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抑郁症多发季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55岁的著名诉讼法学家、中山大学法学院蔡彦敏教授因为抑郁坠楼身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患。
  秋天是抑郁症等多种“情绪感冒”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的情绪又相对脆弱和不稳定,因此希望子女们务必从心灵上多关怀老人。
  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退
  1.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既往有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没意思,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感到绝望,对前途无比失望,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
  2.思维迟缓。抑郁症患者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比以前明显的不好使了”。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痴呆相鉴别。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可表现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说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
  4.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与躯体疾病共病的情况下,自杀的成功率较高。
  5.躯体症状。此类症状很常见,主要表现为:疼痛综合征,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此外大多数人还会表现为睡眠障碍,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
  6.疑病症状。患者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否认或忽视情绪症状,只认为是躯体不适引起的心情不好。对躯体疾病的关注和感受远远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心。
  预防:儿女陪伴、培养兴趣、参与社交
  研究表明,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老年抑郁症的预防离不开儿女们的陪伴,鼓励。
  1.多多陪伴老人。感到孤独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原因是自己不再年轻了,活动的范围也仅限于家里及周围,圈子变得小了,朋友没有这么多了,又或者有些老人失去了伴侣,此时,孤独感更加强烈。所以我们回家要多陪老人说话,说说今天的所见所闻。
  2.帮助老人培养兴趣。老人的活动范围变得狭小后,很多东西都受到限制,生活逐渐变得单调,这个时候多培养乐趣,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是很关键的一点。比如可以去跳跳广场舞,可以聚在一起下棋打牌,另外书法、戏剧、绘画、集邮活动都比较适合老人。
  3.多参与社交。参与社交也是老年人预防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方法,参与社交、多结交朋友的好处很多,可以开阔眼界、心情不好的事情可以交流宣泄郁闷,遇到高兴的事情可以相互分享,老人们都常常喜欢回忆过去,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回想当年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请。
  我们不要以为人到了老年就会心境放得开,变得豁达,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苦闷的,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多陪伴老人,让他们远离抑郁,过一个充满欢乐的晚年。
  相关链接
  关于抑郁症,你不得不知道的10件事
  1.抑郁了,请不要责怪自己。如果你感到抑郁,不要责怪自己,也不要觉得世界是灰暗的,人心叵测、不可琢磨。抑郁是生命成长的必要阶段,抑郁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向内探寻,究竟失去了什么。而所有的失去,都是为了给未来更具风采的内容和更合适我们的人留出空间。
  2.抑郁症的对面不是“快乐”,就像我并没有不快乐。抑郁症的对面是“活力”,是我的身体被病困住了,导致我的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体内的精力好似被榨干了,导致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更何况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点,想开点”的精神调节机制。
  3.焦虑和抑郁总是结伴而行,就像青椒和茄子、培根和面包一样。近50%被诊断存在抑郁症的人同时存在焦虑症;反之亦然。但焦虑和抑郁从本质上是不同的,焦虑往往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而抑郁是源于绝望和无助。
  4.抑郁的人,一般对自己有极其负面的认知。其核心想法和信念是:自己是无能的,不可爱的,也不值得被爱,感到非常无助、挫败。抑郁的人对于别人和未来也全都是负面的,认为周围的人都很冷漠,没有人关心我、爱我,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5.周围人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对于抑郁症中的人十分重要。对于抑郁的人,我们开始会有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攻击、诅咒和伤害。如果有人说自己抑郁了,大家会说,抑郁啥!因为我们对抑郁症缺乏了解,很多在抑郁症中的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6.很多抑郁的人,其实是对自己要求完美的人。人,总是想寻求一个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无底洞,完美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并不存在终极状态。
  7.在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最难跨越的是“接受”这一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当碰到问题时,不再想为什么不行、不能,开始想为什么可以和能够时,生命就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充满快乐和自由。
  8.很多时候,自我毁灭是我们以为自己的困难超过了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这是一种幻觉的假象,当我们深陷痛苦时,就会如井底之蛙,看到整个的天空布满黑云,无望无助。而现实是,只要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有一些支持,方法一定比问题多。
