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初中,不是一道鸿沟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他们一个人生重要阶段的开始。期间,他们既要面对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也要面对心理上的变化,更要面对全新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还要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一个新的集体。而此时,他们正处于或即将进入风云激荡的青春期,这使得孩子们面前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有一些焦虑和困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越是应该不忘初心,不忘从整个人生的角度看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千万不可跟随自己的焦虑起舞,这只会让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遭遇滑铁卢。


  作为父母,我们得知道,想让孩子把每分每秒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既违背人性,也不可能做到。与其时时念叨紧逼,不如和孩子一起,拜访一下正在上初中的过来人,听听他们的感受和建议,也了解一下自家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很多时候,没有说教地和孩子一起聊聊人生和未来,比“人盯人”的碎碎念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而只有内心的动力才足以让孩子不怕困难,学得更有兴趣、更认真。
  我们要始终相信孩子。即使孩子的状态不能令自己满意,也要相信孩子是愿意被父母、同学和老师认可,是很想让自己更有价值感的。孩子的基础和天资有不同,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做出的努力,让孩子树立信心。
  进入初中,家长不是要盯得更紧,而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业负起应该负的责任。如果继续紧盯,孩子会觉得是在为父母完成任务,很难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总是很被动。要留出一定空间、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力量也在提升。如果说过去他们对父母一直在仰视,现在开始慢慢变成了平视。因此与孩子的沟通要提倡朋友式的尊重与分享,遇到问题要邀请孩子表达意见,共同面对和解决,要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
  和老师保持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同样重要,但是不能仅仅充当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传声筒。既要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也要帮助老师建立对孩子的信心;对来自老师的批评,也不必原声传达,可以换一个更能给孩子增加力量的说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升初”不是人生的一道鸿沟,而是生命成长的必然经过。父母既不要毫不在乎,也不必如临大敌。与其过度焦虑步步紧逼,不如回望初心,把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相信给到他们,让他们更有信心和愿望,在不断的成长中迈好人生的这一步。
其他文献
深夜,朋友给我打电话。  我女儿出生时,左脸颊就有一块胎记,像大拇指甲盖那么大。我们家乡有句老话:穷记脸,富记腰。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一直都很内疚,内疚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完好的脸蛋。  抱她出门,热心的亲朋好友夸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潜台词就是:没有这块胎记就好了。  孩子小时候不懂别人的评价,现在上幼儿园中班,知道爱美了,每次被别的小朋友问到胎记问题,她回来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脸上有胎记,别的
期刊
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甘甜的芳香,耳边是绵延不断的鞭炮声,入目皆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时,我知道,年来了。  尽管走在大街上,人人都是眉飞色舞,家中的饺子浓香不断,我依然觉得好像少了什么。古人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瑞雪兆丰年”,我才想到,原来是少了一场雪。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人开始了西安之旅。站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我怀着肃穆的心情穿越千年來到秦朝,去发现隐藏在历史长河的奇迹。秦始皇的
期刊
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的陪伴  写这一篇的动力来自一篇微信文《你的孩子是充话费送的吗?竟然给他看沈石溪的小说》,作者已经愤怒到语无伦次破口大骂的地步了。没看过沈石溪的小说,看了一下文中引用的段落,确实比较不精致。  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作者的愤怒,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里的所有内容,特别是以貌取人,太幼稚,网文也是文,停留在小学生吵架吐口水的境界就有点自甘堕落了。  不过,文中有个观点我很同意,
期刊
小女孩悦悦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些怕生。哥哥带同学来家玩儿,她就立刻扎进妈妈怀里躲起来。过了一会儿,稍微放松一点了,会好奇地探头出来张望,但始终不肯接近那两个大男孩。  妈妈一手抱着悦悦,一手托住她的屁股,轻轻地把她朝男孩们那边送一点儿,一边说:哈哈!咱们踢哥哥一脚。  男孩子特别配合,悦悦还离他很远呢,他就做出害怕的样子,一边后退,一边“哎呦”地大叫。这样玩了没几次,悦悦就完全不害怕了。  妈妈把她
期刊
临沂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的学费,不幸离世。有人在惋惜的同时,也有些不解:9900元,至于吗?当然。  这9900元,对于徐玉玉来说,就是一笔巨款,这是父母辛苦攒下的血汗钱,这钱的失去,这件事的发生,对她来说,就是人生一个重大的挫折。  说“不至于”的人,不理解这种挫折,不理解对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群的意义。  比如,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有的编辑说,小时候数学第一次考70分,就写了
期刊
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快打起来了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
期刊
几千块钱,对于不同阶层跟不同阶段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可比较的数目。  我们这些外人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是一笔大钱,或者不过是一笔小钱,以及过渡到“钱没了可以再挣”的逻辑里。  小孩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角度想得开。更何况是青春期里的少女。  女生的心疼跟愧疚,不仅仅在于看到父母的挣钱不易,更是对这笔钱之于此刻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所要承担的代价。  代价,是一个很沉重的词语。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
期刊
情绪的过程包括“产生冲动”和“平复下来”两组活动,分别由不同的神经路径完成,我们简称为“冲动路径”和“平复路径”。  产生情绪后,如果能够及时平静下来,那么“平复路径”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如果无法及时平静,那么“冲动路径”就会得到加强。  童年时期,由于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孩子在产生本能情绪后,从生理能力上还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恢复平静。  专门研究情绪自控的舒尔博士明确指出:父母要当好
期刊
“小升初”是一个不用解释人们就心领神会的词,也就是在近几年。至少在70后、80后的字典里,小学升初中“那都不叫事儿”,可是,现在,这个关口要是搞不好,那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一位小学刚毕业的男孩说,他最喜欢打篮球,现在却不可能了,马上要上初中了,小伙伴们都在上衔接班。  孩子忙,家长急。给孩子报各种衔接班,买各种辅导教材,请家教……越忙心里越没底,心情越焦虑,估计每个面临小学升初中的家长都会
期刊
常坐的这趟公交车上有一站是“特教学校”,还有一站是“康复中心”,所以,经常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孩子乘车。  第一次见到他们,也是一下子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比如,有些智力障碍的孩子,会在车上大喊大叫,会呕吐,会抽自己妈妈的耳光;还有“唐氏”孩子,他们的身体挺大了,但举止还是小孩子;还有一些脑瘫的腿部撑着支架的孱弱婴儿,躺在手推车里哭闹。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心里一紧,会奇怪,也会好奇。但是
期刊