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束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三维一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专项辅导和素质拓展,旨在构建以理论教学、专项辅导和素质拓展三个维度的子课程体系,通过三维整合,层层递进,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 三维一体;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3;G4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3.021
  一、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以選修或讲座等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截止到2015年底,部属高校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高校不足三分之一,在研究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高校就更少,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更有不少高校是迫于心理危机事件导致的维稳压力而勉强为之,其效果可想而知。从当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进行教学,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1]。
  一是重理论轻实用。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心理疾病、恋爱与性心理、生涯规划等内容为主体展开,忽视了专业知识在具体生活领域的应用,缺乏对心理技能的应用和心理潜能开发的深度发掘。
  二是重形式轻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课程模式的设计还是课程实施的方法,都应该从系统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拓展其心理素质为教育目的,建构科学有效的课程模式和实施途径。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模式主要是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按健康心理学的知识逻辑来组织课程体系,很少能兼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课程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课程实施途径主要是课堂讲授,课程实施途径相对简单,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2]。
  三是重防治轻发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疾病的预防解决当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必然会导致不少大学生知道不良人格是怎样形成的,不知道怎样去塑造诸如坚毅、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的人格品质,更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心理素质。
  二、 构建“三维一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引起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3]。在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自然受到了各高校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4]。“三维一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理论教学、专项辅导和素质拓展三个维度的子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三维整合,层层递进,实现共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体系以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强调“标本兼治”,即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相结合。因此,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对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专项辅导和素质拓展三个维度的子课程。理论教学维度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项辅导维度是以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其心理特征,提高心理问题的自我觉察能力,以及心理疾病的自我预防能力;素质拓展维度是以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训练、潜能开发和情商修炼等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突破心理障碍的能力,拓展心理素质。通过三维一体相互联动,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目的,如图1所示。
  以课堂讲授方式实施理论教学,让学生从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疾病的预防能力、心理问题自我觉察能力;以工作坊式互动教学方式推进专项辅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心理误区的识别能力;以团体心理辅导方式进行素质拓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障碍的突破和心理潜能发掘能力,培养大学生坚毅、乐观、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5]。构建以理论教学、专项辅导和素质拓展三个维度的子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三维整合,层层递进,构成共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从三个维度的子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内容和实施方法来看,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播为主,其优点是受众面广,知识传播量大且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工作坊式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围绕大学生成长相关的心理健康主题展开,让大学生亲身参与,交流探讨,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问题的自我觉察和心理疾病的自我预防能力,相对于课堂讲授而言,工作坊模式是着重聚焦于某一个受关注的心理主题,对与主题相关知识的学习更系统、更深入,相较于团体心理辅导而言,其增加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部分,做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也获得了普通课堂无法获得的成长体验和应用实践;团体心理辅导则更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和改变,是围绕参与者共同存在的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身潜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管理情绪、时间,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与信任,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6]。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在情感体验和认知行为上的改变,是课堂教学及工作坊等其它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也是三个维度中介入最深、影响最大、治疗和干预效果最明显的环节。   三、 “三维一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播为主,其方式和方法已非常成熟,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前面已有阐述,以下介绍工作坊和团体辅导两种模式的实施方法。本文所设计的工作方式为互动教学,就是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使参与者对理论教学中的主题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团体辅导式教学则是利用团体中人际互动的力量,让参与者对课程中的某个主题进行深度的探讨和理解,加深对主题内容的感受,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在带领者和参与者通过共同约定所营造的安全、温暖、包容的环境中进行的,既能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使参与者通过自我觉察、反思和领悟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一) 工作坊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工作坊起源于欧洲,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30~40人的团体,就某个主题通过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者针对一项或是多项讨论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活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实践教学模式。[7]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这些趣味性团体活动中,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等环节,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交流分享中获得感悟,并将所学方法、技巧内化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我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言论,同时要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不批评,不评价,创造和谐、温暖、包容、安全的氛围,将整个团体朝向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工作坊通常包含前期准备、展示与反思、总结与评价三个环节。在工作坊的前期准备过程中,主要是对所选主题项目进行学习和资料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包括多种形式的学习,工作坊成员以自学为主,查找主题项目相关方面的内容资料,坊内成员合作学习,共同协商工作坊活动的展示内容,编写活动策划方案,教师要监督工作坊的任务进度,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工作坊活动顺利展示在工作坊的资料准备和实践环节,教师要保证及时为坊内项目的进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每一个工作坊都有一次课堂展示的机会,展示时间为以工作坊为单位的一个课时,引导和带动课堂,其中主要环节是呈现心理问题,引发讨论分析。首先在各个工作坊内就某个心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交流沟通,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是各个工作坊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发表建议和看法;最后是教师对工作坊内就充分讨论之内容进行点评总结,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问题得到澄清,从而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工作坊项目展示结束后,参与成员要对工作坊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涉及投入角色矛盾冲突、成长遗憾等方面,从个人和团队两个角度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通过反思活动,每个参与成员完成对实践项目意义的重组。建构每个工作坊要对所研究的实践项目以工作坊为单位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研究,共同合作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不仅仅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领悟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而且通过小论文写作,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某一领域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和系统的掌握,小论文的写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团体辅导模式的实施
