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道中的中国文化重新建构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西方文化凭借坚船利炮动摇了中华文化之根,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钦羡于西方的富强国力,在救亡图存的意识下,“求新声于异邦”便成为迫切的要求。是时,打倒孔家店、抛弃传统文化成为最大呼声,域外思想被置于救亡的神坛之上。新时期以来,西方各种新旧理论纷沓而至,思想被禁锢的学界犹如大旱逢甘露,学人们饥渴地吸收让人眼花缭乱的西方理论,并凭借这一理论武器,在人文学科大显身手。西方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创造性确实为中国学者开创了全新的视阈,对国内的理论建设功用重大。然而,长久以来对西方话语的饥渴和倚重,不可避免地导致理论领域元语言的丧失。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曹顺庆先生就此现象提出“文论失语症”,指出言语表达背后的规则所暗含的学术主体性的丧失,是遗患深远的严重文化病态。近几年,学界对“失语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整个中国文论界看上去似乎众声喧哗,但“充其量只能扮演某种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的阐释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缺乏具有民族特色的知识和理论话语,以致在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时时常处于“失语”的状态。“失语”一词的背后是国内学者的焦虑意识,在全球学术互动日益密切的态势下,有学术担当和责任意识的学者不断努力建构中国学术的主体性,通过追问自身的文化身份,思考着在意识形态层面如何对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行反弹,从而发出自己的声音。叶隽先生的《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以下简称《变创与渐常》),正是一部力图“守正求创”的著作,试图在汲取中国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聚四方之智”,创辟侨易学观念,“为中国文化开新景,为世界文明寻出路”。
  侨易学是在李石曾“侨学”观念的启发下,以中国文化元典《易经》为源泉而进行的理论建构。《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所在,其中不仅具有象数层面的具体推演占卜功用,而且具有宏观层面“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形而上的宇宙观色彩。在李石曾研究事物的迁移及其现象的“侨学”基础上,叶隽先生增加一“易”字,并非故作惊人之语的所谓“创新”,而是其在思想立场上与《易经》有密切契合之处。著者对侨易学的界定是“从一种解决问题、阐释现象的方法前提着手,来构建一种相对实用、便于操作但又具有相当宽阔拓展哲理思维空间的具体理论”,同时侨易学又具有能博且能容的世界性:以世界为胸怀,不分畛域,探讨异文化间关系乃至人类文化形成的宏观世界之谜。在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是民族成长发展的题中要义,以中国儒家和道家两大哲学主流的共同发端《易经》为维度,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唤醒民族精神主体,建立属于中国的文化理论话语体系,这一方向是极具建设性的。当然,《易经》的元思维是多端的,学人可有多向度的阐释空间,而《变创与渐常》这本著作则侧重选取“交易”一端,在当下语境中将传统文化元典激活,探寻建立当代中国诗学的可能。
  郑玄对“易”的解释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叶隽先生进一步变通,将之释为“易有三进,一为变易,二为交易,三为简易”。“交易”是变易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在“乾坤相峙”的二元关系结构中,二元只有交互相关,才可能推动事物产生变易,进而得到发展。因为二元相交,所以产生侨易现象。侨易学的核心部分在“交易”层面,研究因“侨”而致“易”的结构性过程,探寻侨动过程中的主体如何通过“相交”,而在精神层面发生质性变易。从历史上看,大到人类文明的创生,小到个体思想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异质相交”,侨易主体与对象经由接触而发生碰撞、共鸣、吸收乃至创生的可能。对此,巴赫金指出:“我们给别人文化提出它自己提不出的新问题,我们在别人文化中寻求对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不同文化或个体在质性文化差结构中的不同地域、文明或单元之间发生位移的情况更加频繁,交互相关而发生精神层面质性变易的现象愈加突出。具体说来,《变创与渐常》一书的完成,本身就是在全球化交易语境中侨易現象的体现:著者以《易经》为文化根基,在国外的研究经历又为其提供多元的理论资源,如李石曾的“侨学”概念、德国哲学思想等,这些理论资源各有长处,但毕竟“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在切身侨动经历的关照下,中西理论资源交互触发,从而创生了“侨易学”观念。中国现代学术之规模确立与范式成型,定不能闭门造车,只能在坚守民族中坚思想的立场上博采众长。正如宗白华所言,将来世界的新文化一定是“一方面保存中国旧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伟大庄严的精神,发挥而重之光,一方面吸取西方新文化的菁华,渗合融化”,从而“免去现在东西两方文化的缺点、偏处。这是我们新中国学者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逻各斯中心主义使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建立在不对等的二元对立基础之上,在西方知识谱系中,“东方”长久被置于次要的、边缘的地位。