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几点变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觉与“实验稿”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下面谈几点个人感悟。
  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
  1?郾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决定了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2?郾“基本理念”的阐述更加简练。《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这次修订基本保持了《标准(实验稿)》的结构,仅对某些表述进行了修订。“实验稿”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稿变为了“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从整体上阐述了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并就数学教学、学生学习等作了进一步阐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更加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
  3?郾“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路”表述不够清晰,《标准(2011年版)》对“设计思路”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方面。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明确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
  二、“课程目标”的变化
  《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目标”,在具体表述上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内容。
  1?郾将“双基”改为“四基”。《标准(2011年版)》将《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与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郾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3?郾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标准(2011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如,关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关于分段目标的表述,尽量使用《标准(2011版)》规定使用的课程目标术语。
  三、“内容标准”的变化
  在小学两个学段中,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各个学习领域知识点的数量有增有减,但整体数量没有明显变化。
  (一)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1~3年级)
  1?郾增加的内容。
  ①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②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数。
  ③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④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⑤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2?郾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①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改为“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②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③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④将“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改为“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第二学段(4~6年级)
  1?郾增加的内容。
  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③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⑤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⑥在了解运算定律后增加“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⑦认识中括号。
  ⑧了解自然数。
  2?郾删除的内容。
  ①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②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③“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中删去“较复杂的”。
  ④在“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这句话中删去“有坐标系的”。   3?郾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①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②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二)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1~3年级)
  1?郾删除的内容。
  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③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④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2?郾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3?郾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①将“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中的“立体图形”改为“几何体”。
  ②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③将“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改为“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④将“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改为“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
  ⑤将“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改为“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⑥将“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改为“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⑦将“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改为“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
  第二学段(4~6年级)
  1?郾增加的内容。
  ①会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②知道扇形。
  ③认识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④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郾删除的内容。
  ①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②体会图形的相似。
  3?郾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①将“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改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②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改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③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④将“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改为“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⑤将“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改为“通过观察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⑥将“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改为“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⑦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改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他位置”。
  ⑧将“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改为“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的过程”。
  (三)统计与概率
  《标准(2011年版)》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每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清晰。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一学段(1~3年级)
  1?郾删除的内容。
  ①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②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③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④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具体目标的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2?郾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①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②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③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第二学段(4~6年级)
  1?郾增加的内容。
  ①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②能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郾降低要求。
  “可能性”部分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
  3?郾删除的内容。
  ①与中位数、众数有关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第三学段)。
  ②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③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④在可能性部分提出“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统计内容的主要变化: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标准(实验稿)》主要是让学生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2011年版)》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第一学段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第三学段)。
  概率内容的主要变化: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实验稿)》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四)综合与实践
  根据课程改革实验积累的经验和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做了较大修改。
  1?郾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完成。
  2?郾进一步明确了第一、二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一方面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特征,另一方面在具体要求中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例如,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实验稿”从2003年开始修订,最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面世。历时8年的修订,“新课标”和“实验稿”相比较到底有哪些变化?研读比较两稿,不难发现,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显语文课程的本色特点,更具可操作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重大革新型的变化—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郾认识射线、直线,以及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郾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名称。  3?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
期刊
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究竟应该怎样教?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些问题常常在我的耳边低吟,轻叩着我的语文情怀和教学思想,2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从一个懵懂的门外汉成长为语文教学的骨干,和语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因为热爱,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沉醉。语文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说:“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怀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寻和理性回归。具
期刊
教材浅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所作。课文讲述科学老师怀特森第一次上科学课时,给同学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同学们认真做课堂笔记,并根据课堂笔记解答随堂测试题,竟都得了零分。原来,关于“猫猬兽”的内容是怀特森老师为让同学们吸取盲从的教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而编造的,表明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学个性鲜明、教学方法独特的
期刊
2011年10月17日中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前些天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该校冯老师说:“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2011年11月1日出版的《齐鲁晚报》披露,山东枣庄三十九中
期刊
雪舟是日本古代著名的画坛宗师。他生性聪慧,不仅热爱绘画,而且对剑术、棋艺和佛学也都有研究。29岁时,雪舟投到大画师周文门下习画,周文问雪舟:“你这一生是想做画家,还是侠客、棋师、高僧?”  雪舟回答说:“我什么都放不下!”  周文把雪舟带到一棵苹果树旁,说:“这是一棵结果不多的苹果树,这样下去,它或许很快就会被砍伐。让我们来帮助它获得一次丰收吧!”说完,他蹲下身去,用利剑在果树根部剥掉半寸宽的一圈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再根据算式编制同类情境的过程,掌握“倍”概念与“除法”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欣喜。  2?郾让学生合作学习、比较各自思路的异同,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  3?郾以“倍”
期刊
计算是数学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以及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计算的价值。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
期刊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童话叙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还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则童话故事给人启迪: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