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探索的过程。我们党有着丰富的局部执政和全国执政的经验,这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此必须认真总结并继承和发展。执政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执政能力建设更是一个综合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需要坚持执政为民,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整体合力;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自我净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关键词]执政能力执政经验内涵建设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从容应对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局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执政经验,从而认识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是194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但当我们研究党执政的经验时,必须把探索的视野向历史的隧道延伸,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的执政从1928年茶陵县工农民主政权成立就开始了。在全国范围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已经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局部执政21年。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区别于东欧、前苏联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极其重要一点,可以说,也是我们党能够在全国执政后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愈加坚定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是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中建立起来的。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随着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陆续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大小不等的十五个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工农民主政权。1931年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因为弱小的红色政权处在强大的白色包围之中,物资匮乏,而且地处偏僻的农村,但就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领导工农群众掌握政权,分田分地,组织生产,支援前方,扩大红军,成绩斐然,广大苏区干部创造出“苏区干部好作风”,他们“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受到群众的欢迎,政权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用生命捍卫自己的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1937年9月,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8年1月,由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此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陆续成立了民主政府,民主政府的组成采取“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在政权体制和组织形式上较土地革命时期有了新的变化;实行减租减息,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也有不同;开展大生产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实践表明,党在局部地区的执政能够与时俱进,党更加成熟。这一时期,党在执政理论上有新的建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对政权建设作了深入的阐述。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解放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管辖的区域也越来越广,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是年8月,召开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华北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华北人民政府。此前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也管理着非常广阔的地域。
  由于戎马倥偬,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对局部地区的执政经验并没有太多的总结,但党的高层看到了执政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出我党的三大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既是我党夺取全国胜利的法宝,也是党局部执政的法宝。另外,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出红色政权的重要经验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延安时期,当黄炎培问到共产党如何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自信而坚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走出历史周期律的办法,这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在西柏坡,当党即将进京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时,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革命战争时期的局部执政实践以及执政的经验,是党日后在全国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后就真正成为执政党,党迅即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措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带领人民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年召开的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后,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左”倾思想的发展,使党的执政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些弯路,以至发展为十年浩劫。改革开放以来,党拨乱反正,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尊师重教等治国方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新时期党执政的总纲。十六大总结了我党十三年来的十条经验,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经验同时也是执政经验的总结。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丰富内涵和建设路径
  
  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是由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样一个重大的党情变化,必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具有的能力;或者说,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
  十六大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党需要加强的“五种能力”: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可见,执政能力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执政能力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综合要求,应以理论创新为根本,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纯洁组织为保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执政党永葆生机的根本条件。执政能力的提高,依赖理论创新的推进。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个务必”,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是理论创新的成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要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包括:把握正确的执政目标和发展目标,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贯彻正确的执政方略;理顺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政体制;通过各种途径保证党的领导的实现,形成有效的执政方式;完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和使用好党的执政资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去解决。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对于加深全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上,无疑具有重大作用。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指标,人心向背始终是执政能力的最高标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的郑重选择。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靠的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党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就是党在执政的条件下,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价值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应该清醒地看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只有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如何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惟其如此,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加强体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机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通过党的执政主体,即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的能力体现出来。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其实,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不仅表现为各个要素的能力,最重要的还表现为整体中各个要素的配置、组合的能力。党的整体中各个要素的能力发挥如何,关键要看这些要素能否进行科学的配置和组合,这种配置和组合就是党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党的内部体制和机制本身不是能力,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制和机制科学与否。
  不断改革和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结构更科学,运作更有效。这里有健全党内民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等党的组织建设的课题,也有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方面的课题。解决这些课题,应坚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坚持和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总之,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清洁党的肌体,确保执政安全。执政时间越长,越要有危机意识和执政安全意识,越要提高对自身肌体的自我净化和能力更新。
  首先,坚持“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50多年来,我们党将“两个务必”作为重要治党思想贯穿于党的整个执政实践,战胜了执政中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执政环境更加复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深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和平,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和平演变的图谋,国际纷争中的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社会环境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改革和发展的路上充满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一定要坚持“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形势,以长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清除腐败现象,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拒腐防变是执政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属于执政能力方面要加强的一种能力。不坚决惩治腐败,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可能。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葆青春活力,带领亿万人民奋斗不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城镇化是由产业空间集聚带动人口空间集聚,进而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在空间上集中的过程。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面临集聚与平衡的矛盾。结合中国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表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化及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外墙施工中开始大量选用新型墙体材料,这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对建筑外墙保温节能工程的概
本文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主要从社会发展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呼唤人的辨证思维,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新农合支付方式的改革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是新农合制度内部的改革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更能保障新农合基金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实施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已成必然之势,目前对高校如何实施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较多,而对实施双语教学与学风建设的关系还不曾涉及,本文即探寻高校人文课程实施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力度,以此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在企业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应
目的探讨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48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5例。
目的探讨东莞市哮喘患儿护理敏感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6例哮喘患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对
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转适度的营运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将营运资金管理 放在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位置上,认真管理好营运资金,才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因此,解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医院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之外,要更加重视医院内部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提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