而“五四”以来,“拥护—打倒”的二元对抗思维似乎成为中国的正统逻辑,新/旧、启蒙/愚昧、集体/个人、现代/落后等等成为水火不容的矛盾,出于政治的决策性考虑,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在短期内可以迅速为所拥护的事物打开局面,但将时间维度拉长,急功近利的简单化对立漠视了事物间复杂的关联性和互涉性,思维变得故步自封走向极端化,中国文化和思想受到深重伤害。思索中国文化贡献给世界的独特价值,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打破二元对立的壁垒。叶隽先生“以学科史为根基,整合学术史的宏通视域”为治学立场,整合中西哲学思想,形成跨文化的对话及融合,这一立场超越了传统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正与十九世纪歌德所倡“世界文学”遥遥呼应。
  突破二元对立构建当代中国诗学的学术主体意识,决定了侨易学的基本思维—“二元三维,大道侨易”。侨易学以《易经》的“乾元—坤贞”构成基本二元结构,将乾坤两卦合而观之,强调二元内部相互交感,从而形成处于二者之间的“流力因素”,如此便构成三维结构。“在二元三维结构中,这个作为三的第三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就表现为作为流力因素的第三元,即太极图中处于阴阳之间的交互部分,它可以是和谐力,也可以是矛盾,包括冲突、战争,关键在于如何去把握它”。“流力因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在两元之间搭建桥梁,超越简单的主观—客观二元对立的方式,为二元构建第三者支柱,使之具有相互转化甚至变化的可能,最终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在“二元三维”的哲学思维下,以“观侨阐理,取象说易,察变寻易”为方法,为阐释世界提供深度探寻的途径。将侨易学这一新的理论方法在一些研究颇多的领域进行实践,可能会别出手眼。譬如,胡适在留学美国期间就极力推崇白话文,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自绝于古典文学,但在表达深刻内容,或追求艺术效果之时,他却常常返身求诸自己在理论上驳斥的古典文。胡适的留学经历,本身就是典型的侨易现象。   侨易学强调整体性的动态思维,即是在“二元三维”的整体框架内纳入“变创”与“渐常”两个维度。“变”是万事万物的常态,但要“在变化之中求所创辟”。“常”是亘古不变的原则,即是老子所谓的“道”,但“常”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渐进之中求所守常”。“创变”与“渐常”是侨易学的二元,说到底是世间万物的原则,在“变”与“常”之间守正求创,在变化迅速的时代把握两元之间的深刻张力。不论是侨易理论的发覆,还是当代中国诗学的建构,其实也处于“创变”与“渐常”的张力之中,坚守传统承续的文化根基是“守常”之部分,而不断与其他文化系统精粹进行碰撞,经过复杂思辨进而吸收融合是“创辟”之过程,最終在具有超越性的第三维的作用下于“创辟”与“守常”之间建立协调之秩序。“二元三维的思维模式之根本就在于求得一种平衡”,建构和谐之秩序,达到对“道”的寻求,即人类文明结构形成的总体规律。在交易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之时,建构中国的学术主体性及诗学精神,面临着在自我与他者(异质文化)的二元之间寻找“流力因素”的关键性问题,如何才能搭建起理想中的当代中西诗学的和谐秩序,这不仅是人文学科知识人的命题,也是侨易学在实践领域的验证。钱钟书先生早有论述,“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二元的共通点使各文明子系统的对话及融合成为可能。
  新时期以来,国内急切引进西方新、旧文艺理论,现象学、符号学、形式主义、新批评、接受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欧美上百年的理论体系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是多元共时性地涌入中国。国人因之而迅速开阔眼界,积累了诸多思想元素,受惠良多,但同时也因匆忙地追赶西方风潮而造成对理论的囫囵吞枣和生搬硬套。作为全球一体化形势中的中国知识人,当然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学习汲取国外优秀理论,但首要的立场和任务却是思考如何构建具有原创性的中国理论体系,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诸多有学术担当的知识人开始不断反思以往的理论建构,明确自身的学术身份。此间叶隽先生以宏观的前瞻的理论视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以中国传统智慧为根底,旁征博引世界文明史,开创侨易学,建构中国话语诗学体系的尝试,可谓提供了一个启示颇多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径。更可贵的是,叶隽先生的侨易学并非书斋冥想,而是直面当下,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关注中国现状乃至人类命运,执着探寻宇宙之真谛与大道,坚守学人“寻道者”的身份:“网络时代的蔓延、战争的此起彼伏的怪圈、金融势力的渗透、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等等……人类如何才能摆脱这个自己造出的铁笼?仅仅靠‘铁屋中的呐喊’可能并不管用,侨易学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即我们要能够在大千世界的变动不居中去把握其大道所在。”对“寻道者”身份的自觉意识,坚信知识人阐释世界的重要作用,在这一人文层面上,侨易学也具有积极意义。以民族文化为思想之根,坚守理论的原创性;以世界文明为烛照之源,探寻理论的普适性;以人文关怀为价值之基,追求理论的现实性,侨易学在中国诗学建构的过程中走出了极有价值的一步。
