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高带外抑制SRR-DGS滤波器设计

来源 :电子元件与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带外抑制性能的小型SRR-DGS(Split-Ring Resonator-Defect Ground Structure)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阶梯阻抗折叠型开口环谐振器,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利用缺陷地结构在滤波器的带外增加了一个可调谐的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了滤波器的高频带外抑制能力.基于以上思路,设计了一款尺寸为42 mm×20 mm的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通带中心频率为2.45 GHz,插入损耗小于1.50 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0 dB,传输零点的频率分别为2.58 GHz与3.08 GHz,使滤波器的-20 dB带外噪声抑制达到中心频率的1.5倍以上,经实物加工测试证明,实际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简述了VDMOS器件制造工艺流程,介绍了其中常用的RCA清洗、SPM去胶、BOE腐蚀、Al腐蚀等湿法工艺,并对相关湿法设备的配置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
为了提高现有清洗机械手结构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通过调研实际工况和有限元分析,对现有清洗机械手进行结构和尺寸优化.通过优化分析,晶圆的脱片和碎片风险得以降低,清洗机械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以经典混沌理论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具有多共存吸引子的忆阻混沌系统.对其进行基本动力学特性分析,设计模拟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同时还探究了该忆阻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运动轨迹同时受到系统参数和初始状态的影响,由此可产生单涡卷和双涡卷两种混沌吸引子,倍周期分岔,周期共存、混沌吸引子共存以及分岔共存等现象.电路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结果基本吻合,为忆阻混沌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一定基础.根据现有理论提出合适的自适应控制器实现了同步,同时辨识出系统的未知参数,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
深入研究美军协同交战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加快推进我军空基信息系统建设十分有益.文中通过分析梳理美军多种典型协同交战系统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协同交战技术重点关注的异构平台资源集成、态势统一、协同机制等三大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给出对我军空基信息系统开展体系建设的启示.
通信业务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有限的频谱资源愈发紧张,如何高效的分配、管理、使用频谱资源是通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调制识别技术是实现频谱资源监测、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无论是在军用还是在民用领域,研究调制识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回顾了调制识别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基于大量国内外高水平文献,分析了调制识别的研究现状,重点评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识别方法,指出当前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调制识别未来发展方向从理论创新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展望.
针对实际作战指挥中网络环境难以保障三维协同标绘的问题,文中研究了在低带宽环境下标绘数据的传输、解译和渲染展示方法,以及系统协同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并设计开发了适应低带宽环境的三维协同标绘系统,实现在异地多用户之间实时同步三维场景和符号标绘,满足异地多用户专家和指挥作业人员协同标绘、指挥和决策需求.经过测试验证表明,该方法和设计的系统能够在低带宽环境下顺畅地完成基于三维场景的实时协同标绘,大大减少了系统对网络环境的依赖.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器件内部的结构、特性和缺陷,使用超声扫描检测方法对器件进行检测.这种无损检测手段中多种的图像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处理工具,可以使检测结果更精确,未来会有更广泛的用途.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技术不但能够赋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确定、不稳定等诸多挑战.首先,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影响;随后,针对技术、军事与政治三个领域,提出了我国网络空间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重点关注方向;最后,从顶层设计、主体职责、人才培养、话语权等四个视角,提出了推进我国网络空间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几点举措.
以2Ti/xSi/3TiC(x=1.6,1.8,2.0,2.4,3.0)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高纯Ti3 SiC2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Ti3 SiC2的反应过程和Si的作用机理,利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制备样品的微区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Si适度过量(1.6≤x≤2.4)时,有助于Ti3 SiC2合成反应的进行,同时S
文中重点围绕如何将军事任务空间中的知识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态这一目标展开,旨在充分运用高阶的知识表示等知识工程理论与方法,梳理其概念内涵首先分析了军事任务的特点,并依据该特点梳理出军事领域适用的知识表达方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表达方式的适用性;最后,通过挖掘提炼技术方法,为军事人员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军事任务执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