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要,而课堂上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为生动新异的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电化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上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夕阳的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表现的美。
  一、观画面,感受夕阳整体美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都要设计一个艺术的开头。运用“美”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追求美”的兴趣。《夕阳真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的一篇美文。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有变化的景色。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夕阳西下的美景,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或平时缺乏观察夕阳西下这一自然美。所以,在教学刚开始,我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演示夕阳西下的美景,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诗情画意的讲解,让图像、声音、文字融入一体,将学生完全带入一片色彩鲜艳的夕阳美景中。欣赏完,教师问:“你觉得夕阳怎样?”学生根据画面的感知,马上回答:“我觉得夕阳美极了!”“我觉得夕阳红红的,很可爱。”“日落的太阳比日出的太阳还要好看。“夕阳西下,晚霞真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自由、开放的说,把心中看到夕阳的整体美用语言表达出来。紧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夕阳的美文。”学生能够积极性极高,打开课本,有滋有味的朗读起来,沉浸在夕阳的美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样、充分地参与到语文的朗读中来。
  二、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美
  《夕阳真美》是一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的文章,只有让学生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用词精当,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锻炼-----读中品位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课文重点在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写太阳落山时的魅力景色,这三个自然段把“太阳西斜”、“太阳慢慢往下沉”、“太阳落山之后”的景色描绘的很有层次,如何让学生明白呢?我在设计时,运用色彩绘画了三幅具有三个自然段夕阳西下特征的图画,并悬挂在黑板上(次序打乱),告知学生这三幅画就是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夕阳西下时的不同美景,你能马上找出哪幅表示哪个自然段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趁热”告诉学生最好的办法请书本来告诉你,读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图,想想,你可抓住文中的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来辨别。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找答案。让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体会文中的文字美,而且也把审美带入其中。通过朗读,学生找到答案。有学生说“第二自然段中有天空一片深蓝我就选天空深蓝的那幅图为第一幅。有学生说“根据第二段中太阳慢慢往下沉和第三段中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就知道,一幅有夕阳是第三段,此图为第二幅。一幅没夕阳,此图为第三幅。学生完全凭借自己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句,也理解了夕阳西下的三个渐变层次美。我让学生看多媒体创作演示,有静态演示,也有动态“太阳慢慢地往下沉”的演示,有太阳西斜天空一片深蓝的景色,也有天空云彩的颜色……每幅图伴随着音乐与文字,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中。我让学生用朗读来把这美景表现出来,让学生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那一幅幅美的画面跃然眼前。通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形象美。有学生说“我读第二自然段,因为天空一片深蓝。”有学生说“我读第三自然段,因为太阳像小孩一样,圆圆的脸涨红了。”有学生说“我读第四自然段,因为夕阳西下时,那灿烂的霞光,五颜六色,多美”。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文章语句美,学生说得美,读的美,不仅从文中的词句中感受夕阳的美,也体会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的朗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实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的过程。学生脑中美的形象多了,鉴赏美的能力也就增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达到创造美的境界。
  三、赏美景,培养学生想象美
  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受主观感情的驱使,发现、丰富所看到的对象。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受夕阳的美,在美中回味语言文字美。在读中也在丰富、追求、创造美。“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挥,显得十分壮丽”这句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这一景色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造美的境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时,教师提出了又一要求: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同学们想想哪些景物也会被夕阳所照,会发生怎样变化?思绪被打开,想象翅膀在飞翔,有学生说“归来的渔船披着夕阳的余晖,显锝十分灿烂,不时传来欢快的渔歌。“夕阳、渔歌、渔勾画出多美的图畫!有的说:“江边的那一排排高大的路灯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更美了!有的说”高大的树木被夕阳所照,也显得与众不同。还有的说“文中的爷爷、奶奶被夕阳所照,满面红光,显得更加健康……这一句句赋有想象的画面,把我们带入了夕阳的美景中,多美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途径,采取“自由”的方式,寓审美教育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中,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审美教育。培养学生 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学中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中,“爱”是一把关键的钥匙。要学生爱上学习,则首先要让语文课堂爱学生。师生融洽,共同
期刊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诗文对照学习,求融合,不割裂。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诗的痕迹”,扮演文中人物进入诗的意境,抓住“空白”引导学生想象练说,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深
期刊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如果离开了生活,学习亦便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们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德情感提升的过程向生活世界回归,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连接起来,构建绿色生活的数学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构建 “绿色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作了一点初浅的尝试。  一、
期刊
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响亮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是一项新的挑战,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机遇,我们有必要、也有需要以此为指导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本文以人美版第七册《亲亲密密一家人》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反思。  最近我在四年级班进行了《亲亲密密一家人》的美术绘画教学。本
期刊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之一,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快速跑是中学体育教学最常见的内容,也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评价项目。我市50米项目是体育中考中的必考项目,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50米训练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校自从去年6月份开展校安工程以来,体育课的活动场地严重缩小,只能在那综合楼及初三教学楼之间不到600平米的水泥地上進行,有时甚至3-4个班一起上,这样就很难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来进行5
期刊
在《杠杆》教学设计中,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情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教材分析:  《杠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活中的机械的中的第二课,本课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操作,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分析数据,发现、比较、归纳出结论,认识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科
期刊
一、前言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回顾自己从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到现今的这段从教历程,由当时以动作技能教学为中心,偏重于让孩子们学会技术、大密度、高强度的竞训体制再到现在我校所推崇的快乐体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的语文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思想上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老师也一直使用应试教学的模式教导学生,使学生认为阅读的作用在于考试与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相反,还会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足和反感等等。在现今信息量如此庞大的社会,为了给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打好坚实
期刊
科学探究活动特别提倡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兴趣小组的建立一般是在班级活动主题确立、子课题生成之后,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成立的。小组成员基于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兴趣,分工合作,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做深层次探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便于做过多干预,因为一切源于儿童的活动意愿都应是受到尊重的,这是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出发点。  一、科学探究活动小组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课外作业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沿袭着传统的“背、抄、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却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设计开放性作业是避免这一现象的一种途径。教学中若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设计开放性的英语作业和评价语言,相信学生一定能在课外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