其他文献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开了“名”的论题,其后有贤人哲士论述的不少精辟言论。顾炎武曾说:“古人求没世之名,今人求当世之名。吾自幼及老,见人所以求当世之名者,无非为利也。名之所在,则利归之,故求之惟恐不及也。苟不求利,亦何慕名?”“当世之名无非为利也”,“名心”也就是“利心”,“没世之名”纯为“名心”:名与利并非全然相合。“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像顾炎武这样绝俗高迈之人也难去名心,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当满地都是金子的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颗了。  ●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不要整天抱怨生活,生活根本就不会知道你是谁,更别说会听你的抱怨。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要适当吃一点,才有力气减肥。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
不迷信钱的钱锺书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学界泰斗钱锺书,自然是绝顶聪明之人。可是在学问之外,生活中的他却满身书生气,明明买了贵东西还自以为便宜。当别人点明他受了骗,他却辩称自己通晓人情世故,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钱锺书每次上街,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回宿舍了。生活中的钱锺书有“迂”气,是因为他把聪明都用在学问里了,对学问外的事儿,比如名利、金钱看得极淡极轻,风骨卓 荦,乃至“轻视”久了,自
盱眙县第五中学都梁文学社简介    盱眙县第五中学都梁文学社以“都梁”(盱眙的古称)为名,意在传承盱眙二千多年的丰厚文化积淀。  文学社成立于2003年,7年走来,一路风雨一路歌。校长刘同玉亲自担任文学社总辅导员,每周开设“文学讲堂”、“文学欣赏”、“文学诵读”、“文学创作”、“习作讲评”等辅导课,每学期举行征文比赛,并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作文竞赛。一大批热爱文学的小作者成长起来,在报纸、杂志、网络
我曾经多次见过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的场景,微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成了巨大的力量;曾经多次与同学共同携手解开道道难题,有限的头脑连接在一起,是无限的智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桥梁。每当我在窗前看见那个编得密密麻麻的“中国结”时,总会想起与我的同窗好友杨柳的一次成功合作。  这是一堂美术课,学的是编制中国结。真没想到,小小的中国结里竟会包含这么多的技巧。这节学习编制中国结的课程,同学们大都学得糊里糊涂
经典著作的影像化改编是当前文化传播中的热点现象之一,但这种“二度创作”如何才算成功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2014年,日本东京工艺大学的毕业生王星晨等人,将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鲁迅散文名篇《阿长与〈山海经〉》进行动画改编,在绍兴电视台和网络媒体播放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鲁迅研究界的关注和探讨。一、“写在羊皮纸上的新字”:改编艺术的必然境遇  “是否忠实于原著”常被视作文学作品影像改编的成败评判标准
王悦/编译  我父亲是船厂的一名焊接工人,记忆中他一直是个勤奋而严谨的人,除了船厂,他还同时有三份兼职。他和母亲原来是阿拉巴马州的佃农,为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带着全家迁到北方的罗伦镇。罗伦镇是一个欧洲移民聚集的小城镇,墨西哥移民与南方黑人多半毗邻而居,绝大多数人都是贫苦的劳工。但父亲从来不准我们邋里邋遢地过日子。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也坚持给全家人买体面的衣服。  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为了赚零用
问:我妈妈这个人十分烦人,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说一大堆没用的话。有时候我真想像班上那些不上学在外面流浪的人一样,一走了之,可看到他们一个个后悔地回来,于是又打消了念头。我想请你告诉我怎样解决。  英 鹏  答:既然那些人的后悔告诉你“走”不是上策。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面对妈妈那“一大堆没用的话”吧。任选妈妈的“一堆话”进行深刻剖析,然后做下列思考题:①每一句话都没用吗?请说明理由。②能找到一两句有用
春光照着乡村的田野,油菜在一望无际的土地上盛开。河中的鱼在嬉戏,树间的鸟在呢喃,又到一年春色好。我和父亲走上原野,我们的心被春日的温暖包围着。  这是苏北滨海平原的一处风光,这里虽然没有江南小镇的清丽秀巧,也没有北方京城的富丽堂皇,但它可是一份独特的乡野风景呀。“看,那是一只啄木鸟,看那竖立的凤冠是何等的美丽雄健呀!”爸爸指着对岸树林里一只黄颈的啄木鸟。我马上被它的奇怪模样所吸引了,问道:“它凤冠
网络上的浏览,从广义上说也算是阅读的一种。但是,它跟阅读印刷品的书籍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你读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  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你去消化,用我的语言说就是“互证”,是一种跟它掰扯的愿望,这个是网络阅读所没有的。  书的作用特别多,但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互证”,就是说用你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