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改革初探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lb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任务,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具体条件和环境,吸收和融汇各国先进的课程开发经验,我们构思了一种简明模式,并在高职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把课程开发过程归纳成四步:第一步职业分析,第二步目标分解,第三步构建课程,第四步课程评鉴。
  
  [关键词] 高职 课程开发 课程模式 工作流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十分具体明确且无可替代,它“着重于人才之养成,强调教育之产出,因而一般均以目标模式为其发展之参考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任务。
  当代世界比较成功的几种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基本上都是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协调模块间关系,经反复教学实践检验,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可行有效的课程体系。结合我国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具体条件和环境,吸收和融汇各国先进的课程开发经验,我们构思了一种简明模式,并在高职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把课程开发过程归纳成四步:第一步职业分析,第二步目标分解,第三步构建课程,第四步课程评鉴。
  职业分析
  在教学培训过程中,由于找不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方法,使教学培训目标和内容常常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入很大,致使教学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具体、明确的描述,教学提供了必要和准确的具体的标准,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方法,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职业分析。职业分析的内容主要可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与国家劳动主管部门的职业资格认定相吻合。职业资格研究与课程开发是一体化的过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必须认证,有了这样的认证,学校的教育才能与实际的职业相接轨,学生才能有真正被承认的职业资格。在实践中,因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明确性、具体性及可操作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
  2.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吻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学生走向职业领域的最实际的门槛,各单位因为规模与领域的不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分布状况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专业领域内的用人单位要求是教学目标制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清晰的职业教育目标描述也有助于用人单位清楚地了解自己职工的职业能力分布与水平。
  3.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分析。确定与描述的本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更符合实际工作之需要,而且具体、准确。任何职业的工作内容,都能有效而充分地用优秀工作人员工作中所完成的各项任务来描述;任何任务与完成此任务的人员所需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和技能又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优秀人员提出培训目标,使得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都相信培训目标的可靠性,能激发其接受的热情,能够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主动性。
  构建课程
  在微观教学层面,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知识技能的“迁移性”(Transfer)困难。至今,仍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做中学”(1earning bv doing)和“在岗学习”(1earning on the job)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间的差距。
  在课程开发方面,能使职业院校开发的课程计划符合学习者的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或能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完全融入到课程目标中去,在教学培训过程设计方面,能够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1earn situation),以任务驱动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认识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和操作技能,赋予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某种实际意义。情境的选取和任务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年级、来源、专业等特点,情境和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任务驱动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情境的创设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内容有严谨的知识结构的情况(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属于这种结构),这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提供市场行情和性能比较等有关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习内容的应用范围广、技能性强的情况(如Word、Excel、Powepoint应用),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涉及相应领域的知识和规范,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任务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要在进行课程教学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解,确定不同阶段的分目标;根据各分目标的最终要求,进行下一层的目标分解,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包含一定量的操作技能模块,涉及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目标的分解使课程教学目标不断细化,使任务设计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误入为任务驱动而设计任务的歧途,导致脱离课程教学目标,造成片面性。
  进行教学目标分解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个教学单元所学知识和应掌握技能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和技能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的构成关系,即意味着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据此确定某教学单元的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课程评鉴
  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高职教育考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构建人文关怀式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将作为刚性制度的有益补充,促进良好校风的建立。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教学管理 服务    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言行。然而,制度的执行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学生在校期间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逃课、考试作弊等。在校大学生一般均为成年人,如果能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办事
<正>~~
期刊
受青藏高原新生代快速隆升和河流的快速下切影响,在我国西南山区高山峡谷、高地应力场、频繁的地震活动、暴雨及人类活动等内外动力作用下,河谷地段常形成暴雨诱发滑坡→堵江
现代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同志也曾一再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培养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理论也强调要确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培养受
回顾黄壁庄水库“7&#183;19”暴雨洪水调度情况,归纳总结成功经验,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除害与兴利综合效益最大化,为以后更加科学合理地调度水库提供参考。
科技翻译既要做到表达准确、意脉通畅,也要节奏有致、形式整齐,给人以整体羡,使科技翻译的实用性与审美统一起来,而这体现在翻译中的选词、酌句以及逻辑思考,体现在对语言的敏感。
藏东南是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严重的区域之一,泥石流堆积扇广布。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恢复是生物治理泥石流和生态恢复措施的重要内容,也是高寒区生态恢复关注的焦点。对
在经典小波分析中,小波基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一旦选用不当,就会使应用效果大打折扣,造成应用上的低效率。为了克服上述缺陷,WimSweldens提出了小波提升格式.本文探讨了一种自适应提升格式,并通过MATLAB实验验证了自适应提升格式的有效性。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的特性,施工现场全过程控制,才能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