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语境中的话语幽默论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话语幽默作为人类一种既普遍而又特殊的交际形式,与语境密不可分。话语幽默通过语域偏离在不协调的语境中产生,通过交际者共知的语用前提在共知的语境中实现。基于Halliday关于情景语境的思想,分析语境对话语幽默产生和实现的作用,旨在对语境中的话语幽默进行探索。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语言变体的偏离与融合,为语言使用提供了共知的语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幽默值得关注。
  [关键词] 话语幽默语境语域偏离 语用前提 多元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34
  1. 引言
  幽默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界对幽默的研究在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领域都有所突破。关于幽默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认为发话者借嘲笑、蔑视别人或事物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包括那些基于怨恨、敌视、嘲笑、攻击、蔑视和优越的幽默理论;缓解论(Relief Theory)认为笑是对社会约束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释放,人们通过幽默来释放自己的感情;而不和谐论(Incongruity Theory)则认为笑是一种不和谐的表现,即某一事物、思想和社会现象与常规不同,出乎意料或不合逻辑。我国学者林语堂在20世纪初首次将英语“humor”译为“幽默”,并从主体的角度强调幽默“是一种人生观,一种对人生的批评”。(林语堂,1932)可见,幽默是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概念,正如Morreall所说,“理解幽默是一段探索人性的漫长历程”。(Morreall, 1983)
  随着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基于语义学、修辞学、文体学、语用学等对话语幽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Raskin在语义学范畴内提出“幽默语义脚本理论”(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 SSTH)和“普通言语幽默理论”(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GTVH)。然而,任何人类语言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对话语幽默的分析也离不开语境。“语境决定了发话者对语言的使用及受话者对语言的理解”(戴炜栋、何兆熊,2002),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语境中传递并理解意义的过程,因而话语幽默也必须在语境中产生和理解。一方面,当语言与语境发生冲突,幽默在不协调的语境(an incongruous context)中产生;另一方面,受话者基于语境中共有的知识(mutual knowledge or common ground)体会发话者的意图,幽默在共知的语境(a shared context)中得以实现。
  因此,本文将基于Halliday关于情景语境的思想,着重分析语境对话语幽默产生和实现的作用,旨在对语境中的话语幽默进行更全面的探索。同时指出,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的发展促进了不同语言变体的偏离与融合,为语言使用提供了共知的语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幽默值得关注。
  2. 韩礼德的语境思想
  Halliday是系统功能学派的代表,其语境思想可追溯至伦敦学派Malinowski和Firth对情景语境的研究,三者为情景语境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将语境的研究和语言的研究相结合,并在“英国语境主义”(British Contextualism)基础之上提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Firth进一步发展了Malinowski“情景语境”的思想,并对情景语境做出如下分类:(Firth, 1957)
  A. 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
  a. 参与者的言语行为
  b. 参与者的非言语行为
  B. 有关事物
  C. 言语行为的效果
  Halliday认为,语言作为意义潜势系统,是一种有规律的资源,用来说明语境中的意义。(胡壮麟等,2005)他在理论上首先指出:“任何语篇都是在一定语境下作用的,从中可以抽象出若干与描写分析有关的某些特征。”(胡壮麟等,2005)继Malinnowski和Firth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Halliday对“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情景语境中区分语域的语境因素。
  1964年,Halliday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一书中将语域定义为“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Halliday, 1964)在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Halliday认为“特定的语场、语旨、语式组成了情景特征的构型,而与这些情景特征相关的语言特征就是语域”。(Halliday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中产阶级的困境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西方中产阶级概念对中国人的误导,也有中国人自身价值观念的转变,还有中国人的盲从心理。研究分析这一群体困境的产生原因,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才能保证发挥其“稳压器”的社会作用,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产阶级 困境 《蜗居》 蝴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从蝴蝶效应看中产阶级困境  蝴蝶效应理论认为,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
[摘要]由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兴》,自2009年2月4日上映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其中蕴含着的生活哲理更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兴》 生活 哲学    由北京综艺星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海岸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高兴》,来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高兴》。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快乐的电影,一部幸福的电影:一部在古老闭塞的地方高兴活着的电影;一部有笑有泪、哭笑不得的本土歌舞电影—
[摘要] 网页设计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是集艺术、功能、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既有技术、功能的基本特征,又具视觉形式的特征。依照网页的内容、设计目的和要求,对网页进行功能上的实现和视觉形式的设计运用,使得技术、功能和艺术在网页设计中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关键词] 网页设计 视觉形式 功能特征 技术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
[摘要] 《艋舺》是一部以校园青春片样态开场,却以经典黑帮片模式展开并终局的台湾电影。该片尝试采用商业电影类型叙事的模式进行地域文化的艺术化表达,以中立的态度言说了近代以来台湾在文化寻根中的迷茫与对工业文明的忧虑。  [关键词] 青春片 台式黑帮片 寻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3    当台湾艺术电影一边在国际影展上获取赞誉
[摘要] 《四月物语》是岩井俊二拍摄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作者以唯美的画面,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期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其明丽的画面色彩、简洁的结构形式、灵动的音乐背景所构筑的形式语言充满了唯美主义的风格,含蓄却又真实的传递出主人公面对爱情时那种彷徨却又充满好奇、渴望和向往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形式美 结构 色彩 韵律  doi:10.3969/j.issn
[摘要]近些年来,华语电影一直在试探着表达同性恋题材,并已经在国际影展上取得了华语同性恋电影前所未有的成绩。这种局面,可以视为电影艺术对世俗禁区的突破,也可以视作社会开放所带来的边缘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同性恋 华语同性恋电影 历史发展 文化后现代    在中国以异性恋为主文化的意识形态中,同性恋及其文化一直都是以一种隐喻或亚文化状态存在着,同性恋也因其性质的另类成为电影表现的禁忌。近
[摘要] 随着《阿凡达》艳惊四座,《玩具总动员》王者归来,3D动画正以日新月异的冲击力挑战着观众的视觉神经。作为一款主流三维动画软件,Maya不仅深受广大动画公司的青睐,也逐渐成为大专院校动画专业的培养课程。  [关键词] Maya 模型 反思    2005年10月4日,Autodesk(欧特克)宣布签署最终协议,收购三维图形图像技术开发公司Alias。2006年1月11日, Autodesk公
[摘要] 董洁、何润东主演的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再一次将梁祝生死恋情搬上屏幕,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惊喜。剧作一方面把恋情始终置于自然唯美画面之中,渲染和彰显梁祝二人爱的至纯至高境界,另一方面又增设几组男女情感纠葛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与梁祝坚不可摧的真情对比中诠释了现代人对爱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唯美 迷失 真爱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千百年
[摘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殖民语境中,中国产生了一批寓言化的革命影片。这些电影文本把第一世界的强势文化形态作为绝对参照宿命般地植入到民族现代化想象的图景中,使得中国传统的革命意义与西方现代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话甚至对接。以后殖民理论和审美符号学相结合的批评方法,细读典型电影文本,可以看出创作者们对于西方误读迎合与反迎合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展示出那个特定时代寓言化革命影片的艰难
[摘要] 北野武作为当今日本影坛的代表人物,他的导演风格一脉相承、独树一帜。影片取名《花火》,就是两个极端对抗的事物,“花”代表的是美好与希望,“火”则跟死亡和破坏相连。影片至始至终充满了这两者的对立和纠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死亡与温情是同时并存的,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惨烈而又希望尚存的世界, 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之下,赞叹着生命与温情。  [关键词] 北野武 《花火》暴力美学  doi: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