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教育又叫“磨砺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成的,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抗挫折教育的丰富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如《落难的王子》(七年级上册)讲述了一个王子,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对于王子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啊。文章借王子之口说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领悟: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厄运降临,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起来。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困难中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世界名曲《命运交响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八年级下)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在又聋又盲又哑的情况下不屈服命运的安排,排除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掌握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完成了14部文学作品,把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成为世界奇迹。这是不幸和挫折造就了她……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许多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砺志教材。
  
  二、充分运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运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我”被困在悬崖上无法下来,心中绝望到了极点,对年幼的“我”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挫折,但是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一步步从悬崖上走了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句:“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着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步走到自己想要到的地方。”让学生明白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关键是化整为零,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挫折的心理。在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年级下)时,可以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句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教育学生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故乡》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明确:“路”是“走的人”从本没有路的地上走出来的,这就需要“走的人”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要进行矢志不渝的斗争。这些课文中的点睛之笔均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难得素材。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挫折教育
  
  鲁迅说:“创作原本根植于爱。”“情者文之经。”写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可以从写作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避免学生心理障碍扩大化,适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创设学生吐露心声的环境,提倡写真事诉真情。发现了心理异常的学生要针对“病因”加以辅导。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日记、周记、小练笔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学习之后的感想诉诸笔端,文体不限,联系实际,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达到理想效果。如有位学生在《愚公教我学“搬山”》一文中写道:“平时,我一遇到难题就心灰意冷,在困难面前被吓倒。学完了这课,我觉得遇到困难挫折我应该想办法解决,勇敢面对……我应当向愚公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这样,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得到升华,在优秀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同时,笔者还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我欣赏的十大伟人”活动,通过让学生到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积极搜集资料,走近伟人,了解伟人的一生,使同学们感受“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逆境中成材的素材,从“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中明白了“人的生命似洪水奔腾,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总之,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就能在语文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中发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有利资源,寓挫折教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巧妙地选用音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的功用性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如何“正确合理地选用音乐,并有效调配”?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 语文课改教学;语文与音乐整合    许多同事说,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此话不假,原因是音乐选用不当,盲目使用,结果就更惨。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期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真实地挖掘出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引领学生走人文本,
期刊
语文教学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以下几种结课方式不妨一试。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
期刊
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仅不重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意之中抑制了教育机能的创造因素和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认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以载道,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的因素和空间。语文教学应注重智育、美育、德育相结合,智育在于启迪智慧,美育在于陶冶性情,德育重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责无旁贷的。  《水浒》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它反映了广阔的社
期刊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仍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
期刊
摘要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学习所做的准备。新课程改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备课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思想品德的科学性,坚持思想品德的多角度性,坚持思想品德的前瞻性。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备课;
期刊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一种自学行为,体现在备课活动中就是要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备课时重课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