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美元的“大生意”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亚洲繁荣的基础设施,美国人并没有视若不见。庞大的高铁体系、急速扩张的航空城以及超现代的港口设施遍及亚洲各地,树立了基础设施领域新的全球标准。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并不是为了基建而基建—它们是十分关键的投资,将进一步确立亚洲引领全球经济的地位。借此,商品能够更迅速地进入市场,公司将建立更强大的网络,而人们则会找到更新、更好的沟联方式。
  随着美国继续艰难地摆脱大萧条的阴影,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更加希望追随亚洲的步伐。然而,赶上亚洲并非易事。
  弥补美国基础设施缺口的亮点:外国直接投资
  轻描淡写地讲述美国基础设施危机的程度并不容易。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估计,美国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2.2万亿美元,才能满足本国的基本需求。这是数十年来系统性投资不足的后果。过去30年里,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财政投入缩减了三分之一,而其他国家在铁路、公路、电力、水和机场项目等领域的投资则增加了一倍。
  目前,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约占其GDP的2%。相比之下,日本的这一比例为6%,韩国为5%,而澳大利亚的目标为4%。美国的不作为造成了显著的后果。如果这种情况不变,美国将在2020年前损失3.1万亿美元的GDP增长,以及35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人对此并非视若无睹。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财富百强企业CEO、本地政治家到普通民众,人人都在谈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问题是如何支付这笔费用,人们尚未就此达成一致。日渐膨胀的联邦赤字和华盛顿存在的政治机能失稳,意味着由联邦政府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低得惊人,唯一的亮点是外国直接投资(FDI)。
  太平洋两岸的高层领导人都希望抓住这个机遇。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CIC)首席执行官楼继伟表示,对美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是一种“双赢”。奥巴马总统则表示美国“向(外国)投资开放并欢迎投资”。
  此外,从严格的金融角度讲,基础设施投资也颇有意义。大多数项目可以从相对透明的交易结构和稳定的现金流中获益,这对于国有企业、养老基金、外汇基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而言十分理想。
  然而,眼下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比美国债务水平蹿升得还要高的,惟有政客们有关亚洲(尤其是中国)崛起的危言耸听。包括华为(Huawei)、中海油(CNOOC)和青岛海尔(Qingdao Haier)在内的一些成熟企业,在寻求正常投资美国公司时却因后者的国家安全考虑和民族主义情绪而遇阻。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中投公司就完成了以15.8亿美元投资美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AES Corporation的交易。预计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将达成一项17亿美元的交易,启动旧金山滨海区域的一个重大再开发项目。
  同样,规模较小的交易也日益增多。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市人口总数略高于25万,但仅2011年一年,该市就从中国拉到了针对基础设施领域的900万美元外国直接投资。
  如何投资美国基础设施?中美共同学习的四步骤
  美国各地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渴望有增无减。美国城市联盟(National League of Cities)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逾八成城市领导人对吸引外资颇感兴趣。不过,被调查者中只有30%的人在从海外寻觅资本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这种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距,反映出太平洋两岸领导人所面对的挑战。双方可以采取四个清晰的步骤,填补上述差距。
  首先,美国必须摆脱现有的审核模式。目前,对于任何意欲在一项美国业务中持股10%以上的外国投资,美国都要进行审核。在名字不那么吉利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中,包括来自至少14个政府机构的代表。具体而言,其中包括美国财政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美国贸易代表处、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官员,以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和经济政策团队的成员等。这些人被召集在一起,探讨某个外国投资者的资质。经过他们的研究之后,总统仍保留着对任何自己认为有损美国国家利益的交易的否决权。美国政府必须努力简化这一过程,并给予那些出于良好意愿选择投资美国的金主更大的确定性。
  其次,美国必须大力增强自身对于亚洲投资者的吸引力。项目资金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美国的城市和各州需要向南美洲学习,组织国际“路演”,制作现成的投资项目清单,让外国投资者有机会从一系列投资菜单中轻松选取。在这方面,阿拉巴马州、俄亥俄州、得克萨斯 州和威斯康辛州虽已小有作为,但仍需大幅提升行动的针对性。
  第三,亚洲投资者尚需加快投资步伐。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先行者”已是美国这方面排名靠前的投资者,但它们的邻居落在了后面。像中国这样的“重量级选手”仍未充分致力于外国直接投资。美国的对外投资大约占其GDP的23%,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不过4%出头。尽管中投公司和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有着大额的承诺,但资金仍未落实。越南和蒙古等增长迅猛的亚洲其他经济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亚洲投资者需要加快步伐,全面投入资金。
  第四,亚洲投资者必须遵守国际透明度标准。尽管筋疲力尽的外国投资者很容易把美国的保护主义视为替罪羊,但对于资金来源、管理结构乃至资金背后意图的担心仍是合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圣地亚哥原则”(Santiago Principles)在为主权国家投资者制定国际透明度标准方面大有裨益,但这些规则绝非完善,同时各国也远没有做到普遍合规。只要投资者仍躲在“官僚之墙”的背后,美国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和公民就会继续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核。
