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切忌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最根本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唤起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如:数学课教师的语言不仅要严谨、简洁,更要追求生动有趣,尽量把较为枯燥的内容有趣化;还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原则,我们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原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是潜能的一部分。但是,在学生中恐学、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为什么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成为了强迫学生进行的一种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一堂课上多讲一例,少讲一题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处理好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关系,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枯燥的数学放置于具体情境,放置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主动学。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抓好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数学学习的最佳结合点
  
  在教学中要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这样让学生觉得教师和他们离的很近,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五、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许多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六、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七、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学习是个人生活形成的一个过程,是通过积极参与相互影响而适应一种文化的过程,而不是某种规范,知识和客观事物的传递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日新月异的世界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单单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进行学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在此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基础性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人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就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提问有力地将人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它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的单向交流,而成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作出回答的信息的双向交流  那么,语文的课堂提问教学如何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    一、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    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是教师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主体
期刊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趣味性。本文结合我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创新型作业进行探索。  一、作业功能的转变  过去教师留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学过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作业形式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期刊
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基础数学教学现代化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主义思想的影响,忽视教学的情景性、学习主体性以及教育手段改进等,数学知识教学采用灌输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导致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薄弱,数学问题解决缺泛创新意识等问题。随着计算机迅猛发展、数学专业软件不断完善、构建主义学
期刊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
期刊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
期刊
《辞海》这样界定改革:“改革:改去、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所谓教育改革,是指对落后的教育状态或教育思想乃至教育理论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变革,使其获得预期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而教育理念推动着教育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即重视学生的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到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词汇教学上存在误区,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中最简单的事情,只要学生下功夫,花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
期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