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数学教学中常看到这样的学生:没有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进步,造成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点多,思路狭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去转化差生。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数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留意了差生的几个表现:
1、学习的自觉性及自学能力差: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有些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2、很难做到身心投入: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在心里理解,只是学习的表象认识,学后就忘。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3、缺乏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独立性差:无论是课上学习,还是完成课下任务,都不能做到独立。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缺乏竞争意识。 面对课堂小检测或大考试,都没有竞争意识,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 “临时发挥”。
二、针对差生的形成原因,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差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情感融入,调动其积极性
作为教师,对于差生,要让他们远离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要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励其学习的信心,使其不会讨厌学习。应该关心差生,善待差生,务必做要少训斥,多鼓励,千万不可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要知道,在初入学时,他们上进心、模仿性和学习积极性都较高,但在经过长期的多次反复考试“失败”后,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信心。在这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诱导,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为学生承但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此外,我对差生坚持: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和学的和谐统一,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上来。
2、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并能引以自豪,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同时,创造条件使差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则可产生巨大的动力。我曾经做过这样对比试验:同样内容的数学练习课,在两个平行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效果截然不同。 另外还要紧扣学生期待心理,在数学活动评价中使差生获得满足感。在讲评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差生的评价要捕捉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伴们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在教学中,对差生我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少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差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让他们能够经过努力,基本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使之发扬光大。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学习不得法,是一个主因。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笔记。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课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等。 我在备课是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 在课堂上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4、培养学习意志,不断克服困难
差生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定义、定理的记忆深感头痛,对某些计算过程较复杂的命题一见就头痛,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意志薄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优生与差生的最大区别通常不是天资,而是意志和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来的。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内容,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差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