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陶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前一届学生的情况,笔者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很是担心,那些失败的案例时常在脑中盘旋,该如何避免以前的遗憾?对此,笔者四处寻找在几何概念理解、空间想象上可以助学生一臂之力的生活物品。无意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美术课上玩的陶泥,正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一、陶泥使用于切割拼组之间——想想做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般来说,圆柱表面积新课完成后,教材安排的练习二(教材第15~18页),教师往往会分2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本也相应安排了两页作业,但这两页的作业情况真的不容乐观,特别是作业本第7页。教师都可能有所体会,此页上安排的作业只靠记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不能解决的,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如第2题(将一根长1米的圆木沿着直径劈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了0.8平方米,原来这根圆木的表面积是多少?)只有文字表述而无图象,许多学生因为不理解0.8与圆柱之间的联系而无法独立解决。从圆柱的认识到圆柱表面积学习,教材重点是对圆柱侧面展开的理解,作业本第6页侧重的也是圆柱侧面积的公式计算及生活运用,而第7页的作业却跳跃至圆柱拼切之后的表面积变化。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几何体拼切之后的面积变化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圆柱的表面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如果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没有进行过相关操作,这样的作业正确率是可想而知的。为此,笔者借用陶泥,在教材练习二中搭了一座“桥”,激活与强化学生在五年级时的切拼经验,让学生在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知识技能之外,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座“桥”就搭在教材17页第11题上:
  如果以题论题,这道题目花1分钟就能解决,而且96%的学生都会正确作答。但笔者认为,用好用足这道题,对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与正确解决图形类实际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在上这节练习课时,事先让每个学生用陶泥做了一个圆柱,并把这道题作了一些处理,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横切面的理解。先出示图1,让学生想一想,按图1切法切后产生的面是什么形状?除了圆形还有其他可能吗?接着告知学生,这样切后产生的面叫做横切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动手将课前做好的陶泥圆柱像图1这样切一切,并再次出示问题:切成的两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否一样?让学生用自己切的圆柱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当两个“新鲜”的切面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两者的不相等关系一目了然。教师再追问:如果按这种切法切成三个小圆柱,表面积之和会有什么变化?四个呢?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动手试一试。学生通过先前的动手操作,已有了“切一刀产生两个面”的体验,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是不需要再去切的,但对仍无法想象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再切一切。最后再归纳得出:切一刀会增加两个切面。反之,如果将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拼在一起,表面积就会减少两个底面积。
  第二层:纵切面的理解。出示图2,告知学生图2的切法产生的面叫纵切面,先想一想纵切面会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切面的长与宽相当于圆柱的什么?让学生在想后再切一切,验证自己的想法。继而再问:切面除了长方形外还有其他可能吗?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正方形?在学生理解了底面直径、高与切面之间的关系后,再追问:将圆柱纵切成两份后,表面积有变化吗?怎样变的?
  学生经过课堂上对陶泥圆柱的切拼后,当其将来碰到形如“将一个圆柱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的表面积就是原来的一半”这样的概念辨析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第三层:出示沿高展开图,问展开图是什么图形,一定是长方形吗,什么情况下会是正方形。由于在认识圆柱的新课教学中,学生对侧面展开图已进行过操作,所以,这里的重点是要与第二层的纵切面进行对比。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明白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或将圆柱纵切,都有可能出现正方形,但如果侧面展开图为正方形,那么底面周长与高相等,如果纵切面为正方形,则是底面直径与高相等,两者是不一样的。
  将不起眼的陶泥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处理,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虽似浪费时间,实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数学活动的经验,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
  二、陶泥使用于等积变形之时——做做想想,智慧出于指尖
  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实践感悟过的东西。学习了圆锥的体积之后,学生在判断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时就比较轻松,但一遇到稍复杂的变式题时,就又束手无策了。如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几厘米?学生对于两者之间的3倍关系印象深刻,但却弄不清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谁的高是3份,谁的高是1份。这时,软软的陶泥又可大显身手,因为陶泥是学生理解等积变形的上佳物品。
  教师可以让学生取两块相同体积的陶泥,分别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但要求底面一样大。学生通过操作,就会直观地看到如果底面相等的话,圆锥的高必然要比圆柱的高高出许多。然后让学生做一做,如果高一样,底又会有什么不同?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后,再用课件展示推理过程(见下图)。
  图3 图4 图5 图6
  先出示图3、图4(图3与图4等底等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进行想象与推理:如果想使圆锥的体积变得与圆柱一样,底不能变,只能变什么?怎么变?(出示图5)如果高不变,只能变什么?怎么变?(出示图6)通过想象及推理,学生的活动经验得到丰富。可以说,这个先做再想的过程符合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基本途径——“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这一建议。