  9.帮助别人,会降低抑郁率和自杀率。人生所有幸福的来源,其实是给予。当你帮助别人时,脑部会产生大量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人的“快乐使者”,负责传递开心和兴奋的感觉。
  10.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慧、力量和爱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有时苦难会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只看到黑暗。风雨是孕育智慧的地方,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了这一点,寻求支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老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今年第8期本刊首篇文章《老人样,什么样》 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文章提出:“老人是一个家族的大家长,具足精气神,如如不动,寥廓高远、海纳百川……世事洞明、通情达理,说话论事,要给小辈儿的‘打样儿’”。老人应“懂得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享受树木、花朵、云霞的无穷乐趣,享受艺术、旅行、阅读等精神上的补给,不自卑,也不自负”。  “老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这个本不是问
期刊
5年来,凌万兵为5000多位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义务拍摄了照片,为3000多名老人义务拍摄了全家福。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凌万兵当选为“中国好人”,并获邀去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他的特殊经历。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李佳明握着凌万兵的手,感慨地说:“你把孝与笑进行了完美结合,太棒了!”  “我这个做儿子的,  真是不孝啊”  50岁的凌万兵,出生于江苏扬州宝应县的一户普通农
期刊
今年8月我第五次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绥中。  我与绥中有“三情”:友情、爱情和乡情。我在那里收获了友情,捕捉了爱情,还留下了深深的乡土之情。  1958年夏,我从辽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绥中第二中学(又名前所中学),一直工作到1963年夏调到海城中学。  5年间,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教师,我带领学生支援春耕、夏锄、秋收,夏天抗旱抗涝抗虫灾,秋冬捡粪积肥挖冬储窖。一年到头,田间劳动占了一大半学习时间。  19
期刊
62岁的王欣华推开家门,看着马路对面的小岭水泥厂,舒了口气,经过4年的维权,她家终于可以搬迁了,摆脱尘土漫天、噪声不断的生活。  工厂改造,小外孙躲进地窖3年多  王欣华的家所在的小岭镇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部,小岭水泥厂是镇上唯一一家具有规模的企业。  这家企业建设于1935年日伪时期。因历史较长,厂区周边形成了企业家属、居民和商铺混杂共存的现状。  王欣华就住在小岭水泥厂的马路对面。她原先也在
期刊
中医谓之“百炼之祖”,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称之“最好的补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咱老百姓常说“百练不如一走”。那么,亲爱的中老年朋友——  千般走法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健身已不止是年轻人推崇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中老年人的追求和时尚。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时分,在居民小区、在城乡公园、在马路人行道上……随处可见中老年人健身的身影。打球、
期刊
看看最近火爆的电视剧《小别离》,再看看家长们的各种“拼”,真感受到家长们的操心无止境。  我身边有许多老人把孩子上学看成了头等大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起跑线焦虑症”是种“传染病”,不但传染年轻的家长,一些已经升级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老人在育儿问题上更是“冲锋在前”。  孙子孙女一出生起,他们就规划好了要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小学和中学。有的花高价进有名的幼儿园,再一路花高价
期刊
退休教师梁女士一年前左小腿内侧出现了一小片红斑,瘙痒。开始她没有在乎,后来右小腿内侧也出现一片。她心想不过是一点皮肤炎症罢了。于是就用一般皮肤药涂一涂,用热水洗一洗。谁知不但不见好转,几个月后出现了肿胀、水疱、渗液等情况,还有扩大之势,奇痒难忍。梁女士这才引起重视,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经检查原来患的是湿疹。用药治疗后有所好转,但结痂后不久又复发。她先后转往大城市的医院治疗,也是时轻时重,出现了皮肤肥
期刊
作者介绍  何公洲,别名野夫,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古装人物画家、教授,《中国衣冠图》作者。画师戴敦邦,书法师欧阳中石。著有《野夫散文集》《野夫诗集》《野夫墨迹》《何公洲画集》《何公洲书画小品集》《米芾书法研究》《于右任书法研究》《孙过庭书法研究》《王锋书法研究》《王羲之书法研究》等。  书法与养生有关联,也能防治疾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话题。  前不久,我与中国社科院肿瘤医院田艳涛教授、武警总
期刊
诊治疾病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双向活动”,能否及早地确诊和正确治疗,不仅取决于医生,病人方面也有责任。许多病人(或陪护的家属)在看医生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某些过失,而这些过失常给诊治疾病造成困难,有时甚至因此而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了解和防止这些过失是十分必要的。  1.病史陈述不清。病史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那些自己越是不能讲述的病史就越重要。不少病人在回答医生询问时,常常本末倒置
期刊
专家简介  王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委员。擅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和教育,血液净化。  说到“慢性肾脏病”一词,大家可能还很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尿毒症”,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它是慢性肾脏病的晚期状态。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依赖透析治疗,根治方法只有肾移植一条路,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