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问卷课程实践与操作

来源 :教师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gu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以下是某教师上过公开课后和一位听课者的 对话——
  听课者:为什么你想让学生研究什么问题,学生 就提出什么问题呢?
  执教者:我可以保证,这节课我没有进行任何 预演。
  听课者:那怎么这样巧呢?
  执教者:因为,我的学生训练有素!
  听课者:训练有素?
  这段对话体现出该教师怎样的教学观念?
  2.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在学生的热烈讨论 和争辩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然而这节课仍有几 项具体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原本想借公开教学活动 来展示教师风采和学校的形象,可是竟连起码的教学 任务也没有完成,这令校长既伤脑筋,又很失望。课 后,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执教者说:“……要善于控制局 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某教师为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理念,把学生分 成若干学习小组。可是,分小组活动时,各组或者嚷成 一团,或者只是个别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没事做…… 该教师不知如何是好。请你为这位教师出些主意。
  4.翻看一位地理教师使用的新课标教科书。在 书中许多空白处,写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批注。 原来,上面写的都是以前教材、教参上的学习重点、 要点。请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5.某学校在进行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成长记录袋”中,装有各种奖状、证书,有美术作品、照片、手工制作,有作业簿、曰记本……一位教师参观后有个疑惑:“成长记录袋”到底该装些什么呢?你以为“成长记录袋”应该怎样呢?
  6.某节语文课涉及到某一自然科学方面知识。学生收集到很多这方面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在对这堂课进行评价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教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融合,执教者有和其他学科教师主动配合、合作的意识。另一种意见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你有什么意见?请加以阐释。
  7.一所农村学校准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因为没有教材,老师们感到很为难,无所适从。校长外出开会,带回来一本《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老师们兴奋地翻阅着,说:这样我们上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就心中有数了。上述实例中体现出的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8.上课伊始,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一篇新课文。同学们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们再来交流。”执教老师《艮满意自己的这个教学设计,认为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其他文献
一、对教学的追问:是作秀,还是……  1984年的9月。19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然 而,这个暑期过于灿烂的骄阳无法掩盖人生第一个拐 点带给我的阴影——中师毕业,留校,当小职员。  我要教书!我要读书!多少个夜晚,我像找不到 喷发口的老火山,焦躁痛苦得只想让自己爆炸。  老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万般努力下,我站上了讲台。  “教学是为了展示”。这是我争回讲台后对教学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很肤
期刊
在热切的期望中,拿到了新年第一期《教师之友》。  改版后的封面,没有了去年的几许花哨,但有了一种内在蕴涵的踏实。捧读着杂志,一丝沉甸甸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蔡元培到梁漱溟, 2003年《教师之友》追寻的前辈教育名家至今让我们 心驰神往、念念难忘。这一次,追寻的脚步迈向了古 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蔡朝阳寥寥几笔的介绍虽略 显单薄,但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只虻子的作用”
期刊
早在几年前,在杭州就听过王崧舟老师的课,上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好。后来,我断断续续地看到了王老师的一些教案或课堂实录,像《荷花》《万里长城》等。那种独特的设计,激情的语言,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智慧,让我越来越觉得引人人胜,也就逐渐修正了自己以前对他的看法。今天,读他的《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实录(《教师之友》2004年第2期),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除了以前的特色外
期刊
十一、如何撰写教育个案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所谓“教育个案”,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件或一组纵向或横向的事件。其发生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有某个方面的、特定的意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是个案。从写作的角度看,“事件”能够成为“个案”,墓本上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个案首先应当真实,记录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写作时,尽管允许在细节方面作适当的加工,但不应凭空编造,即个案不能是虚构的故事。为此,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关工作,逐渐形成了系列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工作经验和数据进行总结梳理,形成相应理论。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7-0
期刊
3月,春意盎然,然而这个春季对于云南大学的师生,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教育来说,却显得有些阴冷:虽然杀害四名同学的云大学生马加爵于15曰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着实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轻松起来的事件。  说实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知道如何给马加爵下个定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的马加爵应该算是在通常意义上的“优生”之列吧?但千千万万无缘于大学的“差生”中,又有多少人有可能走上马加爵甚至张君的道路?  在K12教育教
期刊
哇噻,这三个小东西金壁辉煌的,朕太喜欢了。你们国王真有心啊。  我们国王说了,你要得到这三个小金人,必须回答—个问题才行。这三个金人中哪个最有价值啊?  小莱一碟嘛,我们泱泱大国,回答你这小问题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小顺子,把全国最有名的珠宝匠们都给我召来……皇上,您要的人我都召来了,他们全是世界顶级的工艺大师!  皇上,依我所见,三个金人大小一致,重量也一样,价值当然也是一样的。  皇上,三个小金
期刊
[摘 要] 从语义学的角度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渊源等两方面揭示了灌输的意涵。认为思政课的灌输实质就是对学生输入或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而要取得思政课灌输的良好效果,可以借鉴儒家的“中庸”作为实施的指导思想。而中庸包含了中道、时中、中和、中行等理念,因此,思政课的灌输也应该要符合中道原则、时中原则、中和原则和中行原则。   [关键词] 思政课;灌输;中庸
期刊
[摘 要] 随着《审美化教学论》《大美育效应》等“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系列图书的问世,学者赵伶俐的“大美育观”再度引发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新趋势新目标的今天,“大美育观”不仅具有美育理论建构上的积极意义,而且对美育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大美育观”的定义内涵、发展沿革、基本特征、理论基础、目标指向、
期刊
尽管我很早就矢口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翻译此书的决心始于2001年夏天,当时我在日本考察“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日本著名的小学馆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粗粗一读就产生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因为我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日本同行所碰到的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被书中深入浅出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