  团体心理辅导是基于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柏恩的人际交互作用分析三大理论设计。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其涉及了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发展、学习潜能开发、情感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训练、青春期心理适应、升学就业指导、团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等等[8]。相对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討自我、接纳自我、认识他人、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关系建立阶段、主题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在开始阶段,要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使团体成员有安全感、肯定感、归属感。让团体成员讨论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这个发展阶段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小组产生凝聚力,并且设置目标,包括帮助小组成员建立个人的目标,也包括设置小组的总体意图和各种目标。主题实施阶段中,参与者已经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信任,成员开始融入团体之中,并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他们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成长体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团体互动,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把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练习和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实验场所,以期能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并开始探索和采取行动,在团体的互动中解决自己的问题[9]。在结束阶段中,经过多次成功的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成员之间已建立了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的关系,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结束可能会感觉有些依依不舍,有的还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系列团体辅导要提前几次预告团体活动的结束,要处理可能的分离焦虑;做好结束活动,还要帮助成员逐步摆脱对团体的依赖,团体成员之间可以继续保持联系,以便于互相鼓励,固化团体学习的成果;帮助团体成员整理在小组中学到的东西,记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做出各种计划,把他们在小组中的学习成果内化到日常行为中去。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效果评估。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体参与者主观评估;团体观察员对团体成员行为的评估;团体参与者“预后”的评估。可以通过满意度、压力状况自评,以及根据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相应的观测点进行评估等,以验证团体实施的效果。团体心理辅导与课堂讲授及工作坊相比较而言,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总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无论是理论教学、专项辅导还是素质拓展都无法以单一形式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以三个维度的子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三维整合,层层递进,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才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疾病的预防能力、心理误区的识别能力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最终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乐观、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72-75.
  [2] 薛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特点及其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68-69.
  [3] 兰天.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5):50-51.
  [4] 叶星.高职院校发展服务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09):110.
  [5] 庄濛杰,奚晓岚,王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9):66.
  [6] 潘柳燕,刘惠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走向[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03):540-543.
  [7] 李丽敏,刘宇竹,刘燕.工作坊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智库时代,2018(13):149-149.
  [8] 赵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3):25-26.
  [9]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109.
  (责任编辑 文 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科技应用带来的法律问题研究背景下,从无人船应用法律规制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入手,进行无人船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分析和人工智能治理下国际海事规则路径构建。把国际海事规则的叙事背景与人工智能治理下海事法律规范相结合,论述人工智能治理需建立在技术逻辑与法律逻辑对接的基础上方能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法律体系的建构,力图在丰富人工智能治理理论和具体行业实践的结合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无人船;人工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不同社会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发展政策等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认识和实践,不断实现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成了中国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认识社会发展阶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根据中国发展实际研判各社会阶段特
摘 要: 持续改善政商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研究政商关系质量测度与评价具有特殊意义。基于“亲”“清”两个测量维度,文中构建了政商关系“亲清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对我国政商关系质量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个省市政商关系质量存在明显层次性特征,不同区域间政商关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社会学院“红星照桑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例,着力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路径——以提高学生“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为工具,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发展县域普惠金融是湖南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依据2017年湖南省各县域经济金融数据,构建县域普惠金融指数,发现湖南省县域普惠金融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
摘 要: 康有为所设想的“天下-个人”政治结构模式是其大同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结构。通过公政府对于个人的全方位的保障,个体得以实现独立与自主。这一设想既是对中国传统“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超越,也是对现代民族国家政治结构的超越,建构理想的大同社会。康有为的设想具有创造性、超前性和空想性,值得进一步反思。  关键词: 康有为;天下-个人;政治结构;双重超越  中图分类号: B258;D0-02 文献标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挤出风险”显现,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转型升级格外紧迫.因此,通过运用世界投
摘 要: 该研究引入贴近现实的劳务派遣问题,旨在探讨多元用工形式下中国文职人员性别工资差距的分布及成因。“中国工资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文职人员性别工资差距的分布呈现复杂的组合效应。通过运用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的方法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只有非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水平与人力资本投入显著正相关,且相较女性而言,男性教育投资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都更高且更稳定;此外,非劳务派遣人员在中高分位数段存
摘 要: 南昌海昏侯墓所出土当卢的四神纹饰,与文献记载的四神形象不一致,与汉画像砖的四神纹饰差异也很大,修正和丰富了传统图像志的主题。尽管学者们关于四神当卢图像的认定存在共识,但是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解释却存在严重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做深入的图像学分析。论文指出,当卢中的“鱼”有子孙繁衍之意,并非指代北方之象,宜判为中央之位。海昏侯四神当卢“玄武”或缺位,或出现多种变体,除了四神观念尚未完全定型外,也
摘 要: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在各个国家已经得到普及,并充分发挥其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的特点。同时,在实际数据传输系统中引入VSAT卫星通信技术有助于提升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对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的卫星通信系统展开研究,从其运行机制、基本功能、技术特点等方面出发,进而提出优化配置管理方法、完善运营管理模式、应用用户管理方法等有效优化举措。  关键词: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