞蹈课程进行系统性学习,可以快速掌握舞蹈教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编排幼儿舞蹈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组织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为日后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要加强学生舞蹈课程建设工作,做好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抗疫精神同属于精神文明,具有高度契合性。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增强教育说服力、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挖掘抗疫精神的基本内容,采取理论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和自我教育法等,切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