  政治家们和自由市场最终将逾越这些障碍。其中的机会实在太大,让人无法忽视。然而,难免同时存在赢家和输家。那些未能真正落实资金、拒绝符合国际透明度标准的投资者,将坐失拥有多样化、稳定资产的巨大来源。而同样,如果我们继续把自己藏起来、用捉摸不透的监管环境令投资者止步,美国的基础设施仍将拖累经济增长。然而,战利品属于胜者。面对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太平洋两岸的领导人能否找出分享“战利品”的路径?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企业在生产和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若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出现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文章简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安全管理现状,并指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要点。  关键词 企业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要点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
期刊
中国和墨西哥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优良传统的文明古国,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国人民在社会认知、价值观、人生观、家庭观等方面却极其相似,都展示出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精神。墨中对加强彼此相互了解、互通有无,以及在各个领域积极建立合作关系的愿望强烈。  三年前,我亲身见证了这一点。当时,我作为墨西哥州州长出席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墨西哥馆的开馆仪式。彼时,我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人民渴望了解墨西哥
期刊
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希望到本世纪中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能够达到西方标准。据估计,目前中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即31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每个劳动者的产出水平)大约相当于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及其他西方经济体的七分之一。在新兴产业蔚然兴起的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西方水平的一半左右。有理由认为,通过教育和人口迁移方面的努力,内陆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将逐步向沿海
期刊
全球城市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城市越大,人口密度越高,同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也更高。高密度的大城市产生着三个方面的规模经济:一是规模化使各种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得以生存,保证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而对于基础设施等固定投入的分享,有助于降低平均生产和生活成本;二是规模化促进专业化,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学习效应,大城市是科技、信息、思想和创意的集中地,高密度有助于人们交换信息,相互学习,从而
期刊
欧洲多年来一直深受欧元危机的影响。近几个月,欧元危机有所缓和,主要原因是欧洲央行(ECB)宣布将采取一切措施支持欧元。然而,尽管欧洲已出台一系列举措来应对欧元危机,包括推出欧洲稳定机制(ESM)和各种工具来加强经济合作、并对财政纪律缺位加以惩罚,但许多长期治理问题仍有待解决,经济和社会危机远未结束。  眼下似乎正是考虑能否从欧洲经历中汲取教训的良好时机,特别是许多国家已开始推行、或正在考虑深化地区
期刊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亚洲新兴经济体(东盟10国、中国和印度)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弹性。虽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复苏一直绵软乏力,但东盟(ASEAN)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计很快将恢复至危机前水平,2013年至2017年年均增速有望达到5.5%。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2013年至2017年年均GDP增速将在8%以上,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继去年略微减速
期刊
在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创造了一个不小的世界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用的时间并不长。我们不会忘记,就在新千年开始之际,中国银行业“技术性破产”之说一度甚嚣尘上。彼时,即便是那些坚定看好中国金融业未来的有识之士,也无法预测中国银行业这10年发展带来的惊人成果。这确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银行则是金融业的主体。面对金融危机下阴影重重
期刊
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供应链及生产网络??近几十年来,这些因素混合交织,推动着亚洲的转变。全球经济重心日渐东移,而亚洲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在于维系自身增长的同时,减少区域各经济体内部乃至彼此之间的不平等。亚洲通过壮大中产阶层刺激内需,可以增加从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后者如今却增长缓慢。刺激中等收入亚洲国家的内需,虽不能完全取代出口的经济增长来源,但对于促进区域内部及南南贸易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这种良
期刊
在任何经济体,中小企业(SME)都是中坚力量。欧洲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定义是那些雇员人数不足250人、年营业额低于5000万欧元的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雇员人数不到10人的小微企业。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提供了80%的就业机会;而欧洲的相应数字略低—它们提供了58%的经济增加值(GVA)和67%的就业岗位。简言之,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的健康运行尤为重要
期刊
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和金融业风雨飘摇,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却持续吸引着全球银行将大量贷款注入其新兴市场—尽管速度有所放缓。  欧美危机推高亚洲贷款流入  长期以来,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的银行一直是亚洲市场的传统贷款来源。截至2012年底,美国和英国银行贷款总额的20%以上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印尼和泰国经济对外资银行的负债较2007年升逾80%。无独有偶,中国2012年对外资银行的负债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