  其实陶泥的运用并不仅限于六年级,五年级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同样也可引入。很多学生对于“在大长方体(正方体)上切掉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有时变有时不变”理解起来很是困难。假如教师能在陶泥上做做文章,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切一切、想一想、看一看,那么,表面积的变与不变,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操作,特别是在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时。因为经过操作之后,学生头脑里才会留下活动经验,而这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中心学校 314100)
其他文献
【摘要】对天津市210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结构水平偏低,其中“有关幼儿发展的知识”水平最低。“入职动机”和“教龄”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入职动机为“内部动机”的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水平和各维度水平较高。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总体专业水平尤其是其中的“专业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此外,不同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常见的模式是首先出示一个有故事情境的问题,而后画出示意图直观显现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并计算,进而获得问题答案。将这种“从情境到算式”单一的学习活动,拓展到情境与算式相互联想的学习活动。对于加法和减法算式,背后的情境类型主要包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对象比较的关系以及运动与变化中的关系。  【关键词】算式 情境 辩证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常见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总是想“这道题老师有没有教过?没有教过,那么我不会做”。面对新困难,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而不会尝试解决。而事实上,学生作出这种选择常常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不当造成的,或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源,无法使知识较好地与生活实际结合。对此,笔者以特级教师俞正强教学的“植树问题”为例来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易懂,从而让学生真正做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的是人到老年进入辉煌灿烂的收获季节,但离太阳落山也很近了。  道理当然正确。  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夕阳。  贝多芬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从1800年开始的《第一交响曲》写到《第八交响曲》,走过了青葱岁月、如日中天、午后艳阳,也不可避免地来到傍晚。  然而,这个傍晚的夕阳,却比日上三竿更加耀眼夺目。因为,贝多芬此前的所有伟大作品,都是这最后的金碧辉煌积蓄的光芒。
【摘 要】数概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遇到的最重要且最复杂的概念之一,有效掌握这些概念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为后续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数概念教学中通过实物图像、模型、言语、动作等多元表征方式,使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中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多种表征之间的转换及转译也尤为重要,这可使学生头脑中数的概念更为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征从具象向抽象逐渐演化,但遇到具体情境又
【摘 要】结构力作为学习的导向系统,其作用的发挥应该基于儿童心理、学习目标定位、教材资源利用、梳理学习路径、问题呈现等众多因素,并从知识和方法的结构化着眼整体设计教学,从整体化的视角对所学知识系统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结构,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布局、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让儿童经历知识的内化、凝聚、对象化的建构过程,促进学习力、实践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知识 结构力 价值  
【摘 要】图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可以从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等维度进行梳理,不同图形面积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紧密联系,并不断发展和提升,需要整体把握,有序建构。在有序建构过程中,要找准内容、方法及数学思想衔接的关键点,以学定教,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凸显这部分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关键词】图形面积 整体思考 核心素养 价值凸显  图形面积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内
【摘要】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上海市Z幼儿园的男教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幼儿园男教师大多对幼儿教育事业抱有极大热情,但初入职的适应期是留住他们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园可以通过让男教师分阶段带班、为男教师提供特殊津贴、编制男教师工作手册等策略“留住人”。(2)对5年以上教龄的幼儿园男教师,幼儿园可通过支持他们开展多领域执教活动、创设男教师沙龙等策略,让男教师“留住心”。  【关键词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空间。成人的儿童观念与家庭的形态变化有密切联系。菲力浦·阿利埃斯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对西方的家庭观念、家庭住房结构以及家庭功能等方面的形态演变作了描述,分析了儿童被发现、被重视和教育的过程。研究者据此反观当下中国家庭形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儿童被“束缚”、亲子关系疏远以及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以期为人们恰当处理家庭形态变化与儿童教育和发展之间的关
一、从“先学后教”谈起  这是数学教育乃至一般教育领域内一个新的发展迹象,即“模式潮”的涌现:“现在,教育教学都讲究个‘模式’。有模式,是学校改革成熟的标志,更是教师成名的旗帜。许多人对‘模式’顶礼膜拜,期盼‘把别人的玫瑰移栽到自己花园里’。”(李帆,“姜怀顺:做逆风而行的理想主义者”,《人民教育》,2012年第12期第14页)。  进而,“翻转课堂”的兴起则可被看成是这方面的最新一波。例如,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